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拐点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本文通过描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再现了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巧妙处理,阐述了自己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历史;预设;生成; 兴趣;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08-01
  [案例背景]:
  由于历史教材本身涉及知识点琐碎,再加上我校课改的需要将一节课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从而导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加紧张。因此,我在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时严格遵循课标要求,努力挖掘教材,反复斟酌教学重点、难点,力求问题精炼、课堂学习高效,形成了如下教学思路:
  1、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哪些?这些进步思想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3、如何评价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
  同学们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用时最多最激烈的是第3问“如何评价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为探讨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同学们积极自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争论的真是面红耳赤!
  [案例描述]:“老师,这种进步思想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思想?”思维敏捷且善于思考问题的景晓霞向我发起挑战。“嗷,原来学生的争论是如此的深刻而有兴致!我该如何点拨呢?”我稍作停頓,反问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哪些人的主张?”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师:“这些人共同的身份是什么?”生:“知识分子(思想家)”师:“他们的阶级属性?”此时,学生表情各异,争论缓和了下来,大部分陷入了疑惑和沉思中.......我继续追问:“这些思想家是否同西方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一样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有同学小声咕哝到:“是”,有学生依然沉默...... 师:“如果说这些知识分子们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那就意味着明清之际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形成并壮大,依据?”王星妮腾地站了起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师:“你太棒了。记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这些进步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为什么?” 学生一脸迷惑。师:“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什么决定的?” 生齐声回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 师:“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情况如何?”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师:“再加之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这些知识分子们没能提出新的思想。”
  随后我将课前查阅到的材料“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 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展示在PPT上(一方面课标没做要求,另一方面因课时紧张,课前并没预设这一问题),刚要进行提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点?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从经济的角度指出出现这种不同状况的原因。”
  “叮铃铃......”下课铃声已响起。
  [案例反思]:
  1、正确认识课堂生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虽然未完成,但这节课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激发。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必然会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为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也为了不使自己处于尴尬,我课下进行了及时反思:“预设”要主动为“生成”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让“生成”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拐点、展现他们天赋的舞台,成为教育引导学生的有机部分。而“生成”也要围绕着“预设”来进行,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2、没有生成的课堂是呆板的。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提供怎样的刺激,即预设,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生成。因此,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于是预设成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都非常认真地进行教学的预设:精心准备一大堆预设的产物: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等等。我们还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引入自己的“埋伏圈”,且常常自鸣得意。我们一味地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急着走过场,则很难让学生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学活动无法充分让学生感受、体验,精彩且富有创造力。
  3、预设与生成并重。按照现代教学论的理念,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辨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实际上,预设是为了生成,精心的预设促进精彩的生成。教师的主观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们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4、注重预设的开放性。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而放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交流,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不是要求教师放弃“预设”,而只是要求教师的预设不妨“简单”些、开放些,为课堂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在实施教学时,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教学才能充满智慧和激情。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的大方向把握的准,对教育学生的大原则没有偏差,然后在平时多下功夫,多积累,课前备课时对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多做一些设想,教学机智就会如影随形地跟在你的身边,就可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了。也只有到这时,你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关热词搜索:拐点 激发学生 生成 兴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