浅析乐山民间音乐及文化特征_乐山女孩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的心声,从本质上说,它充分展现了人民精神面貌中最积级、最光彩的方面。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的珍贵遗产,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关键词]乐山;民间音乐;文化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山,属四川省直辖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是蜀王开明的故都,大文豪郭沫若的故乡。以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享誉全国。现乐山市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辖四个县级直属区(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四个县(夹江、井研、犍为、沐川)、一个县级市(峨眉山),两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有汉、彝、苗、回等民族,总人口347.9万人。[1](第1页)
  在这片历史悠久、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勤劳淳朴的乐山人民在开发大自然创造物资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精神财富,乐山民间音乐就是乐山文化的一支奇葩。
  一、乐山民间音乐的总体概况
  乐山的民间音乐也和传统的中国民间音乐一样,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民间戏曲等。
  (一)民间歌曲
  乐山的民间歌曲也包括号子、山歌、小调。而在乐山范围内传唱的山歌包括著名的峨眉山歌、和铜河山歌等,从山歌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劳动山歌(号子)、生活歌、苦难歌、情歌等四大类。
  1、号子:也称劳动号子,是伴随着人们的体力劳动而唱的歌曲。在乐山最具代表性的有船工号子、竹麻号子等。
  第一、船工号子:由于乐山是著名的三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汇合之地,自古以来水上航运发达,也孕育了著名的“铜河号子”,还有彝族的“边河(马边河)号子”等有名的“船工号子”。铜河,是大渡河下游的俗称,铜河山歌是铜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流行于铜河一带,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铜河号子其中以“拉纤号子”、“江南牡丹朵朵红”等最具特色,都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中。[2](第469页)。
  第二、竹麻号子:夹江县以捣竹为浆,手工造纸闻名,竹纸制作技艺2006年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①。而生产过程中所唱的歌曲,形成了乐山地域非常有特点的竹麻号子,其中以“好久没到这方来(高腔)”、“天上星多月不明(平腔)”、“太阳出来照北坡(连环扣)”、“送郎送在窗子边(扯麻花)”等最为有名[2](第481-485页)。
  除此以外,在乐山还有与劳动紧密相连的流行在五通桥的盐工号子、流行在峨边等地的伐木号子、分布很广的石工号子等。
  2、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劳动所唱的歌曲。在乐山最具代表性的有峨眉山歌、沐川的打鼓草、犍为的薅秧歌等。
  峨眉山歌,作为乐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体裁②。其中以“太阳落山又落岩”“送郎歌”“不唱山歌冷秋秋”“太阳出来三丈三”等非常有名[2](第128页)。而流行在沐川的“沐川打鼓草”、“擂鼓三通把歌扬”、“唱古人”;及流行在犍为的“点棉花”、“钓鱼”、“下田薅秧行对行” [2](第365-367页)等,从各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劳动生活,为劳动者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3、小调:是人们在休闲、集会等场合唱的歌曲。在乐山由于地理、风俗的不同,形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小调。如:流行于市中区的“打开书箱唱起来”、“月亮出来亮晶晶”,幽默风趣的“又拿两碗面”;流行于犍为的收荒音调“收烂银元首饰”,流行于峨眉山的“花筒丹紫桐花”,流行于井研的“对门山上一树槐” [2](第671-771页),以及流行于峨边、马边彝族地区的“敬酒歌”等,特别是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爱情歌曲“阿惹妞”还作为民间音乐,被四川省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③。
  (二)民间歌舞
  乐山的民间歌舞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以流行于峨眉山、夹江的“堂灯”、流行于犍为的“罗城麒麟灯”、流行于金口河、峨边、马边等彝族地区的“达踢舞”、“羊皮鼓舞”、“荞子舞”等最为有名。这些民间歌舞都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许多音乐取自于民间歌谣。
