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长的平民情结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4年5月,炎热的武汉有75个人可能心冷如冰――他们的仕途停止,或蒙上处分的阴影――这些在工作中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官员让市长李宪生动了气,他们必须接受处分从而体现官员问责制度的严苛。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对领导这座城市的市长的真实看法。
  李宪生,回到了关系庞杂的城市。他在这里生活差不多50年。做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官。此刻,他是市长。
  一次短暂的谈话被电话打断。电话里,李宪生被妻子催促赶快回去休息;第二天一大早,李有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
  李宪生眯缝着眼,呵呵地笑:“我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
  李宪生开始受到全国的关注,是他“像魔术师一样”治理困扰武汉多年的“麻木”(武汉人对机动或人力三轮车的称呼);是他提出打造“武汉经济圈”;是他向总理温家宝发问,“武汉在哪里?”
  通过一系列动作,一个务实开明、将城市治理做得“像舞蹈一样优美”的高官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
  李宪生,武汉市第15任市长,正领导着忧患却可见前景的大武汉前行。
  
  民意市长
  
  李宪生能回忆起那个时刻的所有细节。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已近尾声,新一届政府人选也即将产生。这是1998年1月29日,新一届政府候选人和李宪生没有关系,他只有一张选票的权利。但人民代表改变了他的命运。
  22个人大代表开始联合提名李宪生为候选人之外的副市长人选。
  李宪生并没有让他们这么做,选举前他明确表示不参加副市长的竞选。随后,李做通了其中3个人大代表的工作,他们退出提名,还剩19个,不到法定人数。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李的预料――在提名最后截止时,联合提名的代表已达180多人。
  李宪生高票当选副市长。
  亲历者忆起当时的情形:大会宣布李宪生当选后,全场掌声雷动,李给全场的人大代表鞠躬,掌声经久不息,接着,第二躬。
  “能不激动吗?这是武汉人民的信任。”李宪生有感激和骄傲的理由。
  几个月后,李宪生离开武汉市副市长的位置,受命前往十堰市任职。他没有通知更多的人,在几个朋友的相送下,默默离开武汉。
  此后,李宪生和十堰人一起,把十堰“打扫”成全国卫生城市,“种”成了国家园林城市,拿回了省级文明城市的“大红花”。所有这些,他花费了1000天的时间。
  他逐渐从武汉人的视野里消失,在山区经营自己的思想,读自己喜欢的近代历史。看自己喜欢的风景和动物。干自己应该也必须干的事。
  2002年5月16日,千日之后,李宪生接受中央和湖北省的任命,重回武汉。
  李的职务:武汉市委常委、副书记――此前17天,李被武汉市人大常委会表决代理武汉市市长一职。
  就职演说中,李宪生说:“我没有任何背景,我是从老百姓家走出来的,我来自于他们,最能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李宪生引用了董必武创建武汉中学时确立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诫条。
  李在数次的演说、讲话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我不是任何人的敌人,我要做一个市长该做的。我真正的敌人是武汉的落后现状,我要打败它。”
  
  性情市长
  
  大管家与父亲
   到2004年10月6日,李宪生做武汉“大管家”2年零160天。
  不管李宪生的官场形象如何,他在非公开场合的言谈举止,的确像一个你熟知的人。
  如果能见到李宪生无拘无束的大笑,那眯缝着的眼睛,黝黑的脸上纯净的笑容,“弥勒佛”一样的神态,也许就能理解武汉靓女对他的品头论足――
  2004年5月,李宪生的朋友、著名女作家方方,与其他100个武汉女孩在接受一家媒体的调查时,给李宪生“四星”魅力指数。
  很多女孩并不知道李宪生是谁,所以并不过分关注其政绩,街头的随机采访,女孩们看到市长的照片时,只是说她们的市长“头发不好看,有点卷”、“眼睛太小,嘴巴好看”。
  有意思的是,一些女孩认为李宪生像自己的父亲。
  编故事与“滚地雷”
  执政武汉以来,李宪生在民众面前树立起了温和的形象,但不管是温和的施政理念或者是“凶狠”的执政手段,似乎都没有招来更多的非议。
  在武汉,一段时间“种房子”成为一些人从政府金库牟取暴利的手段――通过在开发区“种植”危房,获取政府的赔偿(CCTV报道)。这些房子在武汉有9.5万平方米,其中的一些,居住的是大学生。
  2003年底,东湖开发区一栋正在“种植”的房子突然倒塌,3死14伤。李宪生震怒,他决心拆房。7天内, 近1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摧毁。
  随后李宪生收到一封恐吓信。
  李宪生说:“如果给这些人补偿,我们就是为虎作伥,纵容违法,对人民犯罪。”
  不仅是痛恨危害公众安全的事件,对官僚系统内危害政府形象和效率的事情他也毫不留情。
  一个部门曾经答应市长做出一个方案,市长每次追问,答复都是“正在规划”。半年后的一天,李宪生亲自上门,他们竟然拿出“史前文化”――五年前的东西。 “我不是来考古的。”市长斥道,当即改变会议议题,“修理”作假官员。
  李宪生依靠法律提升自己的底气,也靠认真和诚实,让那些“编故事”骗他的“故事官员”坐卧不安。
  武汉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官员说,现在很少有人敢这样做了。谁也搞不清楚李宪生到底对事情知道多少。他去一些部门调研,官员们都非常怕他提问。“一些部门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就说得天花乱坠。”
  李宪生的坐骑是个很旧的“丰田佳美”。用坏后翻修的。他认为没有必要乘高级轿车招摇过市,他有他的用意,上行下效,堵住下面的嘴――看市长的车是什么?想坐高级车,找个理由给我先!
  温和的市长也有强硬的一面。一个单位盖了几万平方米的房子,可什么手续都没办,招摇说上面有人。李宪生嘿嘿一笑:咱们武汉,农村人嘛,胆子小,吓唬晕糊了就什么事也干不了,说归说,违背了城市发展方向我软硬不吃。
  对方一看麻烦大了,遇到一个“滚地雷”,不怕死的。
  
