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乡_“干部下乡”要支持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正所谓,历事长才干。需要提醒的是,干部下基层,尽量不扰民,不给基层添负担,还要随时纠正不良倾向。      今年四五月间,陕西咸阳5万名干部下乡驻村一星期。5月21日,江苏省发文要求,省领导和省直部门领导每年下基层驻点5到7天。其实,早在2009年,重庆就开始了机关干部“三进三同”活动――数十万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看来,干部下基层,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响应。
  对干部大规模下乡,各方反响不一。一些媒体的评价与当地政府的感觉差距甚大。“作秀”、“走过场”的质疑声不绝。
  干部下乡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应当说,出发点值得充分肯定。干部下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革命年代,处境艰难,干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党和群众有着血肉联系,所以我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一大法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好了,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危险越来越大。有群众说,“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现在重提干部下乡,是对脱离群众的作风的纠偏,是一种补正。
  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聚焦在“形式主义”上。有人认为,干部下乡时间短,“很难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有人说,“我做一周村官”,来一天,走一天,剩下几天恐怕连观光和喝酒都不够。这是群众的一种担心。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发扬传统,就得采取一定活动形式。干部下乡驻点,就是一个形式。从形式到形式主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到底是不是形式主义,靠实践检验,让群众评判。如果不看实际效果,无论地方党政怎么做,都冠之“形式主义”,那难免武断。
  当然,在实际效果上,也不能做不切实际的期待。短短五天、七天,下乡干部不可能顷刻间改变乡村面貌。干部下乡,不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但是,只要干部真心实意下基层,急群众之所急,苦群众之所苦,总能帮群众做点事,解决些困难。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就有愚公移山的效果。同时,干部体验群众疾苦,才能培养对群众感情。干部和群众在一起,才能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正所谓,历事长才干。需要提醒的是,干部下基层,尽量不扰民,不给基层添负担,还要随时纠正不良倾向。
  直面媒体的质疑,有关方面要充分理解和宽容。媒体反映群众的意愿,从群众的怀疑和批评中,我们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从群众满意的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改起。”我们不是常挂在嘴上么?媒体的质疑,表达群众的一种心情和担忧。毛主席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顺便提个建议,那些走访农户、做好事几千几万的数字统计,不要也罢,看了,反倒让人觉得不踏实。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群众今天不理解,明天不理解,后天不理解,总有一天会理解。群众理解了,就会拥护你,跟你一起走。

相关热词搜索:下乡 干部 支持 “干部下乡”要支持 干部下乡 四菜一汤干部下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