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的“循环生式”发展_陈光标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问及进入再生资源利用这个领域的机缘,陈光标说其实也是出于偶然。2000年,当时南京的老国展中心要拆除,一个朋友问他有没有兴趣接手,他就试了。就这样,他发现了再生资源利用这座“金矿”。
  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生意经”其实自他10岁时就开始了。1978年,他小学三年级时,就曾挑水到1公里外的镇上卖, “一分钱随便喝”地满街头吆喝。
  卖过冰棒、贩过粮,17岁时成为当时全乡第一个“万元户”。
  做过公职、卖过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入过保健业,直至进入再生资源利用这个领域,做上了循环经济产业,陈光标在生意场上算是找到了他真正的事业。2007年底,他的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他还有另一项同样引人瞩目的事业,散财的“事业”――慈善。2007年度,他和他的企业慈善捐赠累计1.31亿元。2007年年初公布的胡润慈善榜中,他位居第20位。由民政部和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评定的慈善排行榜中,他连续3年进入前十,39岁的他目前是全国最年轻的慈善家。
  
  再生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原来拆下来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再利用f”2000年,偶然的机缘中与废旧拆除行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给陈光标带来了惊喜。效益可观,又能为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做贡献,何乐而不为!
  “进入了这个行业,我才发现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前景有多广阔,废旧拆除只是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陈光标感叹说。
  2000年之后的几年司,陈光标利用多次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机会,重点考察了美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再生循环产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将经营的领域逐步扩展到橡胶、塑料、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没准你用过的旧电池和报废了的旧轮胎就是被陈光标收走的呢!黄埔投资集团旗下的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设立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北、四川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厂,回收处理报废轮胎、医用 次性输液袋、塑料针管等,占当地回收总量的70%以上。回收的报废轮胎可利用德国先进生产线清洗、粉碎后加工提炼成再生橡胶粉,医用一次性输液袋、塑料针管等也是经无害化处理后提炼硅橡胶,生产成其他产品,并进行原料出口。
  触动他入行的废日拆除领域,是他一直做的重点工程之一, “我们先后参与过十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南京市2/3的新建高楼的前期拆迁清场工作都是我们做的,我们拆下来的混凝土作为使用可供入车道的沪宁高速公路由南京铺设到上海,回收的钢筋够造几座长江大桥了。”陈光标说。
  面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机遇,陈光标的理解是, “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环保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机遇。国家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方式扶持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这必将使我们在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策,对我们再生资源利用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是我们新起点上利用技术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压力和动力所在。”
  看似不起眼,都是大效益,变无用为有用,变一用为多用,变破旧为崭新,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的难题,也能为大自然生态的改善与恢复尽一份力,难怪在说这些的过程中,陈光标语气中不无自豪与欣慰!
  
  “黄埔精神”
  
