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印象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古巴民众希望古巴的经济改革能深入下去,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得到较大改善,希望物质供应不再匮乏,希望本国的旅游饭店能对本国民众开放,希望自己能自由出国旅行。   古巴素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称,是一个美丽的岛国。它的人口约1100万,面积相当于中国江苏省。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是蔗糖大国;它的朗姆酒和雪茄更是闻名世界。
  古巴同时又是受超级大国美国长期敌视和封锁的小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在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取得革命胜利,近半个世纪来,卡斯特罗又领导古巴人民奋力抵御美国经济封锁、抗击雇佣军入侵;沉着应对苏联东欧剧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越过一道又一道暗礁险滩。
  在执政49年后,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式移交职权,他领导下的古巴一时间备受瞩目。这个南美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取得哪些成就?又存在哪些问题?现在的古巴人民又在想些什么?
  
  经济发展战略改变
  
  在50岁以上的国人印象中,古巴曾是一个“糖罐”。上世纪60年代初,恰逢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笔者正在北大学习西班牙语。当时,古巴糖和伊拉克蜜枣是令人垂涎的进口货。每次文艺汇演,我们都喜欢唱《美丽的哈瓦那》:“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
  1964年初至1967年初,笔者留学古巴。这3年期间,每年甘蔗收割季节,我们中国留学生都随古巴大学生一起下乡砍甘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巴的主要外汇收入靠蔗糖出口,蔗糖业是其经济支柱。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国际市场蔗糖价格一直低迷,再加上古巴的蔗糖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使古巴蔗糖业受到不小冲击,产量也不断萎缩。1993年笔者访问古巴西方省时,已发现多家蔗糖厂关闭。当地负责人解释说,糖厂关闭的原因,一是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石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再以优惠价向古巴供应石油,古巴由于外汇短缺,也不得不大幅削减石油进口。
  2002年年中,古巴政府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一些创汇型产业,如旅游、生物医药等。因此,在古巴关闭原有156家糖厂中的71家之后,今天古巴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生物医药和劳务出口(主要是医生和教师去国外服务)。蔗糖在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创汇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少。
  
  交通和电力成为经济发展瓶颈
  
  苏东剧变后,古巴石油进口大幅减少。能源的短缺,使古巴的交通、电力供应(古巴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石油)受到严重影响。
  1992年笔者访问古巴时,首都哈瓦那一天24小时中,常常只能保证8小时供电。记得回国那天,因为饭店停电,我不得不扛着行李一步一步由16层走到大堂。当时,哈瓦那的市内公交车辆和班次大幅减少,车内拥挤不堪。许多人不得不步行一两个小时上班。火车和长途汽车车次也大幅度减少。买火车票或长途汽车票非常困难,常常不得不通过黑市或“走后门”。
  进入21世纪初,古巴的能源供应状况有所好转,城市停电拉闸现象大为减少,交通状况也有改善,但困难依然不小。
  笔者在古巴留学期间,每天都乘公共汽车上学,非常方便。记得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假期还曾乘火车去古巴各地旅行,当时随时都能买到车票。到了2003年,笔者再度访问古巴时,曾乘过一次哈瓦那的公共汽车,这是由大型货车改建成的车,有20多米长,两头高,中间低,当地人很形象地称之为“骆驼”车,一次可挤进去150人。由于古巴火车轨道年久失修,火车头和车厢也多年没有维修,所以火车开得很慢,经常因出故障停车而误点,从哈瓦那到东部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乘火车常常需要14个小时!古巴还有一些豪华客车,那是专门给外国游客使用的。
  为解决交通问题,古巴从中国进口了近百万辆凤凰牌和飞鸽牌自行车。在古巴街头,骑自行车的人数之众,不亚于我国一些城市,古巴人骑车的本领也很高。骑加重自行车的人,前后往往都载满了货物。
  劳尔•卡斯特罗在2006年12月古巴人代会讲话时曾承认,古巴的国内铁路和公路交通状况的确十分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近三四年,古巴从中国批量进口了机车和大巴。当第一批机车抵达古巴后,卡斯特罗曾亲自登上中国机车。
  2007年初,从中国购买的12台机车为两年来濒临瘫痪的古巴铁路系统带来复兴,提高了运营能力。在2009年前,还将有100台中国生产的机车运抵古巴。从2005年开始,中国郑州宇通集团开始向古巴出口客车。2007年3月,宇通又与古巴签订了国内最大的客车出口订单,共计5348台,价值3.7亿美元。
  
