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过度消费_与消费有关的8个细节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消费      当你没说买保险(保价)却被收取了保险(保价)费时,你为什么不生气?!   去机场登机前托运行李,工作人员撕给你一张保险单然后要收你10元20元的时候,你应该生气地告诉他们;我没要你给我保险,凭什么收我保险费?保险难道不是自愿的吗?
  去邮局发送快递,收费单里可能会有一项1元的收费,写着“保价”。你同样应该生气地告诉他们;我没要你给我保价啊,保价是自愿的。
  学校往往向学生收保险,公开的说法往往是用心良苦。但国家早有规定,学校不得代办保险。保险只能是学生及其家长自己跟保险公司之间的事。
  当然还有些例外,比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那是国家法律规定车主必须买的。但即便如此,如果谁要求你必须在哪家保险公司买这个保险,那也是违法的,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选择权。这时,你依然应该生气。(西弘)
  
  当邮局不将包裹送上门,让你自己到邮局去领取,你为什么不生气?!
  在EMS大行其道的今天,普通包裹似乎成了邮局的一个累赘。如果你要用邮局的塑料泡沫包装箱,那价格往往已超过普通包裹的邮费。可是咱们的中国邮政还觉得自己赚得不够,临到普通包裹投送给你时,你首先收到的不是包裹,而是一份领取通知单。
  上国家邮政局网站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其中第37条规定,邮件的投递方式是有限制的,但也只限制必须是“平房院落门口或者楼房地面层的信报箱或者收发室”才给直接投递。其实这也就是平常投递信件的要求。邮局有何依据对普通包裹就例外了呢?国家邮政局网站公布的法规没有这个说法,包裹单上也没有印这个要求。这就清楚了,于法、于合同而言,普通包裹不直接上门都没有依据。
  在广州,如果你打电话向邮局投诉,他们还会找些理由,譬如你的包裹是保价的、破损的之类,如果这些借口都不存在,那好,他们多半会乖乖地将包裹直接投送给你。
  每个中国邮政的用户,必须如此才能享受原本应该享有的服务。(西弘)
  
  饭店强收“开瓶费”,或者拒绝自带酒水,你为什么不生气?!
  自带一瓶酒到某酒楼喝完后,王先生被该酒楼强收100元“开瓶费”。认为对方是“强制消费者消费”,王先生将酒楼告上法院。去年年底,认定“开瓶费”属于不当得利,海淀法院判决该酒楼返还王先生的100元――至此,北京首起饭店“开瓶费”官司,以消费者得到法院的司法支持而告终。
  长期以来,饭店以盈利为目的向消费者收取“开瓶费”的现象备受诟病。无疑,饭店对消费者“拒绝自带酒水”,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对此,中消协也早就明确表态,认为“开瓶费”涉嫌将酒水与饭菜捆绑销售、强买强卖,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违犯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属于霸王条款。
  
  评选中国名牌涉嫌违法和欺骗消费者,你为什么不生气?!
  根据检验,很多中国名牌的衣服通过对面料进行虚假标注来欺骗消费者。
  中国没有可口可乐那样世界知名的大牌,但是咱们有国家质检总局作保的“中国名牌”。虽然负责评选“中国名牌”的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要人才无人才要钱财无钱财根本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靠弄中国名牌赚钱那是毫不含糊的,暗里不说,光弄网站和防伪就赚大了。
  被评上“中国名牌”之后,企业可以享受三年免检,这三年省了不少公关费不算,免予监督检查,骗起消费者来多方便啊。
  质量法明确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授予“中国名牌”不是推荐和担保是什么?
  让人生气的是谁授权国家质检总局拿政府信誉和纳税人的钱为企业作担保了?
  谁授权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动辄免检放弃法定职责了?
  消费者大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的判断, 国家质检总局是否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先?!(王海)
  
  面对收费1 元的湿纸巾和筷子,你为什么不生气?!
  放眼世界,餐厅向消费者免费提供餐具都是天经地义。但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很多地方的餐厅却打起了餐具收费的主意。外出就餐的消费者往往在结账时才发现,要为餐厅提供的一次性筷子、湿巾承担1 元钱的费用。尤其令人恶心的是,南方某些城市防疫部门居然还通过餐厅向消费者收取1 元的碗筷消毒费。
  搞不懂是地方政府穷疯了,还是餐厅连最起码的餐具消毒能力都不具备。(王海)
  
  银行卡存款在网上被盗时,你为什么不生气?!
  网上银行客户存款被盗,近年来发生不少。银行往往把责任推到盗贼和客户的身上,说什么客户没有小心保管好自己的网络银行账户密码。但事实上,银行的网络系统破绽百出,等于是帮贼开着门去偷客户的存款。
  这时候,你当然应该生气。很多客户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开始联合对银行提出投诉和诉讼。(王海)
  
  汽车车主税费沉重,而中国汽车制造商利润远高于国外,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消费者买车,要承担17%的增值税、5%的消费税(这两项是汽车制造商代缴的)和10%的车辆购置税;消费者用车还要缴车船使用税、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高速公路费,买“交强险”、保险,汽车年检和驾照年检还得交费。
  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越来越高的制造水准,据统计,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平均运营利润率为30%-35%,而国际成熟市场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仅为5%。
  奇高的车价和昂贵的汽车使用费用说明了汽车产业政策的失败。作为公民我希望知道,什么人为此承担过行政责任?另外,打着保护中国汽车产业的幌子收到的巨额税费是怎么花的?(王海)
  
  中国颁布的汽车国家标准却看不起中国消费者,你为什么不生气?!
  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无论国产还是进口,往往配置和质量都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的汽车,很多人以为是汽车厂商歧视中国消费者,实际上冤枉了人家。透过“陆风门”事件可以发现,根源在于我国的国家标准看不起中国消费者。
  例如我国实施的GB11551汽车正碰强制标准就远远低于欧洲NCAP标准:
  正碰速度我国标准为50km/h,欧洲NCAP为64km/h;碰撞方式我国 GB11551标准为100%正面碰撞,欧洲NCAP为模仿出现几率最高的两车对撞情况40%重叠正碰;此外中国GB11551试验中使用的墙壁为可吸收部分能量可变型墙壁,而欧洲NCAP 使用的是刚性墙壁。
  标准越高意味着成本越高,人家汽车厂商都不是傻子,当然乐得入乡随俗了。我气愤的是,为什么国家标准要看低中国消费者?难道中国消费者出事故时连40%重叠正碰都不会,非得100%正撞么?(王海)

相关热词搜索:细节 消费 与消费有关的8个细节 消费8万可 8国境外消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