  1、堂灯戏: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堂灯有400多年的历史,为川戏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被誉为“川剧之母” ③。乐山的民族民间舞蹈,特别是汉族地区几乎是无舞不灯,而堂灯是在居家堂屋里载歌载舞地演唱一些传统的的戏曲故事,它既是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戏曲、民间音乐[3](第56页)。
  2、罗城麒麟灯: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中“麒麟送子”的故事,它独特之处是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它像一出川剧武打戏,似舞、似戏,舞和戏和谐地统一构成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特征,由此也被列入了四川省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③
  乐山的民间舞蹈大都以群众的广场活动为主,因此广泛流行于峨眉山的“莲箫舞”、市中区的“腰鼓”、“民间舞狮”、夹江的“纸乡秧歌”④等,都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表达了乐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也是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三)民间器乐
  乐山的民间器乐源远流长,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民间器乐活动依然异彩纷呈,十分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有“喔山号”、民间吹打、和少数民族的器乐等。
  1、喔山号:是一种竹制的简易民间乐器,也是汉民族流传已久的一项春节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峨眉山的喔山号,还把同为民间竹制乐器的竹梆鼓揉和进去[3](第39-40页),“喔嘟嘟…”的嘹亮声音,加上整齐的“梆梆”声,给喜庆的气氛增添了几多和谐神秘的韵味。
  2、民间吹打活动:在乐山的民间吹打音乐,常常以唢呐等吹奏乐器与锣鼓相结合,为民间歌舞花灯、龙灯等作伴奏。在乐山的各区县都分布有各种吹打班子,走街串巷,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参与民间节日或婚、丧、寿等民俗活动,渲染和烘托气氛[1](第2页)。
  3、少数民族的器乐:主要是指流行于两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的民间器乐。乐器都是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月琴、口弦、马布等,特别是彝族人民喜爱的口弦,声音微弱缥缈,醇甜圆润,美妙至极。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有“欢乐调”、“放羊调”等[1](第2页)。
  (四)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又叫“曲艺”,它是一种以“叙述体”为基本特征的表演形式,在乐山流传较广的有金钱板、清音等艺术形式。其中金钱板《耍哥》、清音《断桥》、荷叶《赌徒借裤》、盘手《手拿碟儿敲起来》等节目深受乐山人民的喜爱。乐山市有许多退休人员喜爱说唱艺术者,以及民间老艺人,自发组织成立了“乐山民间说唱团”这一群众文艺团体,并将具有百年建筑风格的“杨家老宅”作为说唱阵地,向广大市民展示民间说唱艺术,培养说唱艺术的接班人,并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4]
  (五)民间戏曲
  乐山作为四川的一部分,川剧当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
  “乐山川剧源远流长。清咸丰年间(1851~1861)就有川剧班社出现。同治二年(1863)为彭子龙组建“龙袍班”。民国时期乐山的“友会”发展成为专业剧团,有20余个,著名的有天禄班、友声社、同春班、珠联班等。1949年后,乐山、犍为、五通桥、马边相继成立较大规模的专业剧团。以乐山川剧规模为大,名角多,演出的剧目有影响。乐山川剧流派属嘉阳河,又深受浣花仙唱腔的影响,声腔有昆、高、胡、弹、灯五大类。伴奏分两大类,硬场面(锣鼓钹板)与软场(管弦乐队)相结合。代表剧目有《临江宴》、《扫松》、《连升店》、《太白醉写》、《铁弓缘》、《芙蓉花仙》、《思凡》、《子都之死》、《凤仪亭》等。”(转引自[5])在2008年乐山市公布的“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川剧的“嘉阳河流派”也被列入其中④。
  作为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乐山地区的宗教音乐也非常有特点。特别是峨眉山的佛教音乐,也是作为民间音乐列入了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拙作《峨眉山佛事梵呗探微――以伏虎寺为例》⑤有专门的论述,在此不再详述。
  二、乐山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人物风俗,孕育了独特的乐山民间音乐,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1、题材内容的丰富性
