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年度疯狂】 铁矿石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谈判何时才能结束现在尚不清楚。去年,谈判各方在圣诞节前就已经开始达成一致,而今年或将拖延数月。      疯狂的石头      2007年底,铁矿石正让许多人抓狂。
  国内大多数钢厂、贸易商以及投资咨询机构纷纷看涨明年铁矿石进口协议价,摩根士丹利9月预测价格上涨20%,10月则将涨幅上调到50%;麦格里的预测涨幅也从9月的25%上调到10月的5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12月1日表示,2008年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价格谈判已进入预谈判阶段,一个月之后将进入正式谈判。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确定的是下一年铁矿石的离岸价格。卖方主要为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买方则阵容庞杂,其中日本以新日铁为代表,欧洲以蒂森克虏伯为代表,中国则以宝钢为代表。
  对于今年的谈判形势,业内人士均表示不容乐观。围绕铁矿石贸易整个产业链的“市场异动”,2007年以来从未止歇。现货矿价、海运价格等等“价格指标”连创新高,几乎达到“失控”式暴涨的程度。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说,与往年相比,今年谈判难度加大。高涨的国内需求使得铁矿石供应远远不足,2007年,预计我国全年进口铁矿石3.8亿吨,同比增长16.5%。此外今年铁矿石的现货价和长期协议价差距太大,一直令三大矿业巨头耿耿于怀。今年谈判尚未开始,力拓公司就放出风声要缩小长期合同价和现货价的差距,另一巨头必和必拓甚至提出,要依据现货市场建立铁矿石指数,以取代一年一度的长期合同价格谈判。
  2007年全球海运价格不断飙升,从巴西运抵中国的铁矿石价格已从年初的35美元/吨上涨到了现在的90美元/吨。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要求“海运补偿”,提出要以到岸价格议价,试图从运费价差中再分一杯羹。
  对于外方的变相涨价,罗冰生坚决表示不做到岸价谈判,不做现货价谈判。他说,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基本规则和国际惯例,买卖双方以离岸价为合同价进行谈判,买卖双方签订的价格协议为当年的海运贸易公开价,这一价格以长期协议为主,不做现货贸易。
  按照进程,亚洲方面首发谈判的企业是日本新日铁。东方证券钢铁分析师杨宝峰告诉记者,往年日本都会率先接受铁矿石涨价幅度,所以对中国的谈判造成很大压力,因为按照规则一旦某一方谈判确定了价格,则其他方将不得不跟从。
  谈判何时才能结束现在尚不清楚。去年,谈判各方在圣诞节前就已经开始达成一致,而今年或将拖延数月。中华商务网华瑞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介绍说,去年在宝钢谈定9.5%之后,世界钢价马上大幅上涨,矿业公司觉得吃亏了。今年,他们就吸取教训,以各种理由将谈判拖至下一年。如果控制好谈判进程,矿业巨头将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11月,宝钢已经上调了明年一季度的产品出厂价。此次调价或表明,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谈判军团可能已经接受高于预期的铁矿石价格涨幅。
  
