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眼中的郭德纲 郭德纲讽刺人经典语句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于谦 他天生是说相声的      2005年11月5日,郭德纲、于谦天津相声专场演出大获成功。   于谦是郭德纲的捧哏搭档。他十二岁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团带班”学相声,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曲艺团工作,但却有十几年不登台表演相声。那段时间里他忙于电视剧、小品表演,还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了几年书,直到与郭德纲的合作,才把他的工作重心又拉回了相声圈。
  于谦说,“如果不是郭德纲,我也就不干相声了,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人物周刊:和他合作感觉最大的不同?
  于谦:郭德纲的相声特别活,他知道的东西也很多,这和他日常的积累也有很大关系。上台前他准备很充分,在台上他又能很随机。给别人捧哏的时候,只要把台词背熟了就没有问题,跟他绝对没有走神的机会,只要你一走神,他就把你给揪回来了。越是台下出岔子的时候,他越是能出很多精彩的东西。
  人物周刊:作为他的搭档,你怎么看郭现在比较火这件事?
  于谦:他火是正常的,他非常全面,“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都非常有功底。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他的才能?
  于谦:他确实是天才,天生就是一个说相声的料,太适合干这个了。他有说相声的素质,本身有幽默感。最关键在于他后天的勤奋,他太用功了。
  人物周刊:他是怎么用功的?
  于谦:他就这么一个纯爱好,演出完了回家哪都不去,上网听录音看光盘,然后琢磨自己的段子。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他觉得很有意思。
  人物周刊:他的相声,把传统和现实生活结合得比较紧,怎么做到的?
  于谦:这点我也不太理解,我是一个爱好很广泛的人,有时候他加上的新东西,连我都不知道。刚播放《大长今》的时候,他就把《大长今》的主题曲加进去了。有一个段子,他把超女都加进去,效果特别好。后来我也很诧异,他老在家,对电视也不是很感兴趣,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创作,但他在这方面吸取的东西可是我们想不到的。
  
