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井冈山大学 江西吉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摘 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辅导员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在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学生服务中融入创新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胜任特征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1995年,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义务。高校辅导员常年工作在学生第一线,是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者、教育者、培养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师资力量之一[1]。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辅导员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培养特点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型人才,不仅需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更需要的是善于汲取新知识,活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要具备追求创新的意识,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善于把握机会的敏感性和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2-3]。
  人的创新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能够直接传授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指人格具有一定时期内相对的稳定,发生变化较为缓慢,须在较长的时间内方能显出变化的效果,从而决定了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格的可塑性指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人格中的各种特质都有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相应变化,人格特征的可塑性为人格的塑造和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创新能力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其形成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是在饱含科学精神和人文氛围的环境濡染下,通过主体的不懈努力才能不断生成的,是通过人们对己、对人、对事的稳固的态度体系的建立,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而实现的。
  二、创新型培养人才体系中辅导员的价值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已有5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又是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任,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心理变化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创新教育,素质提升[1]。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辅导员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真正领悟国家、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标准的内涵,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积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将之应用至实践工作,在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学生服务中融入创新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
  三、胜任特征理论下的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对辅导员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较少,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辅导员的作用和价值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辅导员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4]。辅导员队伍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辅导员创新能力的选拔、激励、竞争及考核机制匮乏,辅导员自身创新能力自我培养责任感和动力不足等,远不能够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5]。
  西方的胜任特征理论为更好地挖掘和培养辅导员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胜任特征定义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导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特征。”通过测量胜任特征,能够明确区别出优秀绩效执行者和低效率的绩效执行者[6]。基于胜任特征的角度来探索高校辅导员的胜任特征结构、现状和影响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的因素,从实践层面探索辅导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養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将为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及评价现状的调查提供帮助,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和培训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将对我们顺应当前形势,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胜任特征培养辅导员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将为选拔、任用、培养和考核高校辅导员提供指导工具,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并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最大化地发挥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范勇,耿乃国.浅谈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0,25(02):158-159.
  [2]徐红梅,于益芝,王莹,等.研究型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05):601-603
  [3]郑惠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49-50.
  [4]张艳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黎育生.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培养环境论[J].南方论刊,2010(08):103-104.
  [6]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1-14.

相关热词搜索:辅导员 人才培养 浅谈 胜任 特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