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 美猴王是怎样炼成的] 六小龄童2018最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他是中国南派“章氏猴戏”的传承人,一生都在演绎美猴王,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剧。他成功地演绎了“孙悟空”,而且不是一般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六小龄童就是“西游记”和“孙悟空”的代名词。
  
  
  美猴王独有两张身份证。
  那个神话世界中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从师父须菩提那里,得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叫孙悟空。后来,唐僧收他作徒弟的时候,还给起了个混名,曰“孙行者”。但不要误会,道教和佛教都没有给美猴王颁发身份证。
  拥有两张身份证的是“章金莱”,他还有一张叫做“六小龄童”。“中国大概只有我是公开的,合法拥有两张身份证。是政府特批的。
  六小龄童就是章金莱,章金莱就是六小龄童。
  他是谁?去街头巷尾扫听一下,99%的人会说那就是“美猴王”,是“孙悟空”。
  他是中国南派“章氏猴戏”的传承人,一生都在演绎美猴王,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剧。他成功地演绎了“孙悟空”,而且不是一般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六小龄童就是“西游记”和“孙悟空”的代名词。“为了出国签证方便,人家一看‘六小龄童’,就都知道了。”
  如果你对六小龄童产生了兴趣,那你就会产生疑惑了。当初,六小龄童刚刚走红、为人所知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本名章金莱。直到现在,很多后起的“童丝”,也不一定知道六小龄童这个名字该作何解。
  六小龄童常提起很多对他的误解,为自己“叫屈”:“很多小朋友写信给我时,称我‘六叔叔’,‘六小爷爷’,或者‘龄童哥哥’,也有称我“六先生”的……反正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叫对的。”每次说完,他都会愉快而善意地呵呵笑。
  那到底应该怎么讲?这就要讲起美猴王家族上上下下挺长一段历史了。
  
  我不是猴王最佳传人
  
  当你看到另一个名字:小六龄童,一定要冷静,这不一定就是把六小龄童给写错了。他们俩还真是兄弟,亲兄弟,是一家人。
  小六龄童是六小龄童的二哥,年长八岁。当二哥八岁时,就得了“小六龄童”的艺名。那时,“六小龄童”还是没影的事呢。
  二哥的艺名从父亲六龄童传下来。说到父亲,六小龄童很自豪:“说起我的父亲六龄童,如果在旧上海戏曲界提起来,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其实这样的名气,是靠他一步步艰难地在旧上海闯荡出来的。”父亲靠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南猴王”的美称。“父亲演猴戏时,每当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的时候,父亲就会把家里所有的孩子拉到台上去。”
  1949年,二哥章金星出生。“二哥非常有天赋,他三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几乎包办了所有剧目中小孩子的角色和所有猴戏中小猴子的角色。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够无师自通的理解剧情。后来成了剧团里特别出名的小童星。1957年,二哥正式成为浙江绍剧团的‘艺徒’,同时父亲给他取名小六龄童。这一年他才8岁,但已经有5年演戏经验了。”
  二哥当了“艺徒”之后,非常孝顺,也非常懂得照顾弟弟妹妹,每回演出回来,都会带些小礼物,或者大夏天抱个西瓜回来。但是,他和父亲六龄童之间,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结”。
  “二哥虽然孝顺,但他很少叫父亲‘爸爸’,而是叫‘六团长’。母亲对此总是很生气,多次让他叫爸爸,但二哥还是不改。我曾专门问过父亲。父亲回答说:团里的其他演员总是叫我六团长,你二哥也跟着学。另外,他跟我的关系不是一般的父子关系,我们是上下级,是同行、师徒。你二哥叫我六团长,多少带有一点抱怨,他毕竟是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宠爱。但在他的童年时代,我们却没有给他这些他理应得到的爱。你二哥是那么的善良,他知道父母的艰难,所以不无理取闹,但他还是有小孩子的心性,口头上‘不肯认’爸爸,结果,久而久之叫成了习惯,改不了口了。”
  “章氏猴戏”家族,虽然有很多小孩,但“南猴王”并不让他们都演戏。只有二哥,“父亲认为,二哥是演猴戏的天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于是开始一点一点栽培他。
  1957年,小六龄童八岁,浙江绍剧团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绍剧《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出戏是周总理听陈毅老总介绍,特意来看的。小六龄童在剧中扮演一个“小罗猴”。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接见全体演员,还高兴的把小六龄童高高抱起来,问:“这是谁呀?”
  父亲连忙说:“这是我儿子。”
  总理很有兴趣地问:“这么机灵,他叫什么名字?”
  
  父亲说:“小六龄童。”
  最后总理把二哥抱在怀里,逗着他问:“小六龄童,你今年多大了?”
  二哥说:“八岁。”
  1961年10月10日,父亲携浙江绍剧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礼堂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哥在剧中扮演一个“小传令猴”,演得天真活泼风趣。这次,台下在座的有毛主席,“本来要上台接见的,但因马上有一个会,就向台上招了一下手走了。这时二哥就跳到台下,坐在了毛主席的位子上。当时他捡了毛主席的三个烟头,当作宝贝带回家。” 后来,毛主席为这次演出写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当时,小六龄童的理想,就是继承父亲六龄童,演成孙悟空。本来,实现这个理想,并不是太遥远的事情。然而,1966年,白血病夺走了年仅17岁的二哥小六龄童。
  “为了挽救二哥的生命,父亲想了很多办法,请了医学专家。当时参加会诊的专家包括浙江省中医院的院长潘澄濂大夫、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郁知飞大夫等,这次会诊也是新中国医学界第一次组织中医和西医合作治疗疑难杂症。母亲甚至哭着给郁知飞院长下跪。总之,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都想尽办法去做了,哪怕有一点希望,他们都尽百分百的努力来救治。最后,父亲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写信求援。郭老在信上批示:这个病目前还是疑难疾病,如果可能治好的话,应该是依靠精神力量。”
  1966年春天,小六龄童为将来的“六小龄童”过完生日后第二天,走了。
  “现在回想起二哥病危的时候,他的每句话都深深刻在我心里。
  二哥曾对我说:‘我就要死了。’
  我问:‘死是什么意思?’
  二哥说:‘死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我问:‘那要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
  二哥说:‘如果你演成了孙悟空,你就能见到我了。’”
  