  陈光标出生于苏皖交界的西南岗贫困衣村,他两岁多时,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相继饿死。 “小学 、二年级一块二的书本费甚至都是父母东家两毛、西家三毛凑齐起来的。”在那个只有过春节才能尝点肉味的年代,他更曾因念之差,偷吃了几只家里用来卖的生鸡蛋,被发现后父母操着木棍舞着竹竿追打他。讲起这些,陈光标至今仍感慨深刻。
  许是穷则思变,许是天赋商才,很小的时候陈光标就开动脑筋挣钱。1 978年,陈光标上小学三年级,在暑假快开学时, 10岁的他想出了一个用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挑水到一公里外的镇上卖的挣钱办法, “一分钱随便喝”地街头吆喝,每天能挣个两三毛钱。
  13岁时的暑假,陈光标又卖起了冰棒。但很快就不卖了的原因很简单:小孩子们都想吃冰棒,大人又不给买,被缠烦了还会挨打,陈光标于心不忍,干脆白送给他们吃。
  直到他做起收粮贩粮的生意,陈光标说全家人的生活开始慢慢得到改善。到1985年,靠贩粮挣了两万多元的陈光标,成了当时全乡第一个“万元户”,那年他17岁。
  挣钱的同时学业竟也没耽误,也是在那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学院,1990年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陈光标进入南京中医院工作。1997年重回商海时,他也不过是个29岁的壮志青年。
  说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他说也许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无法想象。
  凭着爱动脑筋的钻劲和聪慧,当时他发明了一种名叫“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的专利仪器。取得国家专利证书和生产许可证却没有能力进行批量生产,陈光标又开始重回他的摆摊生涯,这次的吆喝是“不用开口说句话,两分钟内知病情”,3块钱一个人,他就在路口给人测试。
  他说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守摊从早上6点到凌晨1点,甚至曾只花6块钱买条席子,一连9个晚上呆在邮电局的回廊上过夜,晚上蚊子叮,早上起来浑身都是汗斑,只花2毛钱在公厕里刷牙、洗脸。风雨冰霜的大冬天还守在菜场门口,连春节都没回去过。摆摊摆了大半年,后来又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了15天的电视专题片广告,这样慢慢就有了订单,陈光标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从买疾病探测治疗仪起步,后来进入保健品行业,再到从事循环经济产业, 并于2003年成立投资项目涉及再生资源利用、新型包装材料制造、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智能识别系统开发等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陈光标一步步走到今天。
  “集团取名‘黄埔”’,也是源于我对‘黄埔精神’的深刻感念。有一段时间我对黄埔军校的传奇历史特别感兴趣,也逐渐地受到了‘黄埔精神’的熏陶,成了我另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黄埔精神’也是我奋斗中的精神支柱。陈光标如是诠释。
  他说他所理解的“黄埔精神”是多侧面的,包括从穷苦中去奋斗的创业精神,忍苦耐劳的努力学习精神,一心意为国奋斗的革命精神,活泼的、主动的敢于攻击的作战精神,最本质的还是爱国主义精神。
  是的,当我们顺着陈光标的回叙,感恩他的人生和创业历程,也很难不叹服“黄埔精 神”在他身上是怎样地被深深践行和映照。
  “其买人要想坚持做些什么,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我相信我做的事情可以改变我的命运,我也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如今的事业回首,陈光标送给那些正在创业路上的探索者的,是这样几句话。
  