  做官僚系统的镜子
  
  李宪生管理着庞大的干部队伍。他无法洞察所有官员的品行和作为。他只能用一些方式来证明:在我施政期间,整个官僚系统不要有安逸的想法。
  李在突破潜规则的时候,他的品行显得尤其重要――他是整个官僚系统的镜子,也是武汉人的镜子。
  一个官员笑着说:“他就知道武汉满地跑!一天12个小时,他不累,我们不累吗?”
  事实上,偌大的武汉,也有他到不了的地方,市长无法完全平民化――他必须依靠自己的眼睛、判断能力和政治智慧来管理武汉。
  一个细节是,母亲也时刻为市长儿子当“城市观察员”。一次母亲去菜市场买菜,听到一些市民“骂”李宪生,说市场没有搞好。母亲就给市长打电话,说市民在骂你呐,儿子。
  在了解李宪生的人中,他们发现这个市长有一些气质“不太适合”官场。大部分官员追求的东西他不在意,比如金钱和舒适度,比如排场和名分;别人不在乎的他却看得很重。
  官场上,这肯定构成了冲突――75名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接受处分,就是冲突的结果。
  将来如何?李宪生说他的阅卷老师是830万武汉人。“答案在他们手里。”
  
  就像对待自己的芳邻
  
  热闹的水陆码头,李宪生娴熟地操持着武汉的风水流转。在拯救陷落的武汉、奋起直追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武汉的失意群落。
  这是一个政府对民众的善意。
  李宪生收到居民刘秀娴的信,这个拆迁家庭只拿到5万元的补偿款,连一室一厅都买不起。“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越建越美,高楼大厦矗立,霓虹灯绚丽多彩,市民有目共睹,可是您知道吗?这一切我充满哀怨的泪眼无心观赏?”
  这封信让市长很难过。
  他立即召开了政府拆迁专题会,会上宣读此信。仅汉正街的拆迁,类似刘秀娴的情况就有19户。“这些社会的最底层才最需要帮助,只有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的惦念。”他动情地说。
  他觉得,武汉不敢再耽误下去了,武汉需要一个热爱她的政府。
  武汉人走的路市长也要走,他们喝的水市长也要喝。武汉塞车,市长的车也动不了。
  李宪生希望竭尽全力,“就像对待自己的芳邻”。
  2003年,给李宪生带来掌声的是禁止困扰武汉十多年的“麻木”。仅用85天,数万辆非法的合法的麻木被政府赎买或取缔,从业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安置。
  这次花费2亿元、涉及近10万人生计、容易引起社会动荡的庞大“城市净化工程”,在平静中完成。
  这起中国大城市中少有的政府“强制而非暴力的行政行为”,迅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2003年8月《南方周末》报道)。学界和理论界也开始探讨武汉市政府的作为带来的启示。
  李宪生是不是刻意打造一个“平民市长”的形象或许并不重要,但你听说过哪个城市的市长在春节期间和出租车司机吃年饭,“请求而非命令”出租车行业为武汉形象做贡献?
  2003年的大年三十,在湖北青年孙志刚死后第一个新年,李宪生在武汉市救助中心,和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乞讨者、流浪者一起吃饭。
  市长对流浪30年的老人说,想不想回去?我们送你回家。
  市长对年轻的乞讨者说,你有能力,靠劳动创造生活吧。
  
  武汉在哪里?
  