  石油业后来居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巴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苏联,1980年本国生产的石油为27万吨,仅能满足本国需要量的5%左右。苏联解体后,古巴将发展石油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笔者曾拜访过古巴石油公司,参观了位于中部马坦萨斯省的油田。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古巴已与西班牙、加拿大、挪威、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外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在古巴墨西哥湾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石油风险勘探,现开发区块已达到16个,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占古巴墨西哥湾海域专属经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古巴境内不断发现新的油田,古巴石油工业迅速发展。2006年,古巴石油产量达到390万吨,是1990年的7倍。去年年中,古巴官方宣布,该国近一半本国需要的石油天然气已能自给自足。另一半主要依靠委内瑞拉。
  目前,古巴每天以优惠价格从委内瑞拉进口9.2万桶石油,作为交换,古巴则向委内瑞拉“出口”医生和扫盲教师。这是两国“石油换医生”的计划,该计划已成为“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问题比较突出
  
  古巴目前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迟缓,粮食(小麦)、牛奶、鸡肉均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劳尔•卡斯特罗在去年7月26日讲话中,重点谈到这一问题。他提到,目前古巴的农村缺乏劳动力,年轻人不愿留在农村,从学校毕业后大多都留在城市寻找工作。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老年人。
  据古巴小农协会主席鲁戈介绍,古巴耕地有相当一部分闲置(约25%);农村缺少拖拉机、机械、燃料和卡车零配件;为个体农民干活的农工收入普遍高于在合作社干活的农工;合作社里的农民,老的退休,年轻人大多都到城里去了。目前,个体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能自由拿到城市市场去卖,中转关卡较多。鲁戈建议修改相应法律,以便使闲置的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改善组织机制提高效率;提供更多的燃料、灌溉用具和零配件给个体农民,改进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办法。
  
  医疗卫生和教育成就显著
  
  最令古巴人感到自豪的,是他们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古巴的教育和医疗都是全民公费的。古巴人常常对到访的外国人说,在古巴,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攻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全部学费都是免费的。
  古巴在革命初期就扫除了文盲,其扫盲经验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古巴的“我能够”(Yo,sí Puedo)计划的扫盲经验已在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赞扬。
  2005年,笔者作为欧美同学会代表团成员访问古巴时,古巴高教部部长阿莱格雷特向代表团介绍说,如今,18岁至24岁的古巴青年中有50%是大学生,约有50万人正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此外,还有来自119个国家的18万名留学生在古巴学习。
  目前,古巴全国共有63所大学,2.5万名大学教员。古巴政府正在实施“高校普及化计划”,全国所有14个省和169个市都将办大学或大学分校。
  古巴的教育也面临不少困难,比如教材和教学用品的缺乏等。古巴政府规定,学生的教材用完后,必须留给学校,交给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
  古巴认为,公共卫生事业是古巴社会模式的主要成就之一,尽管美国长期封锁和苏联解体给古巴经济造成了巨大困难,使古巴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受到严重冲击,但古巴政府依然坚持实行这一制度。
  笔者曾参观过哈瓦那一所接待外国患者的“阿尔梅赫哈莱斯兄弟”医院,来这里看病的古巴人全部免费,但必须有地段医院的介绍信――地段医院看不了的病人,才能转到这里来。
  一般的患者,先在所住小区由“家庭医生”看病,病情严重的,由家庭医生推荐到上一级医院诊治。目前,古巴公费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用的药品供应不足,难以满足需要。
  不过应当说,在发展中国家中,古巴的医疗保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古巴目前共有医生67100人,平均约每170人就有1名医生。全国共有家庭医生3万多名,共分成381个医疗保健区,接受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的居民占居民总数的98.2%。古巴人均预期寿命为77.5岁,婴儿死亡率低于6‰,平均每1万人的医生数为58人,每1万人的护士数为78人,这些指标都领先于拉美国家,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政府先后向8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了数万名医生,帮助这些国家的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看病和治疗。自2004年起,古巴启动了“奇迹手术”(Operación Milagro)即“视力复明计划”,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为55万多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使不少人重见光明。
  1999年,古巴政府在哈瓦那设立了“拉美医学院”,现该校已有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及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共1.2万名学生在该校免费学习。2005年,首批1610名学生已在该校毕业。
  
