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春天吹拂《三月风》]感受春天的吹拂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摄影/本刊记者 张立洁      1984年8月,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开始酝酿办份刊物,以此作为残疾人了解社会,社会了解残疾人的一个窗口。它既要以残疾人为主要读者,成为残疾人的良师益友;同时要对社会发生影响,吸引社会上的广大读者。《三月风》以其独特的视角、锐利的文风、鲜明的人文观点和对困难群体的倾情关怀,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它也为基金会创业初期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奠定了较好的舆论基础。
  
  
  柳萌 原名刘蒙,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结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干部学校。多年从事报刊出版社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编辑,作家出版社副社长,《散文世界》杂志编委,《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等。
  
  在参与《三月风》编辑工作前,柳萌在《新观察》杂志供职。1983年的一天,任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的冯并(后为《经济日报》总编辑)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参加一本新杂志的创办。由于是朋友的热情邀请,再加上是为残疾人的事业出份力,柳萌欣然应允。
  就这样,柳萌走进了北京火车站对面的富建胡同一号院。那天先后走进这个小院的,还有冯并,《文汇报》郑新永、《健康报》张恩荣三位,他们四人后来组成了《三月风》的首批编辑班子。其实,在他们之前就曾经找过几拨人,跟邓朴方当面商谈后,邓朴方都不十分满意。考虑到办杂志和报纸毕竟有着差异,而当时的《新观察》在国内属于办得不错的刊物,这才有了柳萌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一段缘分。
  
  首倡人道主义
  
  二十年过去了,柳萌至今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和邓朴方见面时的场景。说是理事长办公室,不过一间面积不大的平房,室内只有几张简易沙发,还有一张铁架子单人床,邓朴方就躺在那张小床上和他们交谈。柳萌说,在那次相当于“面试”的面谈中,双方谈得坦率且愉快。最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本刊物不办成机关刊,要办成一个社会生活刊物,结合点放在:反映残疾人生活,提供残疾人想看的内容,既要有残疾人的特点,又不脱离一般读者,以便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如此爽快利落地决定刊物定位,这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不多见的。 这样快就有了办刊眉目,邓朴方也颇感满意,他随后说了说自己的想法:“我们既然办的是残疾人刊物,就一定要高扬人道主义旗帜……”听他这样说,在座的几个人都愣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理论界对“人道主义”还颇有异议,它更多地只能局限在道德范畴,更遑论有人这样鲜明地提出来。邓朴方在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后,进一步解释说:“其实我们国家是最讲人道主义的,你们想想看,有那么多的战犯经过改造,最后都释放了,这不是人道主义是什么?我们残疾人事业,当然更应该讲人道。”“人就应该讲人道,人不讲人道,难道讲狗道吗?”这是多年后朴方振聋发聩的发问。
  邓朴方的一席话完全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也让柳萌感觉他为人做事都开明,有这样的办刊思想和主编,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取名《三月风》
  
  经过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本定位为文化、社会的综合性刊物的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只是刊名一时还没有统一。有的人说叫《强者》 ,有的人说叫《残疾人刊》等等,讨论几天都没有最后定下来。
  随后在北京贡院胡同四川办事处招待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邓朴方亲自主持并回答记者提问。这个会开得活泼生动,像聊天儿似的交流情况,既发布了新闻,又听取了意见,对以后办好这本刊物很有益处。会上有记者提出拟定中的刊名太过直露,最好含蓄一点儿并且赋予一定象征意义。邓朴方当场让几个办刊人再想想。柳萌通过询问邓朴方,知悉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于三月份,结合大家发言所受启发,他灵机想出了“三月风”,一来是三月正是自然时序的春天,二来是三月是残福会成立的月份,而加个风字且有春风之意,这样也含有改革开放的含义。邓朴方觉得这个名字可以,当场征求记者们的意见,大家也觉得比预想的名字好。从此在中国的报刊林中,出现了第一本残疾人组织办的刊物,这就是今天的《三月风》杂志。杂志请胡耀邦、王震两位领导人给题了词。
  
  朝气与瑕疵同在
  
  刊物有了名字,很快又有了稿件,接下来就是版面设计,以及发行上的事情。除柳萌外,其他几人都是办报的行家,关于期刊的事情了解不多,这两件事自然落到他的头上。柳萌就找来《新观察》的美编刘国庆,请他设计创刊号的版式和封面,同时找来在《新观察》工作的刘景立,帮助跑出版发行这些具体事宜。
  国内的民间团体中,谁家是第一个邀请港台艺员来内地演出的估计现在很难说清,不过残疾人基金会肯定属于比较早的一家。在筹办杂志的时候,基金会就开始邀请香港艺员奚秀兰赴内地演出,经过几次与她的经纪人商谈,最后在首都体育场举行了义演。《三月风》专门派出记者对她进行采访,创刊号封面就是用的奚秀兰彩色照片。杂志也因此成为国内期刊中比较早的报道香港艺员的一家,《三月风》杂志正式出版以后,在长城饭店举行了一个首发式,规模很大,来宾级别也颇高,立刻在新闻出版界有了影响。
  初创阶段,绝大多数稿件是通过这些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编辑们向社会作者约来的。张友渔、胡绩伟、王蒙、宗璞等知名人士都给《三月风》撰写过稿件,这些无疑给刊物增色不少。但是刊物的问题也不少,因为编辑部连办公场地都没有,更没有专职人员,校对等技术性工作跟不上去,错别字、漏字、病句不少,刊物脱期现象也比较严重。再加上一个编辑委员会负责编辑一期,各人有各人的作者接触面,每一期编出来的刊物风格也不尽相同。
  随着各项工作渐入正轨,柳萌等创办人的任务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他们陆陆续续地撤离《三月风》。杂志又邀请著名作家袁鹰等担任顾问或编委,在那段时间里,通过重点采访,杂志发表了众多的报告文学、小说,既反映了残疾人在学习、生活、教育、婚姻等多方面的要求,也展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这一全新的题材让它在当时的期刊界独树一帜。

相关热词搜索:吹拂 春天 三月风 柳萌:春天吹拂《三月风》 刘德斌三月风短文问题 三月风就是什么风填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