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冰之旅”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_中日融冰之旅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今年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成功访问日本。这次访问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受到日本各界热烈欢迎,真正成为一次融冰之旅。但中日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和问题,战略互惠关系的真正建立还需双方共同努力。
  
  温总理融冰之旅的三大亮点
  
  其一,寻求合作,政府融冰。温总理与安倍首相举行会谈,双方确认,将继续遵循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安倍首相表示将谦虚地对待历史问题,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双方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达成共识。
  作为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相互获得利益并扩大共同利益,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本内涵包括: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
  双方决定推进以下行动计划:保持高层交往,安倍首相希望年内访华;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正式启动;两国外长就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加强中日战略对话与合作;中国国防部长将于今秋访日,两国将尽早实现军舰互访,加强安全对话,建立军事领域相互通报等联络机制;加强人员往来和青少年交流,日本年内派遣两万人组团访华,今后5年将大规模邀请中国高中生访日;密切文化交流,双方将在对方首都互设文化中心;加强节能、煤炭、核能,以及防治水污染、建设循环型社会、防止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海洋漂浮垃圾、防治酸雨及沙尘暴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农业合作,中方同意进口日本大米,并继续协商相互进出口农产品问题;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金融领域、医药领域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刑事司法领域合作,争取缔结中日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和被判刑人移管条约,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双方共同坚持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共同开发,争取在今秋提出具体方案。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合作方面,双方将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加强对话与沟通,共同推进六方会谈,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针对日方就绑架问题的说明,中方对有关人道主义关切表示理解和同情,希望这一问题早日得到解决,日朝关系取得进展,并愿为此提供必要协助。2008年日本终止对华日元贷款后,中日将讨论合作向第三国提供援助问题,这将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援助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尝试,对解决南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寻求理解,国会融冰。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重要演讲,强调中日两国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表明了中国永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立和谐世界的决心。温总理强调,要实现战略互惠,就要做到增进互信,履行承诺;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着眼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整个演讲真诚友善、入情入理,既坚持了中方立场和原则,又容易使日方产生内心共鸣。
  温总理说: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曾多次指出,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该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承担,广大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中国人民要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战后有20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收留了他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抚育成人。此时,鸦雀无声的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人都有脆弱而极需父母养育的孩提时代,凡是有良心的日本人若能设身处地,扪心自问,都不会不被当年这些日本遗孤受到中国养父母的抚育之恩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震撼。
  关于靖国神社问题,温总理在演讲中虽未直接提及,但更容易令日本人理解和接受。温总理首先肯定了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同时特别强调:“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谁都明白,所谓“实际行动”就是指日本领导人不再做参拜靖国神社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日本媒体认为,温总理点到为止,体现了对日方的关照。当温总理表示,对于日本支持与帮助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时,再度赢得听众的掌声。演讲结束后,日本参议院议长扇千景表示,温总理的演讲使日本国会的“冰”融化了。安倍首相也说:“温家宝总理在国会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历史会记住这一幕的。”
  其三,寻求友谊,民间融冰。从东京、京都到大阪,从晨练、访问农户到与日本大学生切磋棒球,温总理向日本人民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在京都岚山已故周恩来总理的石碑前,温总理身体力行地向中日两国青年发出殷切期望:中日友好一定要世代相传。温总理在访日52小时内完成的30多项活动,体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和人、以德亲人的政治魅力,像春雨后的一缕阳光,使日本各界对华友好感情迅速升温。
  