  新产业发展迅速
  
  苏东剧变后,古巴生物制品、药品和医疗器材的生产和出口发展迅速。而被视为古巴“国之瑰宝”的生物工程中心等古巴高科技研究中心,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的,现都由科技部领导。
  笔者有幸多次参观了位于哈瓦那西郊的古巴生物工程中心,那里集中了古巴生物工程的一批“精英”,而且设备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古巴生产的可降低胆固醇和增加男性性功能的“PPG”药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据说在美国黑市上一片售价1美元。
  古巴突出的科技成就是在生物工程、药品制造和医疗器械等方面。近十多年来,古巴开发了不少新产品,如干扰素、链激酶、表皮生长素、乙脑疫苗、乙肝疫苗、PPG、egf/r3(治皮肤肿瘤药)、生物参数监视议、脑电图工作站、肌电图仪等,这些药品和医疗器械对诊断或治疗肝炎、脑膜炎、肿瘤、艾滋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用。古巴医药、医疗器材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也为古巴获得了发展经济和社会所急需的外汇。
  与此同时,古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连续3年到古巴旅游的人数已超过200多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古巴吸收外资最多、收效较快的部门,成为目前古巴主要创汇部门之一。
  古巴目前已同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合资兴办旅游宾馆和酒店几十家,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扩大,旅游项目也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阳光加海滩”静养旅游外,还推出了城市文化旅游、海上旅游、海底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教育旅游、疗养旅游、会议和专业旅游、加勒比海多目的地旅游等。
  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青年喜欢到古巴进行“红色旅游”。据报道,每年约有50个国家的游客,其中大部分为年轻人,为“吃苦”利用假期来到古巴,参与古巴的建设,体验古巴的生活。
  
  居民生活必需品定量供应
  
  应该说,目前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偏低。笔者曾拜访过不少古巴家庭。哈瓦那大学一位历史系老教授对我说,一个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为400-450比索,折合不到20美元。工资不够用,得靠给国外刊物、主要是西班牙和拉美报刊写文章来补贴家用。
  卡斯特罗本人曾对法国记者说:“我的工资,以25比索一美元计算的话,每月30美元。”2005年,古巴普遍增加了职工工资,平均工资从282比索增加到312比索。人均每月增加约50比索,约合2美元。
  在古巴外汇商店,买一包饼干就得一个多美元的外汇券。而自由市场里,1磅猪肉需35-40比索,1个鸡蛋需2比索。因此,没有侨汇收入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2/3)的生活是相当清苦的。
  迄今为止,古巴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仍实行平价凭本定量供应,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年代。笔者去古巴朋友家里拜访时,他们把家里的两本购货本拿给我看,一个本是买食品和日用品的,另一个本是买衣服和鞋的。
  定量供应的食品和用品非常便宜,有的低于成本价。但是,这些定量供应的食品只能满足消费需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足部分得以高价到农牧产品和工业品自由市场去购买。一般情况下,定量供应的商品种类、数量和价格在不同时期根据实际情况略有调整。
  2003年,笔者曾到古巴国营商店作了一番实地调查,记下了凭本定量供应的商品种类、数量和价格如下:大米每人每月6磅(1磅=0.454公斤),0.24比索/磅;黑豆每人每月1.5磅,0.30比索/磅;面包(每个80克)每人每天1个,0.05比索/个;植物油每2-3月每人半磅,0.40比索/磅;白糖每人每月6磅,0.14比索/磅;鸡蛋每人每月7个,0.15比索/磅;香皂每人每2月1块,0.25比索/块;肥皂每人每两月1块,0.20比索/块;牙膏每人每45天1支,0.65比索/支;盐每人每月1盎司(约28克),0.1比索/磅;卫生纸每4-5月1包,1.5比索/包;鲜奶只供应7岁以下儿童,每天1磅,0.25比索/磅;雪茄型香烟,每人每月5盒;鸡7岁以下儿童,不定期,每次1磅;鱼每人每月1磅;衣服和鞋,凭本每人每年两件(双)。
  1993年7月,古巴政府宣布私人持有美元合法化,自那时起,美元在古巴事实上可自由流通。到古巴旅行的外国人,也能直接以美元购买食品或支付费用。在2004年10月25日,政府又宣布,为应对布什政府加强对古巴封锁的新措施,自11月8日起,在古巴境内的一切商业活动中停止使用美元,而用与美元等值可兑换比索(CUC,即外汇券)来代替,无论是古巴人还是外国人,用美元兑换可兑换比索将收取10%的手续费,1美元只能兑换0.8可兑换比索,或20比索。而其他可兑换的外汇如欧元等则不用支付10%的手续费,这标志着古巴外汇政策的一次重大变化。因此,中国人若要到古巴访问,最好在去前事先把美元先换成欧元。
  不仅如此,古巴的个体户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自开放以来,古巴政府于1993年9月通过第141号法令,允许135种职业可以个体经营,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业、零售业和餐饮业。由于政策过严,个体户户数从1993年的40万户,减少到2002年的30万户。据非官方统计,目前已减少到10多万户。首都哈瓦那唐人街一家中餐馆的上海老板告诉笔者,古巴允许私人开餐馆,但规定餐馆不得雇人,每个餐馆的规模最大只能摆3张桌子,最多容纳12人。
  