  乐山民间音乐题材丰富,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乐山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在乐山的广大乡村、市镇,每年中重要的节气、民俗节日,都有各种文化活动。如元宵灯节、每年正月初五的狮舞、牛儿灯;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七的“炎帝会”等,林林总总,多意义、多功能的民俗文化活跃在乐山大地,或舞蹈、或歌唱,充满着无限生机。而与劳动紧密相连的民间歌曲,如打鼓薅草唱山歌,牵船拉纤唱船歌等,都是人们对生命存在的真实呐喊,展现出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动人魅力。更不用说现在我们都能随处可见的秧歌舞、腰鼓舞、莲箫舞等,轻松自如,既是娱乐,又是健身,表现了乐山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乐山的民间音乐伴随着各种民间活动,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如舞狮表演,根据表演要求,有表演带有技巧性的跳跃、翻滚等,还有用幽默风趣的山歌唱的,唱词多为“狮子做得高又大,又来朝贺主人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九江……”[3](第13页)等;而载歌载舞的打莲箫,更是形式多样,有队形莲箫,一人领唱,其余的边打边帮腔,主要是变换队形;还有只打不唱的技巧莲箫,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更不用说彝族的达踢舞,简单轻快,不论民族,不论老少,一学就会,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随着欢快的音乐,尽情地踏地舞蹈,展现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二)地域的乡土性和性格的特色性
  1、地域的乡土性
  乐山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之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所展现的农耕文化更是多姿多彩。如“沐川打鼓草”、“点棉花”、“下田薅秧行对行”等特色鲜明的歌曲,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不展现人们在田间劳作的生动画面。
  2、性格的特色性
  乐山山川毓秀钟灵,有峨嵋、凌云、岷江、大渡河等名山大川的宏伟气魄和博大精神,也有“海棠香国”、“小桥清音”的热情柔美和幽默风趣的精神。乐山特有的山水,传承着崇尚自然的情趣。峨眉的山歌、铜河的号子、沐川打鼓草等,都和人民的性格紧密相连,具有乐观向上、幽默风趣、情感丰富等性格特征。如流传在峨眉山的《太阳出来三丈三》(见以下谱例)[2](第129页),从朴实的语言、起伏不大的旋律中,表现了峨眉人民乐观、幽默的精神和直抒胸意的豪情。
  (三)创作上的即兴性和体裁的交叉性
  1、创作上的即兴性
  乐山民间音乐沿袭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承方式口传心授,而这样的方式造成了民间音乐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为集体创作、即兴表演提供了条件;而不断的集体创作、和即兴表演又使世代流传的民间音乐日臻完美。如乐山的莲箫舞,曲调基本固定,旋律亲切悠扬,节奏感很强,抑扬顿挫;但唱词却是即兴发挥,有唱节气的、有唱吉祥平安的、有唱戏文故事的,见什么唱什么,根据当天要求、或现场气氛随时变换,而且在现场的群众,都会随着载歌载舞的人们,哼上一句“柳呀柳连柳啊”,让人觉得诙谐风趣,回味无穷。
  2、体裁的交叉性
  乐山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有些民间小调吸收了曲艺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功能;有些曲艺音乐吸收了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扩大了表现戏剧性冲突和紧张激烈情绪的能力。如莲箫舞中唱的是民间歌谣和小调;狮子舞中唱的有山歌。而“堂灯”是在居家堂屋里载歌载舞地演唱一些传统戏曲故事,它既是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戏曲、民间音乐。而犍为县的“罗城麒麟灯”更像是一出川剧武打戏……似舞、似戏、似唱、似说,和谐的统一,是民间音乐的固有传统,也是其发展、丰富的手段。这样的特点使民间音乐生生不已,充满活力。
  (四)文化价值的多元性
  1、悠久的历史,具有保护价值
  乐山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就生活着勤劳、勇敢、热情的人民。灿
  烂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从唐代的灯会,到宋朝流行于民间的彩会;从山野的民谣到嘹亮的峨山号,从院坝的舞狮到城市乡村的莲箫…都凝聚着乐山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乐山文化最珍贵的遗产。乐山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民间音乐“峨眉山歌”、传统戏剧“堂灯”;第二批非物资文化遗产有民间音乐“毛坪山歌”、“岷江船工号子”、民间舞蹈“莲箫舞”、
  民间狮舞”、“彝族荞子舞”、“纸乡秧歌”、“榨鼓草把龙”;传统戏剧“川剧嘉阳河流派”、民间说唱“金钱板”等。其中马边彝族自治县的“阿惹妞”、峨眉山市的“峨眉山佛教音乐”;民间舞蹈:犍为县的“罗城麒麟灯”;传统戏剧:峨眉山市与夹江县的“堂灯戏”;还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具有保护价值[6]。2、有学术研究价值