  从中日“政冷”到融冰的背景分析
  
  在中日关系转暖后,要对未来的中日关系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了解迄今中日关系出现“政冷”和形成冰点的原因。
  (一)前几年中日关系“政冷”的根源在于日本政治右倾化,直接原因是小泉执政期间的不明智之举。有人认为,中日关系“政冷”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中日两强并立”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日本民众心态不适应这种变化。其实不尽然。前几年导致中日关系冰冻的“政治寒流”,主要来自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蔓延和发展,以及日本对华政策的倒退。作为外部因素,冷战后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利用日本制约、防范中国也不容忽视。
  所谓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右翼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日本国内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势力与“台湾帮”是一伙人。一旦他们得势,必然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制造麻烦。在历史问题上,他们有组织地美化侵略历史,污蔑中国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反日”教育,把中日矛盾归咎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一方面伙同美国牵制中国,制造“中国威胁论”,一方面明里暗里支持“台独”势力与大陆抗衡。在东海问题上,一方面干扰中方在没有争议的中国大陆架开采油气资源,一方面授权日本公司在有争议地区单独勘探开发。
  这些必然导致中日难以建立互信关系,呈现所谓战略结构性矛盾,造成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下降,对华戒心上升。结果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中日关系恶化,对中国强硬的日本政客越容易获得国内部分民族主义的支持,而主张日中友好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则越受到冷落或排挤。
  冷战后产生日本政治右倾化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国际环境发生巨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关系体制瓦解,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陷入低潮,日本不再需要联合中国对付苏联威胁。相反,为维系冷战后的日美同盟,开始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安全防范对象,并积极配合美国东亚战略,加大介入台湾海峡事务的力度。其次是日本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国内原有的左翼政党势力大为削弱,而保守政党明显控制了朝野,保守政党内的右翼势力则开始乘机兴风作浪,竭力美化侵略历史,不断向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发起挑战。小泉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并利用日本民众心态变化中的民族主义倾向与中国抗衡,只不过是其个性特征在日本政治右倾化大背景下的一种表现。另外,中日两国作为能源进口国,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上现实利益矛盾增多。
  面对这种挑战,中方为捍卫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而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是完全必要的,有效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着眼长远,坚持从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时机积极促进中日关系的转圜。政治右倾化毕竟只是日本的一种政治思潮,日本并未脱离和平发展轨道或重走军国主义老路。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两国人民或两国根本利益的对立,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与中日友好合作潮流之间的较量。中方过去一直把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相区别;现在也同样把右翼亲台势力和广大日本民众,特别是各界友好人士相区别。因为日本民众大多不赞成右翼的主张,和平主义思潮仍然是日本社会的主流。
  (二)中日关系从“破冰”到“融冰”,安倍首相采取明智之举至关重要。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遭到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抵制。
  首先,小泉任内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本同中国、韩国的关系跌入谷底,日本“国论两分”,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的日本民意明显上升。以日本几位前首相和《读卖新闻》主笔公开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为标志,日本政界和媒体出现“逆右倾化”趋势。
  其次,小泉执政末期,美国开始担心中日矛盾激化,希望双方和解。美国调查了靖国神社及附属的游就馆,发现其中宣扬的战争观、历史观与其说是针对中国的,不如说是针对美国的。日本首相参拜合祀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对美国的战争观、历史观的严重挑战。围绕历史认知问题,日本右翼势力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在所难免。去年以来,美国政界和媒体在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上对日本政要错误言行的批判越来越强烈。美国国会不断有人提出决议案,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即使安倍想倒退也没那么容易。
  “9•11”事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美国认为其真正的威胁来自恐怖主义,把反恐作为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近年来,美国陷入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缠身,增大了对中国的战略需求。今年2月美国发表的第二份阿米蒂奇报告(《让亚洲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向2020年》)与2000年报告相比,基调相对平衡,不再承诺协助日本保卫钓鱼岛等,而明确反对美日共同对抗中国的政策选项,鼓励美中日三国“建立友好关系”。在美国看来,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势力的行径一样,都可能把美国拖入同中国对抗的战略漩涡,并激化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另外,日本政治右倾化还导致韩日关系恶化,以及日本在东亚的外交孤立,传统的美日韩“铁三角”似已不复存在。总之,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已触犯了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2006年,布什政府一面把中国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即“利益互惠者”,一面尝试调停中日关系。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安倍在去年竞选自民党总裁答记者问时才表示:“鉴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成为外交问题,所以今后将不表明是否参拜”,“这也就是说当选后不会‘公式’参拜靖国神社”。关于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关于“利益相关者”对华关系定位的影响,而非权宜之计。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日美都开始从国家利益出发谋求与中国发展关系。这预示着中美日关系可能出现战略互惠与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走向
  
  尽管中日关系受到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严重干扰,但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073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两国友好城市多达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从去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到今年4月温总理访日,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新潮流。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伴随两国高层互访恢复,民间感情开始好转。据去年12月日本内阁府调查显示,认为目前日中关系“良好”的日本民众占接受调查总数的21.7%,较上次调查增加2%;回答对中国“有亲近感”的人占34.3%,也增加1.9%。二是伴随中日政治关系回暖,经贸交往随之升温。2007年1-2月,日本对华出口增加20.7%,远高于去年同期12.7%的增幅。三是伴随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的展开,两国媒体友善而客观的报道增多。中日关系出现一种良性循环:中日高层越交往,两国舆论报道越积极,日本右翼言论越没市场。事实证明,尽管中日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新的变化,但只要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抑制,中日政治关系便会立即出现改善。相反,则还会受到冲击,融了的冰也还会冻结。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明显低于日美同盟关系,以及日本同澳大利亚等国之间价值观相同、战略利益一致的关系定位。4月1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评称,中日“双方的政策其实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存在关键争议的问题上,中日未曾做出真正的让步。例如,双方仍坚持对东海油气田的主权,日本继续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限制,日本申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期望也过不了中国这关。而在中国看来,日本的修宪大势继续让邻国不安,日美安全联盟,日本与台独的关系都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潜在威胁。”靖国神社问题仍将是决定中日政治关系冷暖的关键因素之一。2007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右翼势力很可能增大对政府的压力并顽强地表现自己。届时将迎来“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防止日本政治右倾化回潮的干扰,为中日关系防寒保温,将是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尽管中日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通过一两次首脑互访便得到解决,但正如温总理所指出的:“这些同我们的共同利益相比,毕竟处于次要的地位。只要我们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有诚意、有信心进行对话协商,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总是可以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和北京主办奥运会之年。安倍内阁若能顶住国内右翼压力,与中方一道融冰,中日关系便可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之旅 互惠 看中 从“融冰之旅”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融冰之旅推动中日战略互惠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