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想带孩子去体验贫困地区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央视最近的一个《关注西部学生“小餐桌”》的专题,报道了一些西部贫困地区寄宿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在云南禄劝县六合小学,孩子们背着粮食、柴禾和锅碗去上学,课后在校外的山坡上各自升火做饭,一小股一小股的炊烟在静寂的山岗升起。这一幕让人觉得跟我们这个浮华得开始烦躁的世界很遥远。校长说,他的学生每天只有一块多钱的食物。孩子们“从来不吃早餐”,一天吃两顿,只能是土豆煮酸菜汤。报道里,一个小孩子得到一小截甘蔗,舍不得吃完,悄悄地给姐姐留了一半。全是这样让人辛酸的故事。
  这就是当前西部农村的寄宿小学。实际上这不应该只是西部,而是中国所有贫困地区的寄宿小学的写照。这些孩子们的贫困,应该叫做绝对贫困。国际通行的贫困标准是日消费一美元,他们还差得远。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孩子处于这样的贫困状态?很遗憾,没有数据可查。
  不过,据说,如果把贫困标准提高到1400元,我国即有一亿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而一定数量的人口应该对应着一定数量的孩子,按此,中国有多少贫困或绝对贫困的孩子,也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实际上,这些情况,国家应该是有所掌握,而且采取了行动的。从2001年起,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即免学费、杂费,补生活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七十多亿元,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3400万人(平均每人二百多元)。到2007年,宣告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
  但是,看来“两免一补”未能免除贫困地区小学的贫困,尤其是没有解除贫困对农村寄宿小学孩子的威胁。
  农村寄宿小学是最近一二十年诞生的。随着青壮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难以凑齐一所小学的人数,学生会走很远去上学,而且他们留在家里也没有人照顾,放学没地方可去,于是,从几岁到十四五岁的农村孩子,不得不寄宿在学校。
  要知道,这类学校本身问题重重,单是环境方面,即面临诸如设施过于简陋,经受不起哪怕是轻微的自然灾害;农村生态变化带来的水源污染;劣质和不安全食物的威胁等等困境。这些问题都很迫切,很严峻,但本文仅限于讨论孩子们的贫困和健康。
  今年2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学校男女“寄宿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请注意这里的“寄宿生”!请想象一下我国中西部农村寄宿小学。
  教育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能力相关。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经济多么落后,都会率先保证孩子的温饱。而我国在经济进步的同时,教育投入持续落后。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一直没有按规划,也没有按教育法。
  1993年,中央政府的规划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占GDP的4%。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作了相应规定。然而,实际投入一般仅占GDP的2.4%,“欠账”达40%。
  如果中国能做到4%的教育投入,虽说只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跟今天的发达国家10%以上的教育投入相差甚远,但是,总量已经是1.6万亿之巨,重新考虑国家教育的战略分配,解决教育公平,对贫困孩子输血,那是可以启动的了。但是,教育投入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差不差钱的问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到处是“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标语。为什么到现在,中国的许多机关已经开始奢华了,还在穷着教育?许多人已经习惯“享受”了,还在苦着孩子?
  无论如何,现在是到了不让孩子们挨饿的时候了。即便他的家里穷到吃不起饭,也要让他可以到学校去吃一顿饱饭。更要让学校建成孩子们的“天堂”,在那里,可以“隔离”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困难和困扰。进而,要像一个家庭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头等大事一样,把国民教育当成国家的头等大事。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地区 孩子们 关注 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关注贫困儿童 关注贫困山区儿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