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高职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理想,导致教育与教学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选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等是改进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鼓励学习;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反思 数学态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4-01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越来越低,100多分的录取分数线已不足为奇。面对数学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探求适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规律。
  一、不要吝啬表扬,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这些学生基础薄弱、自制力差是客观事实,仅从上课的“装备”上就能看出来,他们不带书、不带作业本、不带笔,这就是很常见的“三无”学生。但他们两手并没闲着,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移动电源。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在第一次上课时采取措施让他们把心回归到课堂上来。首先肯定他们选择继续读书的是对的,然后说服他们去实现读书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应付出的努力。暂时集中保管手机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只有从内心真正醒悟了才能解决不想读书、不会读书的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但只要有诚意去改变,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会有收获的。相对于讲话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有时我甚至会表扬一个打瞌睡的学生。我会表扬一个把 计算为7的学生,因为这个答案比把 计算为 更接近真实的答案。这看似一个冷笑话,但这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一个策略,其效果可能要比训斥要好。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表扬可以让那些长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而失去自信的学生振作起来。
  二、数学并不难,教学内容的取舍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
  数学的连续性、抽象性的特点导致不少学生在数学面前失去自信。重建学生在数学面前的自信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教师无意或有意中的一句话或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都要给学生鼓励和信心。不要特意夸大学数学的难度,谨慎出示难度较大的题目,否则会使学生全盘否认自己的努力。
  在学习定积分应用的时候,可以尝试给学生补充讲解了椭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书写了推导过程。洋洋洒洒板书一大黑板,甚是壮观。我的本意是通过此道题,让同学们知道椭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圆的面积的公式的由来。这对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大餐,会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对不占少数的基础的薄弱的学生来讲就像是听天书。在这近半小时的过程中,你让这些学生情何以堪?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人都能当堂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是不现实的,放弃一些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的经典问题是对另一部分学生的不公平。毕竟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也许将来在这些人中会出现某个领域的精英。
  基于此,我们应在讲与不讲的两难问题上寻找一个平衡点。让那些完全不能接受这个推导过程的同学做难度较小、有一定趣味性的题目,要求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完成推导椭圆面积公式的宏大而系统的工程,但要求所有同学都要熟记并会运用橢圆面积公式计算有关面积。最后告诉大家,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材内容取舍的理性做法是必须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在充分照顾各类学生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保护这些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就是保护了中国的高职教育,保护了中国的未来。
  三、学会教学反思,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我们可以尝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客观公正的教学反思不仅能矫正教学行为,还能提高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核心因素。综合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便形成了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教学设计上有没有很好体现各专业特点,能否全面考虑各个受教育个体的特点,能否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情境设置上是否过于传统,时代感如何。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不强,目的性和启发性是否该更明确些。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什么,是值得我努力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成熟的教学反思应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是不是还应做得更精确些,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进程,查漏补遗,形成良性知识迁移。在拓展延伸环节还有待进步一步研究和探讨,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吸取国内外专家的经验。
  对学生的数学态度的反思。让学生不再恐惧数学也应该在确定教学目的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教学目的因多元化,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数学方法,学会理性思维。充分发挥数学的人文价值,用数学精神影响我们的人生。
  对教师本人努力方向的反思。讲述、板书、提问、辅导、练习和时间分配等,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要敢于冷静、客观面对,理性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
  结束语。继续探索适合现阶段高职培养目标的高等数学教育的规律,充分分考虑专业需求、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有所收获。

相关热词搜索:高职 对策 当代 现状 数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