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是天性,隔阂才是_不解释才是隔阂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人猿星球》系列讲述的是人类与猿类之间的智力进化竞争,但单独品味这一部《猿族崛起》,关键词似乎可以是:隔阂。      当人猿凯撒突然张口吼出一声“NO!”的时候,我承认自己被吓到了。因为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这突如其来的进化表现,营造出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惊悚效果。不知这是不是《猿族崛起》中的一个隐喻:不!你不懂它们;即便你以为自己有多了解,其实你都不可能完全懂得它们;而当你略微知道它们的想法时,你一定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全片,故事显然还没有讲完。近年来,好莱坞热衷于拍摄前传,首先是星战系列,接下来是蝙蝠侠。拍前传,比拍续集更有挑战性,拍续集可以天马行空,拍前传则是一个结局恒定的游戏,但又必须讲出不为结局所限的阶段性价值。《猿族崛起》也是一部前传,虽然在它之前,这个系列已经拍摄了五部,但不影响导演们重新编故事的兴趣,在这部前传之后,还有续集在筹备。连贯起来看,这是一场人类与猿类之间的智力进化竞争。但单独品味这一部《猿族崛起》,关键词似乎可以是:隔阂。
  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一大主张是,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权利,人类圈禁、宰杀、虐待其他动物,反诸人类其身又当如何?人类蹲地看蚂蚁,谁又在蹲地看我们?倪匡曾经写过一部小说,讲人类其实是另一种高智生物的玩偶,他们在更复杂的维度空间内饲养、观赏、玩弄着人类而人类不自知。《猿族崛起》中,生物药剂公司的老板与科学家们,丝毫不介意拿猩猩做实验会令对方多么痛苦;即便是主角基因科学家威尔,也不过认为凯撒最多就是希望脱离动物园,回到他身边当宠物。他们显然都这么认为:猩猩毕竟是猩猩,还能想得多复杂呢。就连其中的一只猩猩自己都这么评价同类:猩猩其实很蠢的。而当此后的冲突到来,猿族大战金门大桥时,人类大跌眼镜。还好,这一次,它们争取的,不过是自由,到了下一步,它们将与人类争夺更多。
  可以说,“猿族系列”最后是要让人类败给对方,处境反转,方才痛定思痛,理解到当初自己的狂妄与猿类的屈辱。但同样的道理,“猿族系列”远不如《第九区》讲得巧妙而经典。在《第九区》里,与人类对峙的,是流落到地球的外星难民。而在对峙中,主角被感染开始发生变异,渐渐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就是在这样渐变的过程中,主角虽然还保留着地球人的神智,但处境倒转,内心已经深刻体会到被歧视、被压迫、被追杀的痛苦。影片的结尾,已经完全变异的男主角在废墟中为自己的妻子制作金属玫瑰,正是要引人唏嘘―哪怕是非我族类,又何尝不是皆同此心呢?
  《第九区》影射的是南非曾经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制度。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外星人之间理所当然的隔阂,在人与人之间一样大规模深层次地存在。《第九区》能够让人变成外星人,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戏法无法实现。所以,所谓的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都只能是一种概念上的自觉,并不能指导具体而微的变身体验。在这一点上,《我的名字叫可汗》有一个乐观的态度,但《通天塔》给出的才是残酷现实。抛开那些政治平等上的宏大命题不谈,也无关那些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天然屏障,就是日常的琐碎生活里,近若父子夫妻,又有几个真正达到了默契如一的境地?杨德昌拍《一一》,长达三个小时的剧情,角色彼此间的隔阂无处不在,令观者疲惫而悲观,却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生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间,显然前者才是哲学发问,后者不过狡辩而已。
  尼采说,两个人之间最大的隔阂,就在于他们纯洁的心灵无法沟通。但真相却似乎是,无论多么努力地沟通,隔阂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因为每一个心灵都是一个单独的宇宙,另一个心灵若要来探究,便像是一艘驶入黑暗的飞船,最多只能看得到前方的一束光亮,绝无可能探究到整个宇宙的全貌。是的,心灵是灵性,语言是理性,以理性来探究灵性,终究不可能会有大功告成的一天。
  但是且慢。既然上帝阻止了通天塔的建筑,如果隔阂是无法逃避的天性与宿命,那它必定也自有其价值―它让人类或者个体得以守护内心最重大的秘密。被誉为中文科幻小说巅峰之作的《三体》,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高科技的外星人奔袭地球,与表里不一的地球人不同,他们是思维透明的生物。打不过又逃不了的绝望中,地球人最终以“能够隐藏想法”的长处,布置出惊天大阴谋,成功遏止了对方的野心。这个阴谋,不仅需要瞒过外星人,而且也需瞒过策划者之外的所有地球人,这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而是一次黑暗人性物极必反的极致发挥。
  当然,科幻小说并不能当真。隔阂所守护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也许永远是天机。而这份天机,藏在这样一个事实里:上帝造物,每一类,每一种,每一个,都必定举世无双,都必定独一无二。

相关热词搜索:才是 隔阂 天性 沟通不是天性 隔阂才是 沟通不是天性隔阂才是 沟通不是天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