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
  【摘 要】在中学语文的构成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古诗词。然而很多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古诗词鉴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讨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标题 意象 意境
  一、引言
  在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古诗词始终都闪耀着其耀眼的光芒,以其独特的魅力显现出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成为民族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学生接受知识,陶冶情操的道路上,古诗词鉴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流传千年而不衰,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以,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简单谈谈初中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小技巧。
  二、学会通过标题进行类型的辨别
  题目作为诗词的眼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古诗词的题目都直接将诗歌的写作重点和类型进行了明确交代。
  比如咏物类型的古诗词几乎都会以“物象”或者是“咏(题、赠、赞)+物象”作为标题。此类型的诗词更多的是托物言志,凭借所咏之物来将作者的志向、品质表达出来。
  题目中有“塞”“征”“军”等字眼或者是用乐府旧题的类型的诗词,大多都是战争诗或边塞诗。此类诗大多是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沦丧山河的苦、久居边关的愁,表达艰辛的室外生活、惨烈的连年征战、怨愤的报国无门的情怀和哀痛的归家无望之情。
  还有一类就是送别诗,通常会将“送”或“别”等字眼放在题目中,此类诗基本都是表达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还有情深意长的勉励和坦陈心志的告白。
  而怀古类型的诗词,在其标题中都会出现古迹或者是古人名。这个类型的诗词基本都会融合史实和现实,有的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有的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抨击。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感慨自己年過半百,而又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不满朝廷行为,只能苟且偷生的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抨击。
  三、学会领悟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一)感知诗词意象
  最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出现了“意象”一词。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这里提出的意象实际上就是意中之象,也就是意念中的形象,不仅是对感情的表达,也与作者实现了心志包容。
  意象是对诗歌特有词语的分析和鉴赏,是通过景物来寄予作者的情感。要想真正领会作者的情感意图,就必须对诗歌的形象进行真正的理解。比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共包含九种意象,由此组成了一幅秋郊的夕照图,言简义丰,是对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秋天思念故乡的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凄苦愁楚的离乡之情。所以,教师应该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诗歌鉴赏,不断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象,把握诗词内容,深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领会诗词主旨。
  (二)领略诗词意境
  意境,实际上就是情与景的和谐与统一。所谓情就是思想感情,所谓景就是艺术境界。意境是作者有机地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就像古诗词评论者所说的那样:“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既情景交融,更是情境相应。比如,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就融合了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就是赏心悦目的事情,但由于作者正处于战乱之中,因此就成了“花溅泪”“鸟惊心”。诗句情景交融,相映生辉,成为流传千古的诗句。
  (三)把握好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修辞手法很多,主要的作用与其他文体的修辞作用是一样的。比喻就是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夸张则是为了强调与突出,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就是为了将事物人格化,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音乐美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借代则是为了表达得更加含蓄,像“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的描写方式也很多,常见的有虚实结合的描写,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细节描写,像“何当共剪西窗烛”;还有动静结合的描写,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抒情方式也比较多,有直抒胸臆,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有情景交融,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借景抒情,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有寓情于景,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了解名人的语言特点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诗人主要的风格体现。每位诗人在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来,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像朴素自然属陶渊明,沉郁顿挫属杜甫,李白一贯豪迈飘逸,白居易一向通俗易懂,杜牧比较清健俊爽,王维通常都是诗画一体,而陆游主要体现的就是悲壮爱国。另外,词也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体来讲,古诗、词、曲的特征都有各自的风格,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要抓住主体,分别从局部和整体来进行诗词的把握,也需要注意诗词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真正领会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联系背景紧循本意进行鉴赏
  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无论哪一个类型,都要对诗词写作背景进行了解。写作背景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既有对作者本人所处时代的把握,也有对作品创作时的环境等背景的了解。现在的初中语文学习范围比较广,学生需要将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陆游、陶渊明、李商隐、李煜、王勃等人常出现的诗词熟练地把握,对其他诗词作者作一般了解。增加课外古诗词阅读量,能够帮助学生对更多的诗词作者进行了解,增强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熟悉感。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者,在考查的时候还应该重点掌握他们的生平,这有助于了解诗词的真实意义。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其作品《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一定的差别,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怀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创作了《望岳》,在安史之乱之后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是在秦州目睹了百姓的生活之苦,作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怀。了解杜甫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作者创作这两首诗时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因此,鉴赏古诗词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综合进行分析,这是探寻作品主旨,了解写作目的的重要一步。
  (六)利用注释对诗词进行综合整体分析
  初中古诗词通常都会对一部分字词、典故、句子进行必要的注释。另外,诗词作品本身也有不少词题以及序文,也会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但是学生在鉴赏这些诗词的时候,容易忽视这些注释,通常都是靠自己的理解来把握诗词中的字词句意,分析没有方向,这是很不合理的。例如,有一道古诗词鉴赏题目是围绕宋人高观国的《菩萨蛮》设置的:“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不少学生都不太了解“高寒滟滟开金饼”,实际上注释中已经对“滟滟”进行了说明,如果考生能对注释和诗词整体的分析进行利用,那么第一个问题“此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就很容易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是“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需要综合进行分析。这个在注释中也有说明,文中的“圆月、月光摇动”体现了作者起初的心情,表达了其欢快、开朗的情绪。这样就能分析出诗词的内涵了。
  四、小结
  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凭借意象看意境,透过意境感受诗情。中国一直都被誉为诗的国度,尤其是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学的代表,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精神财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参考文献】
  [1]左巧荷.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252.
  [2]吴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4):99.

相关热词搜索:古诗词 鉴赏 初中语文 技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