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神曲”]抖音神曲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通过《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能看到当代社会的“审丑”趣味      合唱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被网络命名为“神曲”后,“不能不火”。   “不能不火”,是这歌里的词。对化学的用途,这词可以算是描述,但应验在歌曲本身,却是怪异的。化学在现代世界广泛运用,确实是火;《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不火”呢?
  北大、校长、化学歌、网络,成就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火爆。这火爆是一种网络现象,而不是一种艺术现象。对一首歌来说,作为艺术现象的火爆,是围观加上传唱;而作为网络现象的火爆,是围观而不传唱。《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就是一首只被围观的歌。就此而言,它与同被称为“神曲”的《忐忑》并不一样。
  这是北大的作品,作者是北大校长,演出是北大中乐学社。在中国,谱成曲子传唱的不必是诗词,就连“语录”都可以成为歌曲,几千字的文章都可以谱曲演唱,又有什么不可以唱呢?何况,《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能够演出,尤其是校长写歌,有学生演出,这是一点难度也没有的,与艺术无关。
  在“火了”后,我看了演出的视频。演出态度很好,指挥、乐队和演唱,都很投入,看上去可以说是化学附体。就形式来说,乐队大,合唱队也不小,场地端庄,是个纯正的艺术氛围。曲子有主歌副歌,一唱三叹,渲染出“大歌”的气象,旋律却近似不算上乘的流行歌曲,即使欲以复杂的演奏演唱处理实现“高端化”,仍然掩不住小气。即使是这样,相比于歌词来,作曲又显得严正,就像把一支小夜曲配在了顺口溜上。
  用歌曲来礼赞一门科学,有相当难度。科学也是美的,但科学之美与文辞之美,还是很不相同。化学家或能体悟化学之美,但用文字去礼赞化学,却未必到位。化学家奈何不了文字,如同文学家奈何不了化学,这是校长或者别的什么长都没有办法的事情。化学家加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就是一个例证,可以悬之于史。他确实是在写歌词,但力所不逮,文字难称雅驯,最后干脆顺流而下,落于鄙俚。白描化学对生育、消化系统、记忆思维、喜怒哀乐有功,礼赞用语则是“神出鬼没”、“不得不火”、“如此神奇”、“如此给力”等;比附时尚,人称为“卖萌”;从实论之,没有卖萌,只是词穷。
  但艺术的失败不等同于效果的失败。今日,所谓效果,已是注意力的别称,它不是以好坏而是以有无为区分。以好坏而区分,那是传统的效果论;以有无来区分,才是当下的效果论。产生了注意力,就是有效果,有效果就相当于好效果;没有人注意,就是没有效果,没有效果就是坏效果。这样,无论周其凤校长的“化学之歌”艺术上如何,评价如何,有人关注了,都可以算是“产生了强烈效果”,也就是“好效果”了。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为国际化学年而作。翻检资料,这个活动是由联合国大会决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导。在中国,它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于人民大会堂,纪念性活动、学术性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活动林林总总。然而,效果如何呢?如果没有《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这支拙歌,很多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国际化学年”。这支歌对社会了解“国际化学年”的贡献,大于所有活动之和。对这首歌来说,拙劣的艺术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吊诡的事情;对“国际化学年”来说,系列活动不如一支拙歌,深有反讽意味。
  而这正是当代社会的传播特性。当代社会的传播,已将意义抽离,生效的是“影响”和“关注”。传播已经不需要负载意义,而只需要找到一种引发关注的形式。这就是芙蓉姐姐、凤姐、艳照门、绯闻自曝、丑闻自造以及《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等等爆红现象所揭示的传播规律。“出名”、“吸引眼球”、“人气”成为目标和收益,而什么样的人气、怎样的名声则是无所谓的,如果必要,审丑甚至比审美更有利益。
  通过《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既能看到当代中国大学和学术大家的文化底蕴,也能看到当代社会的“审丑”趣味。周其凤校长的“化学之歌”,不愧为“神曲”!

相关热词搜索:神曲 不愧为 不愧为“神曲” 不愧为电音神曲 不愧为吃鸡神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