  常宝华
  他是不可多得的相声人才
  
  ■本刊记者彭苏发自北京
  
  “常九爷给郭德纲开蒙的活是《八扇屏》。他先是交给郭德纲一个手写本的《八扇屏》册子,上边还写着“王佩元整理”,让郭德纲回家背词儿去……等到郭德纲把《八扇屏》的词儿背好了,再到常九爷家,跟常九爷一句一句地对词,常九爷随时给他纠正错误。”
  相声界将侯宝林的相声称为“侯派相声”、把马三立的相声称为“马派相声”,而常连安的相声自然称为“常派相声”,常派相声的传人有早期成名的“小蘑菇”常宝?、常宝霆,而这段话中“常九爷”则是他们二位的弟弟常宝丰。
  近日,“常派相声”的另一位传人――76岁的常宝华,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问。对于郭德纲,他说,“我站在舞台上有半个世纪了,看人还是很准的”,而作过捧哏的他,“捧”人也不是随便“捧”的。
  人物周刊:您说他的表演特色在哪?
  常宝华: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他的表演特色之前,你要明白,什么叫相声。相,表演;声,语言;它可不是那么好学的,也不是那么好演的。都说相声是说学逗唱,这其实是个误区,不是演员掌握了说学逗唱,他就是一个好演员。
  通过郭德纲的表演,我能听得出来,他是通过艰苦锻炼,是有基本功的。从吐词,咬字,声音,用气,语言表达上,我能看得出郭德纲的表演功力来。特别是他掌握了传统技巧,这对于年轻一辈的相声演员来说,不可多得,他少有就少有在这个地方。别看现在有些佼佼者们多牛,可把他随便拉出来,他不一定能说上几段传统段子。
  人物周刊:就您的专业眼光,他的表演还有什么不足?
  常宝华:从宏观方向看,郭德纲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扶持的。可是论微观上说,他表演上的不足,就很多了。除了表演上不够细腻,他的作品有时有头无尾,有些个包袱抖得缺乏逻辑性。
  相声的真谛就在于“包袱活”和“滋味活”,插科打诨不叫“包袱”,不是观众一乐就叫“包袱”。写出的段子让观众听完后,他也许当时不见得很乐,可听完后,他回到家还不一定忘,他还回味一番,有滋有味地想着咱们,这就是“滋味活”。郭德纲只想着把观众逗乐,这想法是好,可是一味只想着把人逗乐了就对了,那他也不一定就对。
  人物周刊:您觉得他走红的原因是?
  常宝华:他替观众说话,他符合观众需求,他懂得观众心理,观众自然喜欢他。那他走红又有什么奇怪的?他们在茶馆,演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琐事,说的是老百姓的心声,只花二十元钱就把观众乐得前仰后合的,痛痛快快地度过了一个晚上,你说他能不受欢迎么?
  人物周刊:他的走红会不会是短期的?
  常宝华:他的走红不是偶然的。说老实话,他能到今天,要是静静地想想,一定会掉泪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也有人说他是找媒体炒作什么的,我不想加以评论,出活,出好活才是重要的。
  人物周刊:您是否听过其他同行对郭德纲的评价?我听说他反对将相声上电视,上春晚,并和一批同行靠不拢。
  常宝华:要说听到的议论,也是刚才我提到的,有人说他靠炒作出名。至于他反对的事,那是他反对,很多人难以做到。
  我个人是挺喜欢在茶馆、剧场表演相声的。如果声音效果好,和台下观众互动得好,那对于演员就是享受。在电视上演出不行,特别是春晚。电视相声说实话很令人讨厌,那都是人为的,演员在那儿演出是受罪。还有种相声演员,我们管他们叫做电视“电”出来的演员,没有功力,现在声音还哆哆嗦嗦,空有知名度,没有真才实学,相声是制造出来的。
  就我遇到的事,除了时间有限制,有的还要命题:就是你必须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有次在外地演出,有人就在演出前对我说,你千万不能说“梦想成真”四个字,因为他们台长做的梦不好,你看多奇怪!还有一个法制节目,我写了一个讽刺贪官的段子,经过层层审批,在临上场时,被通知节目不能上。我就感觉,上电视说相声怎么这么难?
  人物周刊:相声的不景气,是否还与行政干涉有关?
  常宝华:刚才我举的例子,不就是行政命令对于艺术的扼杀。郭德纲之所以无拘无束,脑上没有那个紧箍咒,也在于他少了这种行政干涉。可是,他身上有股江湖气,如果他没有发觉这点,他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家。但是他生活氛围就是如此,如果让他脱离,又会使他失去创作的源泉,这对于他真是一个矛盾。
  