  二哥的死成就了我
  
  
  “我最早的艺术启蒙老师不是父亲,而是这位早逝的二哥。在病危的住院期间,二哥只要精神好一点,就会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那充满神奇的天上人间,把我带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世界里。”演成了孙悟空的六小龄童现在都不讳言,常说:“如果二哥不去世,主演电视剧《西游记》的必然是他,而不是我。”
  从二哥手里接过金箍棒,“猴王世家”的命运和使命落在了这个小儿子的肩上。“父亲说,演戏要有个艺名。你也不能再叫‘小小六龄童’了,那就是‘小六龄童’的后代了。后来再三衡量,觉得尽管在语法上不通,但还是把‘小六’和‘六小’换了一下,就取名‘六小龄童’了。”
  六小龄童走上学艺道路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南猴王”六龄童被打倒,发配乡下劳动,不能亲手调教他。于是父亲写信让他直接去找教过“南猴王”的老师,上海戏剧学校的薛德春先生。
  小猴王学戏非常刻苦,凌晨五点起来,“没有练功房,晴天就在人民广场一个偏僻的角落,雨天就在上海服装公司门前长廊的一个自行车棚里。”这样的学习生涯,一直到毛主席点名“释放”了父亲回来。
  父亲对小儿子的调教,就显得格外的疼爱,“他对我特别溺爱。每次我拿大顶,说要顶半个小时,我刚刚顶到十分钟,汗水就下来了,他一看,就心疼,就说下来下来,好了好了。他被人称为‘外婆师傅’,他从不强求我做什么,一切都希望我自觉。”
  小猴王的练功生涯确实很自觉,“很多时候我来到剧团门口,传达室的师傅都没有起床,我就在门外桥头,边压腿边等待。”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练功,都被善良憨厚的看门师傅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个前团长的儿子练功这么下功夫,比绍剧团的正规学院还要勤奋,将来肯定比团里任何人都有出息。
  
  1978年,小猴王进入浙江昆剧团。经历了几年跑龙套的日子,1981年3月,他开演猴戏大获成功,领导决定在十年之内,把《西游记》的主要故事都改编成昆剧猴戏。“从此我更加努力地进行着我的最巨大的工程,即把《西游记》的精华用昆剧猴戏的形式搬上舞台。”小猴王将要成为“新南猴王”了。
  “就在我准备在昆剧猴戏领域大显身手的时候,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不仅使我放弃了这个庞大的计划,而且改变了我的一生,甚至改变了整个猴王世家的命运。”
  
  猴王世家出了个孙悟空
  
  《西游记》剧组的导演杨洁全国各地寻找扮演孙悟空的演员。最后她想到了“南猴王”六龄童。但在82年的时候,“南猴王”的年事已经偏高了。他向杨洁推荐了六小龄童。
  “父亲又向她推荐了猪八戒的人选――我伯父七龄童的大儿子七小龄童。杨洁导演让我和七小龄童都做个表演。于是我们只穿着戏装,没有化妆就演出了一段。杨洁导演看过之后说:我现在能定下七成,最终要回去上报台领导,大家讨论决定。你们先做好准备,等着我的通知吧。”
  1982年2月2日,“孙悟空”、“猪八戒”和“南猴王”一行“赴京赶考”。经过紧张的考核和焦急的等待后,台长说:“我们决定借调你们两个来中央电视台拍戏,你们回去办手续吧。”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发了《西游记》剧组选定我和七小龄童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扮演者的消息。后来,因种种原因,七小龄童未能加入《西游记》剧组。”至于“种种原因”的个中原委,六小龄童并没有多讲。
  之后就毋须赘言了,六小龄童和孙悟空画上了等号。
  “美猴王”究竟演得有多成功呢?有一件趣事挺耐人寻味。一次“南猴王”六龄童说:“我演了一辈子孙悟空,到头来,人们看见我,就指着说:‘这是孙悟空的爸爸。’”
  
  演成了孙悟空,六小龄童没有忘记去告慰二哥小六龄童。
  “在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我悄然回到了故乡绍兴。我来到上虞道墟镇二哥小六龄童的墓地,把美酒和鲜花,放到了他的坟前,站在墓前,低首致意,心中默默念想着往年的约定。”
  现在的美猴王,在现实中也是一身正气。面对当今社会上对于《西游记》等名著的种种恶搞、翻拍,他说:“拿先祖的名著开涮,我笑不出来。一个民族没有民族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民族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有了民族文化,自己还要去亵渎是可耻的!”
  近来,种种公益慈善活动中,也屡见美猴王的身影,“北京儿童医院形象大使”、“金丝猴形象大使”,“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当问及他最想做的形象大使时,他说:“我最想做的,是白血病形象大使,少儿白血病。为什么?因为我二哥就是得的白血病,少儿白血病,到现在还没有被攻克。”

相关热词搜索:是怎样炼成 美猴王 六小龄童 美猴王是怎样炼成的 六小龄童齐天大圣图片 美猴王图片高清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