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设计中的实用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在中国古代设计中,“实用”思想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尽管在有些时期它并不占据主流。由于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形势,这种“实用”思想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却都尊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将其共同点概括为,“实用为主”、“朴素装饰”、“致用利人”三个方面。
  【关键词】实用为主;装饰朴素;致用利人;现实意义
  
  一、实用思想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就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天然的石器――根据石器与手握时的感觉来进行选择。对这种石器尽管今天的人多从形式方面考查,但原始人却把它牢牢地锁定在了“实用”的要求之下。可以说设计就是应“使用”而发生,是一种满足实际需要的实用行为。有学者将其称为“原始功能主义”,它在人类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我们将这种思想称之为“实用”思想,它具体表现为“实用为主”、“朴素装饰”、“致用利人”三个方面。
  二、古代设计中实用思想概述
  (一)实用为主
  实用为主,就是指设计产品首先着眼于功能的实现,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原始社会时期的“谦益瓶”,又称尖底瓶,就是一种实用为主的器皿,瓶两面的耳钮保证了汲水的方便,而尖底也利于将装满水的瓶子放置在柔软的河滩上的。到了诸子百家那里则共同表现为对“质”的推崇,重于对“文”的推崇。墨子并不片面否定美和装饰,而是考虑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人们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强调必须先“质”后“文”。其“实用”观其实是人生的最低生活观,他指出“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为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就是说墨子还是承认“美”也是人正常的追求,但首先是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孔子主张的是“文质彬彬”,形式符合内容的要求,孔子是很现实的一个人,他从来不孤立地追求“文”,尤其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两者统一的情况下,他宁可要求内容而强调重视“质”而不以“文”为然。
  在六朝时期,高度强调审美及后代不复见的独特生活方式形成的造型和装饰在门阀士族阶层流行,但这些并构不成社会生活的主流。当时的傅玄著有《傅子》,其思想是反对奢侈,提倡俭仆,某些地方接近墨子的学说,他说:“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饰,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 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为了恢复生产,工艺美术领域追求朴素,讲究功能的思想。即使在国力强盛,极力求“大”、求“华丽”的唐朝,传统造物中的实用思想仍然是存在的。“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有物,人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蓄,珍禽奇兽弗育于国。” 魏征的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唐代重实用的思想。到了白居易那里,则与儒家强调的功用以充裕人民的生活为教化之本的思想结合起来,从生存和文化需要的角度,来强调技艺的实用。
  清代著名的设计家、戏曲家――李渔十分重视艺术的创新,认为“新”就是“美”。但李渔同时认为这种对 “新”、“奇”的追求,又是有法度和节制的,以实用为最终目的。“居室无论粗细,总以能避风遮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榄,而止可娱情,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
  (二)朴素装饰
  这种朴素的装饰思想从原始时期就开始了,如,具有很高水平的黑陶器为了不掩盖技艺本身的美,陶体不作装饰或仅刻以简单线条,黑釉的光亮加上薄如蛋壳的器壁构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由于生产水平不高,实用尚得不到满足,在诸子百家那里装饰是不被重视的。韩非子推赏惠子对墨子的评价:“墨子大巧,巧为?,拙为鸢。”纵观韩非子的思想是以节俭为本的,所以凡制作务求实用,务求实用就不欲文彩,所以衣服只要保暖就可以,倘若在衣服上在加文绣,就是为衣服,而不是为身体,也就是离开了实用的标准。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的丰富,物品的装饰也渐渐有了发展,但装饰是必须以不妨碍实用为前提的,并且表现为一种简单、朴素的面貌。汉代总体的装饰风格是古拙、朴质的。当时铜器工艺是比较典型的品类,流行素器或仅以简练的玄纹或仅饰以铺首。
  宋代的造物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流行于民间的如北方的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等,都以其独特的清新、朴素的风格大放异彩,即使官窑定窑也是以釉质取胜。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作为中国家具典范高峰的“明式家具”。明代明式家具通过材料、工艺结构的完美结合,产生了成为中国家具典范。明式家具的造型简练,每个构件交待得干净利落。同时注意保留材料本身的质感,不做过多的修饰。在家具上髹漆不多,甚至不髹,仅擦上透明的蜡,这样木材本身柔和的色泽就凸现出来了。
  (三)致用利人
  “致用利人”是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光辉灿烂的一点,与近代西方“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如《考工记》提到车轮的直径是车子设计的逻辑起点,而车轮直径又是根据人的身长和上下车的方便确定的,归根结底,人是设计所真正考虑的。《考工记》谈到造车时说“凡察车之道,比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这种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以后的传统造物中得到了发展。
  元人王祯在所著《农书》中明确阐述了工具与人的关系,即“人为物本、物因人用”。任何工具的制作均是出于对其被作用物的随宜与利用,但这种物物关系应当是出于对人的考虑。
  这股思想发展到明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潮。以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最具代表性。 持相似看法的徐光启也说“其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至于实用,至于农事尤其用心,盖亦为生民寻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宋应星强调以民生日用为技艺的第一要素,这种重视民生日用和物品功能的思想正是艺术设计的出发点。“百姓日用即道”,极大关注人民的日常的物质利益,并将此提高到了精神的高度,它的提出具有民主的色彩,为后来的实学派真正关注民生日用,并对日用器械深入进行研究设计作了理论上的先行。
  三、实用设计思想的现实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这种“实用”造物思想在有的时代并不占据主流,但其仍然是存在的。同时中国传统的这些造物思想中暗含了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有些东西也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但这种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表现为:对“百姓日用”的关注、对现实形势的把握――质和文的关系、人为物本等。
  当前社会处在高速变化之中,设计也应该积极地调整,创造出适应现实需要、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在这种形势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就显得很关键,要逐步实现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设计要关注我们的时代,注意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设计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保证设计的发展是在可持续的原则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设计也要注重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物质功能得到满足的同时,关注人的心理等深层次的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积极为弱势群体创造适合他们的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著 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
  [2]吴龙辉译注 《墨子白话今译》[M] 北京:中国书店 1992
  [3]韩克谦 周蔚,《韩非子现代版》[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清)李渔,《闲情偶寄》[M]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5]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M].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古代 思想 实用 中国古代设计中的实用思想 简述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案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