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房子 蜗居之道,幸福与房子有关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就在人们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开始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法律条款相悖、法与法相矛盾的现象,那么此前花巨大力气树立起来的法治理想都将成为笑谈。
  
  11月2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一档节目《一个女人的燃烧瓶和政府铲车的拆迁大战》,再次引发了强拆的话题。
  “你们是哪个法院的,也没有法院的判决书,如果没有,就是强占我的土地,侵犯我的财产。”站在楼顶的女士名叫潘蓉,家住上海市闵行区一幢建筑面积480平米的四层小楼。
  2008年,潘蓉接到的一纸虹桥机场交通枢纽的拆迁裁决。作为房屋被拆迁的补偿,潘蓉仅能拿到67.3万元。而其所在的闵行区类似的房屋市价早已高达每平米1万5千多元。
  “我给你70万,你就给我买一个差不多屋况的,如果跟我一模一样都算我为难你了。”潘蓉自认为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自己的房子仅靠一、二层向外出租就能获得每月4000元的租金,如今好好的4层小楼被拆掉却只得60多万补偿,实在难以接受。
  无奈,在履行必要程序之后,闵行区政府启动了对潘蓉房屋的强制拆迁程序,接下来就是节目中“暴力抗法”的一幕。
  房子已经成了近十年中国社会最大的心病之一,时至今日此势头有增无减。看看近来反映高房价时代白领生活的电视剧《蜗居》的热播,便知人们对拥有一套“蜗居”有多么渴望。
  《蜗居》以“房奴”和“反腐”为切入点,以一对夫妇为在上海买房子而经历的艰辛故事为线索,集反腐、房奴、二奶等一系列阐释主题,剖析了社会亚文化切面与粗砺现实的原生状态。其中,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腐败官员之间生态链的描摹正是本剧的一大看点,再辅之以生动香艳的情色佐料,想不成为话题都难!
  剧中有个典型的上海老太婆成了钉子户,大户人家出身,家道中落,儿子没本事,土埋半截了终于赶上老房子拆迁。她指着下岗在家五十多岁的儿子说:“这是我们家一辈子唯一一次拿100万的机会!”不幸的是,挺过了断水断电的艰苦,老太太却因拆迁公司的穷追不舍被砸死在老房子里。到这儿故事还不算完,即使出了人命,也一样可以摆平!“他要的不就是房子嘛!给他!叫他闭嘴!”
  可悲的是,人命换房子,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已然算不得什么耸人听闻的消息了。
  再看潘蓉遇到的困境,潘蓉觉得她所要求只不过是一个符合市价的赔偿价格,再合理不过。而在参与该案的调查中记者发现,由枢纽工程建设公司和闵行区政府签订的土地拆迁大包干协议中,建设公司委托给区政府的征地款是每亩地130万元(整个虹桥机场的拆迁总费用高达148亿元),但是政府补贴到农民手中的征地款是每亩地38万元。那么每亩地余下的100万差价难道是让政府拿了?
  《物权法》起草人之一、中国社科院民法研究室主任孙宪忠指出了一个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政府然后再交给企业就一百万,从中赚70万,就是叫做第二财政。”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像潘蓉这样的业主拿着《物权法》却扛不过《城市拆迁管理条例》,挡不住强制拆迁的车轮。从现象上看是被拆迁人和拆迁方之间的激烈冲突,实际上它反映出来的是法律和条例之间的冲突。据悉,在《物权法》出台的时候,当时就曾经提到过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那么有关拆迁和征地的条例也会进行修订,但是“因为压力太大”没能颁布出来。
  在这场法律和法规之争的背后,隐藏着一场利益之争,面对靠土地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势单力薄的老百姓拿的《物权法》实际上是一个被拆掉引信的手榴弹。
  此案中,还有一种声音更加值得警惕:“因为虹桥交通枢纽投资了一千个亿,是带动了区域周边的房价……那么这个建设不是你群众本来有的。”“对拆迁户不应该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因为其房产的增值是全社会的功劳!” 执此观点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认为,城市拆迁补偿不应按市场价进行,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并不是房主自己创造了价值。而一贯对此持反对意见的社会学者薛涌则旗帜鲜明地指出,“不按市场价进行补偿,实际上是对平民百姓的掠夺”,应当利用市场和社区公议等手段,解决此类纠纷。
  无论是用《物权法》维权,还是网络反腐,亦或是老汉砸闯红灯违章车等等,就在人们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开始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法律条款相悖、法与法相矛盾的现象,那么此前花巨大力气树立起来的法治理想都将成为笑谈。毕竟,人总不能一边做着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事情,一边又教育别人打嘴巴有利于脸部血液循环吧?

相关热词搜索:蜗居 之道 房子 蜗居之道 幸福与房子有关 蜗居之道 幸福与房子有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