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永志:《小崔会客》,中国式议会报道的TALK,SHOW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朋友谢岳写e-mail问我:“美国议会报道,从形式上看,好像与我们也没多大区别,无外乎是访谈资深议员或追踪热点问题,关键是你能有多大空间?被访谈的对象有多大的表达空间?”

  

  “两会”正开呢。

  “两会”报道,应该算时文了吧——岂敢骂人,把“两会”报道贬为八股?借用“时文”,专指时下流行的各种新闻和评论。

  写时文的态度,当年周作人分了三种:一是老生常谈,以常识启蒙;
二是热闹说书,吸引眼球挣钱;
三是差役传话,只为宣传。

  这常识,应该是潘恩式的常识;
热闹说书,倒也符合受众心理;
差役传话,则举目皆是。

  电视上,从来没见过从报纸上读到的这样的报道——《人大代表“较劲”财政预算》、《局长读报告 代表说“不懂”》,所以,看到《小崔会客》,就觉得真正难得:它分明以说书的架势、借宣传的任务,下启蒙的功夫。难得!

  我没有幽默感,但追捧小崔,把《小崔会客》归为“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不管贴不贴“两会报道”的签儿,还是认它作议会报道的一类。

  也许是强人所难,我想从中看到我作为民众一员所关心的焦点议题的呈现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想看到代表、委员履职的记录和官员是否尽责的信息。

  今年小崔还在继续会客,所不同的,无党派人士的他已是新科委员。写这篇小文时,还没看到崔委员的新客人,就说说我仔细看过的去年的6期节目吧。把每期从6个方面按A、B、C评级,然后以综合印象排出名次——

  

  在议题呈现上,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西部农村的饮水工程、工业化转化中的农民的二次创业等等真问题;
在利益表达上,听到了普通工人、农民、小学生的心愿;
在对策探讨上,和节目中设置的“义工”(叫“观察员”或“体验者”更合适)一起见识了各地的一些尝试(像易中天对安徽铜陵解决择校问题的观察);
在话语方式上,高官和普通家庭“平起平坐、促膝谈心”的画面时时能让人感受到节目制作者变政策议题为生活话题、变官方话语为公共话语的努力,但还是间或感到行政措施的表态式描述而非解析式沟通、情感化内容的应付式宣扬而非人际化交流——这倒也是当下中国政治沟通的真实一面。

  来的都是客,贵客。但作为“两会”报道,过分突出了来客中的官员,高官的名讳甚至成了节目的标题,数量更多的其他客人(普通人家、易中天等名流义工)似乎成了陪衬。再者,对官员,强调的是党政职务而不是代议制民主下的PUBLIC SERVANT或者说民意代表(名分如此)身份;
正因为忽视了他们人大代表的角色,所以节目也缺失了公共政策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关于政策动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起了什么作用?还好,“顾秀莲”中观众席上的政协委员王莉茹介绍了帮助留守儿童的提案。关于政策推行,利益相关者如何重新调整利益?幸亏,“郭金龙”中观众席上的中学教师柯晓霞叙述自己所在的学校不再是重点中学之后的第一反应——上访。

  会见陆浩的那期《小崔会客》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类访谈节目一等奖,作为同行、同事,似乎应该感到“与有荣焉”,可一想到朋友的发问,总觉得惶恐——

  朋友谢岳去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写e-mail问我:“美国议会报道,从形式上看,好像与我们也没多大区别,无外乎是访谈资深议员或追踪热点问题,关键是你能有多大空间?被访谈的对象有多大的表达空间?”

  

  无言以对!

  

  2008.2.24

相关热词搜索:会客 议会 小崔 报道 庄永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