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放开收费不等于教育的充分市场化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临近开学,重庆的高中收费全面调整,升幅一下子达到过去收费的两到三倍。家长们感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据报道,家长们对于调高高中学费并不是不能理解和接受,但认为此次升幅绝对值过大,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中国青年报》8月24日)。

  我听一位家长说:高中读完出来还是孩子,又不是上大学,出来可以找工作。收那么高的学费有道理吗?不得不说,对于教育收费,中国的家长们一向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段的误区。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这九年,国家必须提供免费的教育。而高中已经脱离了义务教育的范畴,相当于大学预科。政府是没有法定义务要为它付费的。所以,在现时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会想办法先保住义务教育经费的供应,其它的包括大学、高中、中专、职业学校等,以往由政府承担的经费,都会转由社会解决。具体来说,就是转为受教育者自己承担。

  另外一个误区,是“收税”制和“收费”制教育的不同。过去高中教育收费很低,不代表它没有成本,只不过政府已经用税收支付了大部分的费用而已。而现在即使家长交了上万元的学费,也并不代表已经付清了所有应付的费用。在高中收费逐渐放开的过程中,以“收费”供养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以“收税”来支付的学费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避免的。

  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有一位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曾给过两个数字:民办大学,每年收费一万,已经能够应付所有成本,另外加上纳税;
而公办学院核出的生均成本要超过三万。“税”制与“费”制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一个通过行政配置,另一个则通过市场配置。运作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效率的不同,这是学费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市场是奇妙的工具,市场越放开价格就会越低,从暴利走向平均利润。价格规律在其它行业屡屡得到证明。然而在教育行业,这样的市场效应则迟迟不能出现,不得不说,这是很反常的现象,是不符合逻辑的。学费调高了,部分有钱的家长可以接受,但是为什么择校费不但没有取消,反而也在跟着升呢?为什么教育一放开收费,价格就收不住?大学收费如此,高中也如此。这在理论上是没法让人接受的一件事。也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很多对“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误读,反对教育放开的声浪也趁机出现。

  为此,我们不得不老调重弹,再度正视教育体制层面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垄断远没有被打破。我们是行政办学,行政办学的主流地位与价格垄断有直接关联,劣势在于效率偏低,产品的多元性多样性、市场竞争力不明显,同质化倾向严重。90%以上的行政办学,阻碍了民间、社会、多元办学的可能性,也造成了学费居高不下的局面。

  其实教育也就是一个普通产品。我们以前习惯了免费午餐,现在没有了,要逐渐适应。然而供应午餐的地方店大欺客,价格太高,大家都买不起,于是就产生“逆向淘汰”,造成大家一个错觉,认为是这个产品不好,不如不要,或者宁死不吃、饿坏了算。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这样警告我们。

  我们非常担心,如果高中学费再这样升下去,很快就赶上普通大学,那高中还有人念吗?本来三年的高中里面,有一年半就在为大学做准备,另外一年半是重复练习,学习和成长的效率都极差。学费如此高的情况下,高中还会有人念吗?高额学费成为主要问题。国家能提供的经费一旦比例减少,政府不支持了,农村家长付不起,城里一部分家长也有困难了。高额学费就不再只是经济问题,而扩大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可以想象,只有依靠巨大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才能够帮助摆脱困境。毕竟放开高中收费,可能是全国性的趋势。只希望我们的教育体制尽快健全起来,即使依然要通过行政配置的方式办学,也应该尽量做到收费合理、效率提高,学费如果已经接近成本,就不要再以择校费加重市场负担。(作者系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相关热词搜索:市场化 不等于 放开 收费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