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提尔森 “爱美丽”是无心插柳]杨提尔森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只是写音乐,而它碰巧和电影很般配      古典、摇滚 ;安谧、暴烈 ;童真、沧桑。   扬•提尔森(Yann Tiersen),其人其乐,玲珑多面。
  6月23日是扬的生日,年近不惑的他,身穿蓝白格子T恤,坐在上海音乐厅的台阶上,出神地望着玫瑰色的落日余晖,名为“天使爱美丽”的音乐会,即将开演。
  许多乐迷因为这部烂漫的电影喜欢上扬,但在现场,这位藏身幕后作配乐的法国音乐奇才,转身变为摇滚乐队主脑,时而背上电吉他凝神拨弹,时而扬起小提琴琴弓飙奏,在贝斯、鼓、马特诺琴等器乐伙伴的衬托下,堆积出爆炸能量的狂野,迭迭掀起台下的高潮。
  
  在扬的“撒泼”激奏下,最后一曲“爱美丽”褪却纯真之色,也跋扈起来,现场观众血脉贲张,近乎“内伤”。扬说,“《天使爱美丽》上映后我们去巡演,观众眼巴巴地等着听‘爱美丽’,而不是听我,真是无聊透了!”
  扬出生于法国傍海城市布勒斯特,6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学生时代迷上The Stooges和Joy Division等后朋克乐队,“他们的音乐发自本能,忽略技艺,却能从中收获快感。”在这些作品影响下,扬萌生“叛逆”心态,最终在古典乐道路上拐了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艺术家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所谓的‘领域’和‘风格’中。十几岁刚做音乐时,我加入的是摇滚乐队。当我发行了最初几张专辑之后,必须避开摇滚,通过其他乐器寻找新灵感,因为我太习惯用吉他写歌的传统模式了。因此,我开始用小提琴和玩具钢琴写歌,换种方式做摇滚。这之后,我又要回过头去,重新接上吉他的电源。事实上,用这些传统乐器创作新东西,更有挑战!”
  这一回扬亮出小提琴独奏的杀手锏,经典作品《Sur Le Fil》让人见识他的古典功底,浑身抽搐的扬用这把锋利的武器把现场震得人仰马翻。“我喜欢玩,我需要刺激,必须不断分泌肾上腺素才可以获取能量。一开始我就拿着小提琴‘干坏事’,对我来说自由自在去发掘新乐器和新玩法是很自然的事。”
  对扬而言,电影配乐只是无心插柳的意外体验。“我并不擅长按传统方法来配乐,也不认为画面和音乐之间有什么联系。音乐是很抽象的东西,它不是语言,没法把图像翻译成音乐。我只是写音乐,而它碰巧和电影很般配罢了。”
  《天使爱美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一次驾车途中偶然听到扬的音乐,为之吸引,找他配乐。“我当时正忙于制作新专辑《缺席者》,我告诉他,我没有太多时间,他开始从我先前的专辑中搜索音乐素材,我只为他写了3首。”除却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扬用玩具钢琴和打字机这些“小玩意儿”作为配器,为电影的童话基调铺陈染色,梦幻背景深得人心。电影上映后,原声碟连续多个星期名列销售榜首,2002年上半年获金唱片奖。“对我来说这就像一个游戏,我经常会有一个多月时间钟情于某种乐器,这是种直觉,我试图发掘出最合适的那一款。”
  全法巡演后,2003年,扬为德国电影《再见,列宁!》录制配乐。这次,他采用大段钢琴独奏,斑驳恍惚的童年往事,在黑白琴键的交错起落中缓缓展开,间或有童声合唱,清新而忧伤,蒙上一层迷离的味道。在扬的演绎下,整个配乐独立成为关于回忆的美丽诗篇。
  2008年,皮埃尔•马塞尔拍摄纪录片《塔巴里》,以纪念“法国帆船之父”埃里克•塔巴里,扬的配乐浸润着大海的气息。
  “刚开始接下这份活我就遇上了麻烦,片中有许多赛船场面,怎么配乐?导演说‘怎么干都行’,所以我忘掉画面,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人公身上,用音乐描绘他。渐渐感到和他的心如此接近,我和塔巴里都生于布列塔尼半岛;死前那天,他在这座岛上享用了最后的晚餐,而我在同一座岛上买了房子,真是太神奇了!”

相关热词搜索:无心 尔森 爱美丽 扬?提尔森 “爱美丽”是无心插柳 提尔森 天使爱美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