  尹笑声 这个孩子太能作
  ■本刊记者彭苏发自天津
  
  “这个孩子的心机太重。”这是尹笑声在电话里评价郭德纲的第一句话。
  这位年近七旬的天津相声界老演员,6岁学艺;7岁登台,正式拜马三立为师;8岁即在南市连兴茶社走红,当年艺名小神童,捧哏逗哏全拿,还兼演双簧,现任天津市众友相声团团长。听说本刊要报道郭德纲,他寻思片刻问:“你是要听赞扬他的,还是要听批评他的,还是要实话实说?”
  “我们要听您的心里话。”于是,就有了本刊记者与尹笑声先生的如下对话。
  人物周刊:您说他心机太重,有什么凭证?
  尹笑声:其中有我跟他接触的体会,还包括他现在的炒劲和他前后拜师的经过。如此种种综合起来,就说明他心机很重。
  打哪儿说起呢?大概是8年前吧,我曾上北京大栅栏演出,我是八场演出,每周一场,一共八周。我就是在那儿见到了郭德纲,他当时是场场都有。这是我第一次看郭德纲演出,也是第一次认识他这人。
  人物周刊:您认为他那时的表演水平如何?
  尹笑声:就他当时的年龄而论,表演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他的表演很稳重,不毛躁、不轻佻。按行话说,相声的技法比较准。但仅此而已,再往深处说,也没看出什么。   
  那晚之前,我不了解郭德纲。现在也并不很了解他。我从天津回来后,谈论起这个人来,就一点点地听到了一些说法。其中有别人谈话,我在一旁听到的,也有别人直接告诉我的。
  我才知道,郭德纲打小就在天津红桥区玩儿,长大了在一家区文化馆里活动,帮点忙什么的。他在天津拜的师父叫杨志刚,这人我认识,就是这家区文化馆馆长。郭德纲就在这家文化馆出了点经济问题,犯了点事……
  人物周刊:有资料上说,“区里调给这位杨先生一套房子,郭德纲帮着师父家忙起了装修。杨先生是馆长,装修中的一些费用便都是从文化馆的账目上报销掉了,这些事情,都是由郭德纲经手。时隔不久,郭德纲家也要装修一套房子,便私下里找到师父,表示也想通过这种方法报销,却没想到杨先生马上翻脸,教训了他。而他很不服气,就将自己家装修时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款项拿过来以同样的方法报销掉,共计有几千块钱。这就成了后来师徒反目的导火索。”
  尹笑声:这事我也是道听途说。但你说的那份资料出自何人之手,那人与郭德纲的关系如何呢?做个调查,也就明白个中缘由七八分了。
  他由此去了北京后,另拜他人为师,这可就有说法了。在相声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我们拜了谁为师,那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另拜师门,用行话说就叫“跳门”。你“跳门”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师父。既然看不起,那当初为什么要拜他?行内人见着这种人,明着谁也不会指责他,暗地里就认为他是借师父当梯子,心术不正。
  人物周刊:抛开他个人行为不论,您认为他走红的原因何在?
  尹笑声:我对所谓的名牌就纳闷,昨天还不知道的张王赵李,怎么今天就成名牌了,这名都是怎么来的?难不成,今天报纸电视一轰炸,你就成名牌了?
  反正我不看好这种昨天不出名,今天成大腕的事。郭德纲能红多久,我不敢说。究其原因,任何成事者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相声界如今虽不在高峰期,但通过我们这批人奋斗了整整8年,才从低谷显示了抬头趋势,这个时候就是天时。地利就是北京,在北京,相声起码被炒起来了。天时地利,两样都被郭德纲占上了,那“人和”就是他拜侯耀文为师。侯耀文不是他的第三位师父,就是第四位师父。可让郭德纲问问自己的心,他拜侯耀文为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是仰羡侯耀文的艺术,还是看重他的权威?
  人物周刊:您就一定清楚其中的拜师内幕?
  尹笑声:知道一点,但不好说。这孩子按天津土话说,太能“作”了。“作”得太厉害,折腾胡来。他的折腾可谓空前,打从我学相声起,到现在就没见过一位像他这样能“作”的。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郭德纲走红一半是被媒体炒红的?观众也是被诱导的?
  尹笑声:不是一半。说一半太少了,我认为百分之八十是。
  人物周刊:郭德纲能走红,真有您想的那么简单吗?
  尹笑声:这个问题,我不愿直接回答,这其中涉及很多人很多事。我还要呆在这行混,我不想得罪很多人。我常说我和我师父学的是相声,站在台上说几段相声,那是我的能耐,相声以外的活,我没学过,在台下的能耐,我是零。这几句话,就够你回味的吧!
  打小,我就看到一些老艺人为了能走红,他们脑子快,心计足,做过一些事情。详情我就不说了,这叫保护自己,懂得给自己创造条件。
  今天,有更多能走红的工具途径。注意了,我说的不是台上,我是指台下,人要想赚钱,要想成名,渠道比过去多着呢,情况更复杂呢。
  人物周刊:但您身处天津,您怎么就知道郭德纲在北京的这段蛰伏期就没有踏实努力过?
  尹笑声:好!既然他在北京蛰伏了这长时间,为什么会闹得全中国都知道他?这媒体的消息也未免太灵通了吧!全中国这么大,马三立先生的公子马志明,蛰伏的时间比他还长,那半大的中国怎就一个没来?而且,他,郭德纲是做了什么爆炸式的新闻?他在艺术方面好,就能惊动全中国?时间还都巧在同时?

相关热词搜索:同行 眼中 郭德纲 同行眼中的郭德纲 郭德纲同行 郭德纲说同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