  “兵”情节
  
  陈光标的办公室那些大大小小的军事模型让进出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有人说他的办公室简直就是个小型的博物馆。
  “我有种‘兵’情节。包括集团取名黄埔。”面对疑惑,陈光标如是说。 “哪个男孩子小时候不喜欢舞刀弄枪呢?那时候家里穷,当兵是光荣的事情,特别想当兵。虽然后来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这个情结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组织新进员工军训、去部队看望子弟兵、录用退伍军人就业、搞青少年国防教育,等等,都源于陈光标的“兵”情节。
  而他的案头放着的《孙子兵法》,更是引人注目。他说这是他读得最多的书。
  “《孙子兵法》里阐述的用兵和治军之道,放到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场也同样有用。比如它讲的一些带兵之道用在企业的管理上有用,一些具体的战术用在企业的经营上有用,它讲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心理、作战的环境对企业家的决策有用。”
  一次,谈一个旧厂房设备的拆除工程时厂方总以各种理由压价,后来他就去和那位厂长吃饭谈判,席间他谈了很多工程以外的东西,绝口不提工程的事,到临结束时对方很快就下了决定。这个方法也许一直广为人用,但能像陈光标这样,将出处追根溯源至《孙子兵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再内化为行动指南的,恐怕也为数不多。
  “《孙子兵法》对管理企业也很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比如“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他解释说, “‘令之以文’,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鼓励来教育员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用纪律和规章来规范员工行为,犯了错误照章处理,则是‘齐之以武’”。
  采访过程中陈光标不时有电话进来,有的跟业务有关,有的跟慈善有关,甚至还有解决公司员工生活上事情的。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光标说, “我们公司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电话都对全体员工公开,有任何意见和委屈都可以随时拨打。我们对员工都视同仁地尊重。他们有什么困难我只要知道的,都会尽力帮助他们解决。”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管理,加上人性化的关怀,使陈光标有了一个和谐的、充满干劲的团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几年来,他的企业利润一直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的同时, 陈光标个人“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支持红十字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人物”、“十大风云苏商”、“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一年1.3亿用于慈善,2003年以来,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欠发达地区捐赠款物到位3.37亿元,超过30万人受益。“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的这句名言如今是陈光标的座右铭。是怎样的一种动力让陈光标这样大方地“舍得”?
  中国传统文化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陈光标却认为穷也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人。他说这是自小时候起父母就言传身教给他的做人道理,尽管那时非常。
  他说小时候家门口来了乞丐,他母亲总会给他们碗里装些粮食,正赶上家人吃饭的话,父母也总是招呼这些可怜人同桌吃。邻家的孩子没奶吃,哪怕他弟弟还哭着喊着,他母亲也会先去喂邻家的孩子。
  从穷苦中走出来的人深知贫困生活的不易,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还很小的时候,陈光标会因为看见一户专门靠养牛、杀牛为生的人家把牛吊起来,用大油锤直接砸牛头,而旁边的牛都在流泪的杀牛情景,就深夜偷偷剪断牛绳把所有的牛都放走。10岁那年,他用自己赚的第一笔钱给邻家孩子交了书本费,尽管他挣的那点卖水钱除补贴家用、还债、交自己的学费外,余下的已少得可怜。
  创业后,1997年的起步阶段,他的企业收入不到20万元,他拿出3万元资助个白血病患者。1998年,他的公司盈利额为60万,其中的28万他拿出来为家乡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乡村公路。2006年至今,在最高海拔4800多米的青海玉树三江源,他援建了46所希望光彩小学、捐建了10所乡村卫生所、捐助了500套教学电脑、3000套校服。2007年7月,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小学,孩子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快餐面,他忍着高原反应,流着眼泪和他们分享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午餐。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至今掉在桌上的饭粒陈总都会捡起来吃掉,见到自来水龙头滴水他会去拧紧,自行车倒了他会去扶起,在菜场见到青蛙、马龟他要买去放生。
  对于记者“高调做慈善是否有伪善或借慈善宣传的嫌疑”的质疑, 陈光标则说得很坦然。他说中国有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刚开始他从没做过宣传。后来他的父亲劝他说,你不要怕,你坚持诚信做企业,守法经营,走你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中国这么多万人,你捐这点钱算什么?在大海里就是一滴水。你应当站出来带个头,号召其他企业家也来回报社会!
  他接受了父亲的观点。 “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但尚未百花齐放,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多一些高调做慈善的人。我做慈善,作宣传,不是为我个人和我的企业做宣传,我是为慈善事业做宣传,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行动,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陈光标说。
  至于“伪善”,他说他的捐赠原则是: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并且他还立下“军规”一不在公司有投资业务的地方进行捐赠。陈光标每次捐款捐物时,捐的东西就放在现场,现金支票开好,并请各部门来做见证。 “如果有人发现我的捐赠有伪善成分,或者我的公司运行有人为的劣迹,我定给他家乡的公益事业捐款200万元。”他对他的捐赠敢拍胸脯。
  对那些接收过捐赠但不感恩的事件如何对待?陈光标的观点是,慈善首先是一种社会救济行为,应该走出“一列一报恩”的传统心理误区,感恩的方式并不是受捐者要向捐助者表示什么,而是将这样一份爱心传递出去。他说他同时也坚信,感恩是道德良性互动的重要一环,他人和社会爱心总会在受助者身上留下感恩的种子,会促使他去关心帮助更多的人。
  陈光标同时也坦言,做慈善让他感觉比做企业还累、还难的时候也是有的。他说做慈善本来也是利人利己的事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0年来,我们坚持把企业利润的近30%捐赠慈善事业。这种爱的奉献也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也为企业赢得信誉和发展良机,企业利润一直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不正是一种再生循环式的和谐发展吗?”原本是希望带个好头,这样也好像得罪了一些同行,让他们面子上过不去了,就有人来诋毁他的慈善行为。 “我感觉也无所谓,我诚信守法做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来回报社会,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我要把企业做好,还要坚持不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说这些话时陈光标看上去很轻松也很坦然。

相关热词搜索:标的 循环 发展 陈光标的“循环生式”发展 陈光标的循环生式发展 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