  劳尔讲话引发全国性讨论
  
  古巴的信息化起步较晚,于1996年才开始。2000年1月,古巴政府新设立信息和通讯部,负责实施全国信息化计划。到2005年上半年,古巴全国已拥有33.5万台计算机,平均每100人2.98台,古巴共建立了1500个网站,有79万用户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因特网用户已达17万。为在青少年中推广计算机,古巴开设了300多家计算机青年俱乐部。
  古巴个人拥有计算机的人数不多,在校大学生上网一般都在计算机室,每人每次上网时间都有限制。笔者到古巴开会,住在四星级饭店里,上网只能到客厅,每小时收费6个可兑换比索,约7美元。至于手机,古巴目前的普及率相当低,学生中有手机的人寥寥无几,即使大学教授有手机的人也不多。
  去年7月26日,劳尔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承认,目前古巴“面临极端的客观困难:工资不足以满足全部需要,没有履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社会纪律松弛、自由放任等”。他在讲话中提出,应该进行必要的结构变革和观念的变革。
  劳尔强调,必须生产更多的产品,减少进口,特别是食品的进口,要增加外国投资,只要它能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不能再重复过去的错误。
  自2007年9月起,围绕劳尔的这一讲话,古巴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讨论。同年12月28日,劳尔在全国人代会上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全国上下举行了21万多次讨论会,共有500多万人与会,322万人发了言,提出了130万条意见和建议。
  
  古巴人憧憬未来
  
  就在几天前,劳尔•卡斯特罗在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后,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表示:古巴新政府将会在近期内取消一些限制,并着手改善人民生活,改变货币双轨制,改变现有的凭本定量供应生活用品的办法,将考虑取消一些免费项目,增加职工工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劳尔强调,这一进程是逐步进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劳尔的讲话给古巴人民带来了希望。古巴民众希望古巴的社会主义事业能继续下去,他们不希望资本主义在古巴复辟;同时,他们希望古巴的经济改革能深入下去,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得到较大改善,希望物质供应不再匮乏,希望本国的旅游饭店能对本国民众开放,希望自己能自由出国旅行。
  不久前,古巴社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对古巴经济的思考”的书,一些古巴经济学家在书中批评政府对外汇控制过严,使企业失去活力和自主权,要求下放权力,改变对国有企业的种种限制,将工资和工作效果挂钩;批评政府对个体劳动者限制过严,要求将服务业合作化。
  还有一些意见认为,古巴和委内瑞拉等国签署的“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同委内瑞拉签订的一系列用劳务换石油的协议)虽然使古巴的经济得到改善,但作为发展道路是不够的,古巴需要实现工业化,使国家生产资本货和争取生产份额,基础是技术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古巴经济不能主要建筑在服务业上。
  在古巴学术界,最近出现了关于“重新思考”古巴社会主义的辩论,迫切要求深化经济改革和开放政治参与的空间。该国不少人指出,目前是关键的时刻,如果推迟变革会影响革命的未来和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古巴 印象 古巴印象 古巴印象 汤荻 电子书 古巴印象 北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