  美丽的武汉江滩,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入夜,扭臀而舞的孩子,练腰鼓的大妈,恋爱的年轻人,江边花枝招展。
  江滩工程曾被一些市民称为李宪生的“形象工程”,它改变着武汉的形象确是事实。“麻木”消失,违建消失,嘈杂的武汉变得疏朗。
  武汉人却不敢为这些变化沾沾自喜。多少年来,武汉一次又一次丧失了打造中部经济圈的优势――西部热浪、东部加速、东北再造,南部高起点调整――这些似乎都与武汉无关。
  “塌陷”让武汉茫然。“汉阳造”已失风骚。
  证据表明,在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过程中,武汉发展潜力和获利预期被低估,甚至到2003年,武汉仍被现有政策和蓬勃发展的“东西南北经济圈”边缘化。
  李宪生到底有多大的压力?市长说:“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不能也不敢太急。在困难中急躁,就容易乱了方寸。”
  不管如何,他必须加快步伐,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的赛跑比赛中,让现在的第11名成为历史――武汉,曾经是这场竞赛的第4名。
  守土有责的李宪生和830万武汉人,在这个历史关口相逢。
  当“武汉塌陷”、“失意委顿的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讨论、甚至成为人们嘲弄的话题时,李宪生正悄悄地设计着武汉前行的方向。
  2004年,武汉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宪生第一次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新武汉观”。
  李的设想,是强化武汉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利用武汉的“中心极效应”,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
  李宪生说:武汉被低估已成为一个现实,面对政策上的弱势,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无奈地观望和等待。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市长李宪生针对武汉困局,曾经向总理温家宝发问:“武汉在哪里?”李是饱含感情说的,温总理正伏案写材料,总理抬头望着他。温家宝后来说,刚才宪生同志说“武汉在哪里”,实际上是问“湖北在哪里”,是在中国这一盘棋上找自己的位置。
  李宪生正在进行着可以期待的寻找。
  李宪生从来不避讳外界加给武汉“塌陷城市”的标签。他认为“经济塌陷”未见得是坏事。
  托词吧?有人质疑。
  “这是负责任的回答。”李宪生铿锵有声。他有他的理由:武汉的文化保持得很好,这是武汉的优势。发达地区的文化破坏在武汉还没有发生。
  李试图全力“抢救”武汉――“塌陷”成了洼地,把“洼地”建设好,人流资金流就来了,武汉就崛起了―― 武汉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李宪生说,经济有规律性,人为、主观、想象地搞是不行的。要再次聚集人气,只能靠武汉自己的努力。
  
  市长的家庭
  
  知天命之年的李宪生确立了自己温和的平民市长的基调,历史学博士的头衔和他对近代史深入的研究,赋予他对当下社会经济洞察和判断的能力。
  市长的个人生活,似乎是市民最想知道的。工作状态之外,他是什么样子?他和我们一样吗?
  像他这样的高级官员以权谋私太容易了。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位官员说,我们相信他的追求。对李宪生来说,荣誉比什么都重要。
  李宪生有时会不得不收到人们给他的钱物。但他把收到的东西都让秘书记了个账。李宪生可以保证自己廉洁,他不能保证这届政府里没有贪官出现。
  他从小到大一直在武汉生活。小时候胆子小,遇到难题就爱哭。按照他给自己画的像,小时是很懦弱的,像“趴在狼背上的狈那种形象”。
  李宪生的父母都是“公家人”。他觉得自己父亲“很了不起”,儿时的袜子、手套都是父亲亲手织的。小时候爱摆弄东西的爱好,悄悄地潜伏在李宪生的意识里。“所以现在每干一行我都会真心地去研究它。”他说。
  李宪生常拿他的过去教育女儿:要认真对待每一天――“也许现在不会很有用,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
  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对李宪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启蒙作用。10岁前,他在外姨公家生活。这是一个书香门第。外姨公是辛亥老人,大学问家聂绀弩和他是同桌同学。儿时李宪生能在外姨公家见到很多辛亥老人,听他们讲历史故事。
  李宪生和夫人并非自由恋爱,了解李宪生的人说,他们和孙喜旺、李双双一样,先结婚后恋爱。当初,大家都认为他有对象,其实李一直没有。两个同事知道内情后,就把他和她拉到了一起。
  每当工作遇到挫折时,都是夫人给他减压。平时李觉得很“幼稚”的夫人,“关键时刻有着大用”。
  一市之长,各种问题都在每天早上醒来时排队等候解决。李宪生给人的印象总是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各种高级场合,出现在街头巷尾。
  信心从哪里来?李说:家庭。工作。梦想。挑战。
  很累的时候,早起,夫人会给他做半个小时的背部按摩,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他有什么梦想?
  他的梦想实在简单:和所有为武汉服务的官员一起,为武汉公民做事;携着同事的手,在武汉留下不悔的一笔。
  1998年长江洪水。李宪生匆匆看望在医院的父亲,父亲让他走,说:你应该在堤上。
  洪水期间,父亲永远离开了崇拜他的儿子。
  在生死决别的时候,他们彼此分离:一个在长江大堤上,一个在弥留的病床上。
  李宪生一直没有提及这个细节:洪灾过后,他久久地站在死去的父亲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
  他说过,父母对我如何,我把父母对我的,延续给自己的后代。
  
  李宪生档案
  
  1954年9月,生于武汉
  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当兵,当工人,当学生,当历史学博士,当青山区区长
  1992年起,任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开发区书记、副主任
  1998年1月,当选为武汉市1949年以来第一位民选副市长
  1999年8月,调任十堰市委书记
  2002年4月,开始武汉“当家人”生涯

相关热词搜索:武汉 情结 平民 武汉市长的平民情结 彭德怀的平民情结 情结是什么意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