  在乐山众多的民间音乐宝库中,有些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如峨眉山的佛教音乐: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传说中的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音乐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峨眉山僧尼对佛旨的禅悟,是峨眉山僧尼精神文化生活在音乐方面的体现。它对研究我国佛文化,研究峨眉佛文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较高的音乐价值。特别是峨眉山作为南方汉传的佛教寺院,它特有的佛事梵呗是以寺院传统的音乐为主,规范严密,虽经不断流传变化,但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它的收集整理、系统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体现峨眉山在整个佛教界的地位。再如铜河号子:是铜河人至秦汉以来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是铜河人精神文化的一种包涵。它的风格独具特色,仅以调式而言,就有优雅婉转的“二峨调”和高亢嘹亮的“三峨调”等等。它特有的歌词特征、音乐特征等都等待着人们的进一步认识、研究,[7](第8页)才能使这些悠久、古老的文化得以传承。
  3、具有较高的艺术表演价值
  乐山的民间音乐历来都具有自娱性和表演性。如莲箫舞、牛儿灯、达踢舞等,动作潇洒舒展、轻松自如,集娱乐性和表演性,深受人们喜爱。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文化人的不断努力中,从内容到形式丰富了民间音乐的内涵,使这古老的民间音乐散发着时代的气息,焕发出新的生命。如“川江号子”的代表人物蔡德元是五通桥人,他演唱的川江号子曾多次在国内获奖,还唱响了1987年的法国“阿维尼翁艺术家”。 [3](第114页);而夹江的“纸乡秧歌”,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在2006年还作为四川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赴韩国参加江陵端午祭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演出,获得巨大好评[3](第38页)。更有乐山本土音乐家,乐山音乐家协会主席王治中先生,根据峨眉山佛教音乐的音乐元素创作的混声合唱曲《佛赞》,为乐山民间音乐的艺术表演写下了辉煌的一页⑥。
  结语
  人与自然、文化之间是相互创造和被创造,而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乐山的民间音乐植根于乐山广袤的自然山水中,也融于乐山丰厚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中,其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蕴藏,为我们积淀了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2006年5月22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2006年乐山市公布了“乐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项”。其中民间音乐有“峨眉山歌”
  ③2007年四川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市申报的14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列其中。民间音乐:马边彝族自治县的“阿惹妞”、峨眉山市的“峨眉山佛教音乐”;民间舞蹈:犍为县的“罗城麒麟灯”;传统戏剧:峨眉山市与夹江县的“堂灯戏” 。
  ④2008年乐山市公布了“乐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5项”。其中民间音乐有毛坪山歌、岷江船工号子、峨眉莲箫、毛狮子、彝族荞子舞、纸乡秧歌、榨鼓草把龙、川剧“嘉阳河”流派、金钱板等。
  ⑤本文作者曾在2007年对峨眉山佛事梵呗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峨眉山佛事梵呗探微――以伏虎寺为例》(参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4)
  ⑥1989年乐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王志中先生在峨眉山寺院体验生活,收集早晚课诵及佛事活动唱念,有感于峨眉山梵呗空灵精妙创作出混声合唱《佛赞》,在1994年乐山大佛节上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志中 乐山民间音乐概述 乐山:乐山民间器乐选(未公开发行)[G],1996,1
  [2] 全国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上[C],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1:126-771
  [3] 郑自谦 性灵的徽光 [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10
  [4] 颜勇 实习生 顾爱刚 摄影报道乐山民间说唱团昨日首演 高龄艺人加盟[EB/OL](2007-8-12 http://www.省略)
  [5]flyingxiang(荣誉会员)乐山川剧[EB/OL](2006-10-8 16:48)http://bbs.省略
  [6]乐山市文化局 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乐山文化》(未公开发行)[G],2008年秋 第12页
  [7]林子 铜河文化之思考 乐山:乐山风情(未公开发行)[G]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7、1
  
  作者简介:李姣,女,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乐山 浅析 特征 浅析乐山民间音乐及文化特征 彝族音乐文化浅析 民族民间音乐浅析pdf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