  火上浇油
  
  在谈判开始前的“节骨眼”上,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公司突然提出与力拓的合并建议,令人措手不及。
  11月1日,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董事会致信力拓(Rio Tinto)董事会,建议以3股必和必拓股份换取1股力拓股份的方式将两家公司合并,以造就一个“全球自然资源行业中的独一无二的企业”。11月12日,必和必拓正式对外披露了建议内容。
  尽管业内对于这桩并购案不乏质疑之声,认为这是矿业巨头放出的烟雾弹以影响今年的谈判,但绝大多数人相信必和必拓这次是动真格的。
  杨宝峰说,对于“两拓”来说,合并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如果展开西澳大利亚的地图,就会发现力拓与必和必拓在当地的铁矿藏和配套基础设施错落分布又互为补充,因此存在较大的成本削减空间。据估计,两家公司的整合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0亿美元。
  而且“两拓”合并将使矿业领域进一步寡头化,矿业巨头对于谈判的掌控能力,会使得买方毫无还手之力。
  从铁矿石来看,2006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为7.25亿吨,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家公司所占比重为38.6%,巴西淡水河谷占39.6%,如必和必拓和力拓合并,全球78%的铁矿石海运贸易将变由两家公司控制。而这两家公司又分别控制了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2006年必和必拓和力拓产量合计占澳大利亚总产量的93.5%。
  经济学家谢国忠悲观地认为:“由于力拓和必和必拓合并将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因此即便将来经济放缓,铁矿石价格也不会降。”
  12月份,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以受“港口拥挤、铁路阻塞以及季节性雨季”影响为由取消了20艘原定当月出口的铁矿砂运船,人为控制供应节奏,使供需关系向有利于供方的方向发展。
  尽管这桩并购牵涉甚广,难逃垄断之嫌,并遭到了力拓的拒绝,但必和必拓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场大戏才刚刚开幕。必和必拓CEO高瑞斯(Marius Kloppers)说,他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收购如何实现,并购计划是建立在10年来不断积累的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并购专家李肃也认为“两拓”互换股份的技术方案已经特别成熟了。“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甚至发布报告称,“两拓合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最快半年内即可实现,理由是反对合并的声音主要来自下游行业,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而力拓的反对也仅仅是从估值角度作出的,从战略上并不反对合并。
  因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国际钢铁协会、欧洲钢铁工业联盟、中国钢铁协会和日本钢铁产业联合会不约而同地公开发表声明反对这桩并购案。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今年前10个月铁矿石的对外依存率达到50%,其中38%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如果全球矿产资源进一步整合,无疑将受害最深。
  这一切都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坐立难安,市场也不断传出有关中国企业将参与竞购的传闻。先是出现了国家开发银行参股力拓小额股份的传闻,后又出现新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将联手国内主要钢厂参与竞购的传闻,一度还有传言称上海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要出价2000亿美元收购力拓。尽管宝钢的市值跟力拓相差甚远,根本无力独自收购力拓,但中国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让人浮想联翩。近日的消息是黑石将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参与竞购力拓。
  尽管这些传言一再被否认,有业内人士还是相信中国会有所举动,但应该不会采取竞购这样激烈的方式。因为中国现在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度过大,不敢过分得罪矿业巨头。尤其是宝钢,它使用的铁矿石全部是进口的。
  马忠普则认为,即使拿得出2000亿美元,中国也没有必要去买力拓。即使中国把它买过来,国际铁矿石生产能力也没有增长,而这时候用现金买力拓是注定要赔钱的,因为股价已经被炒上去了,风险太大。而且中国竞购力拓会被认为有明显的战略意图,其他国家难以接受。
  
  合纵连横
  
  有专家认为,“两拓”合并并不会对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心理压力,而且中国能做的目前看来也很有限。业内有人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应该以此为契机进行行业调整。
  在12月5日宝钢中钢的合作签约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在致词中表示,“两拓合并”后将形成新的矿业巨头,控制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38%,进一步垄断市场,我国的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国家鼓励钢铁企业联合起来开展国际矿业合作,以多种方式在国外获得矿产资源。这是国家相关部门在公开场合首次对必和必拓并购力拓的表态,也是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调整指明了两条路:兼并重组和“走出去”。
  无论结果怎样,“两拓”合并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全球矿产资源的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剧,矿业巨头正谋求更为稳固的利益格局。而相比全球铁矿石供应商产能高度集中,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低,利益表达和诉求分散,在谈判中缺少争取谈判有利地位的关键筹码。这种议价能力的不对称对紧张的铁矿石供需关系有极大的放大效应,致使矿价和运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虚高”,而对略显紧张的钢材供需关系又有稀释效应。徐向春说,以今年的印度矿涨价为例,中国几十家从事进口矿的贸易商都一窝蜂地去抢购,价格自然就被抬上去了。
  中国钢企天相投顾的钢铁分析师指出,在努力遏制矿业国际垄断的同时,只有做大做强自己的矿业产业,主动进军国际矿业市场,才能争取到优越的谈判地位和决定性的谈判话语权。在资源稀缺时代,通过扩大规模、寻求与上下游对等的议价能力已成为新一轮钢企并购最主要驱动因素,以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然而,国内前十大钢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从2005年的37.7%,降至2006年的34.6%,今年前7个月,更是降至33.7%。
  徐向春分析说,近年来,由于钢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盈利能力较好,被并购意愿较小。此外,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一般都是政府主导的过程,容易造成“貌合神离”的局面。
  在12月初召开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与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罗冰生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同我国钢铁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滞后有关联的。”“积极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已成为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战略需要。”
  据了解,中钢协已上书国务院,建议国家制定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规划,充分发挥宝钢、鞍本、首唐、武钢四大集团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组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特大型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罗冰生还建议,中国应建立一个类似于石油储备的国家铁矿石储备机制。马忠普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走出去,到南美、中亚、非洲去投资建厂,共同拓展钢铁工业发展的新领域,分散未来的铁矿石、运费、钢材市场进出口的风险。他还介绍说,同为铁矿石进口大国,日本渗透行业上游的经验值得借鉴。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日本对所有的重要物资都实施了储备制度。而且日本投资矿产资源并不追求盈利,即使在钢铁行业并不景气的时候,依然照投不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就开始在海外投资矿产。不过那时候还是买方市场,中国对于投资矿产并不热衷,成功案例不多。徐向春说,三大矿业巨头都曾邀请中国入股,但均因当时市场不景气,遭到了中国的拒绝,现在想来十分可惜。

相关热词搜索:铁矿石 疯狂 年度 铁矿石:年度疯狂 疯狂的铁矿石 年度疯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