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红: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与强化

发布时间:2020-06-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内容提要 :农民流动在三农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 失也必将影响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 ,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 的难度和主观参与的动力不足方面 。因此 ,必须从政策环境 、制度保障 、组织管理 、利益 表达等方面强化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 。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民工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诉求 ,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 ,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 、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无疑是我国 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 ,由于村民自治是以村民的户籍所在地为依托 ,而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所伴随的农业人口流动问题 不可避免地会对村民自治产生一定影响 ,譬如农民流动是否会造成农村精英外流 ,甚至会导致村民自治的\"空壳化 \"? 对此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妥善解决 。作为\"三农 \"问题的重中之重 ,以农民 流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为视角 ,客观审慎地分析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解构当下的政策话语和制度缺失 ,并建构新型的农民工政治参与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这个话题不但关涉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更直涉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与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 。

  

  一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是村民自治深化和提高质量的积极因素农民进城\"打工 \"是他们冲破体制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创新行为 ,是中国农民主动地参与我国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自觉行动 ,他们放弃天赋的社会身份和\"命定 \"的职业 ,走出农村 ,在市场经济的磨炼中融入城市 ,转变为工人 ,而被称做\"农民工 \"。这些农民工的数量庞大 ,务工时间较 为持久 ,其身份上的双重性对打破我国城乡固有的二元结构必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也产生了飞跃发展 ,对我国村民自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渐次展开 ,为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现实的选择途径 。农民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跻身现代企业 ,有的操纵着高度自动化的工业设备 ,直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投 身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这使他们既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秩序的约束 ,又受到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熏陶 。促使他们身上的小农意识和习俗得以不断消解 ,社会化大生产的流程培育了他们的组 织性 、纪律性 。城市文明的熏陶使农民工本已根深蒂固的血缘 、地缘观念逐渐被现代文明同化 , 崇尚契约与文化吸纳的理念在农民工群体中形成了态势 。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 ,农民工的权利意识一般比较强 ,而且也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意识清晰 ,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反过 来带动了村民民主素质的提高 。大量农民外出打工 ,获得了比在家务农更大的经济收入 。农民收入的增加 ,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 ,增强了农村社会购买力 ,而且有的农民把收入投入到 农村的第二 、第三产业 ,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集体经济的 壮大 ,对于农民广泛参与政治活动 ,提升政治参与质量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都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从而使村民自治赖以凭借的经济资源有所提升 。反过来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是村 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外出务工经商 ,农民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收入 ,而且农民工每年汇往家中的汇款 ,成了一些乡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打工经济 \"已经成为改善农村面貌的 主要途径 。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经历 ,使得他们力图通过自己对城市社会的理解而重构或改造 他们的乡土社会 ,从而也冲击着村落原有的政治结构 ,不少打工农民成为乡村的精英 ,直接参与到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的竞选中 ,从而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精英资源 。

  (二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障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

  在农民工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我们更应当关注到诸多问题的存在 ,影 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 。

  1.农民工参与村庄民主选举的障碍

  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 2003年初表示 :\"按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目前庞大的流动人口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尚未得到充分保证 。\"民主选举的实质是多数人在一定 的程序和规则下认同和选择少数人来代行自己的部分权利 ,并同意受其制约的行为 。因此 ,民众 参选率的高低不但是一个衡量民主程度的标准 ,而且也将影响被选机构及其成员的合法性 、权威性 。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是村民自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起点 。我国村 组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 ,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除外 。\"马克思曾说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2]同样 ,民主选举权利的意识及其保障也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 。

2001年 ,有学者对武汉市上千名农民工进行政治参与状况问卷调查 ,在收回的 753 份有效问卷中 ,农 民工参加村委会选举的只占 19. 3 % [3]。根据法律的规定 ,农民工和其他村民一样 ,只要符合条件 的 ,都应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在现行条件下 ,这一权利很难得到落实 。21农民工参与村庄民主管理的障碍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 》中规定的\"村民自治 \"的规定 。主 要的内容是\"三自我 (管理 、教育 、服务 ) \"、\"四民主 (选举 、决策 、管理 、监督 ) \"。即尊重农民自身的民主权益 (权利 ) ,并通过实施这些民主权益 ,治理农村 、发展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工长期远离农村而居住在城市打工 ,参与村庄公共管理的时间有限 ,客观上造成了村庄公共管理职能 的下降 ,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对村民自治带来了挑战 。农民流动背景下的民主管理首先要面对\"无人理事 \"的困境 。一方面 ,农民工外出能够获得较多的收益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工作十分辛苦 ,而村委会干部的报酬和福利待遇比较低 ,许多村委会干部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 ,也加入了农民外流 的大潮中 。有的村委会成员带职外出打工 ,从而使村民自治陷入\"无人理事 \"的境地 。这种情形目前有蔓延之势 ,其对村民自治的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但其对村民自治的破坏性影响却不可轻视 。

其次是农民工的迅速发展使村庄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困难增多 。村民外出务工经商不仅意味着他们脱离了村庄的地理边界 ,同时也越出了村庄公共权力的行政边界 。当前 ,农民流动既不需要 村组织的批准 ,也不需要通过什么严格的组织手续 。在这种情况下 ,村委会对外流村民的情况基本不了解 。因此 ,管理上难免鞭长莫及 、力不从心 ,处于\"无能 \"和\"无为 \"的尴尬境地 。

  3.农民工参与村庄民主决策的障碍

  客观地看 ,农民工对村庄决策很难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表现在两个 方面 :一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要事务的决策 ;二是村民自治组织在决策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其中 ,由村民直接参与重大事项的议决 ,是民主决策最基本的方面 。当前 ,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主要有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为了保证村民民主决策权 ,《村委会组织 法 》在修订时 ,明确规定了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八项事项 。但是 ,按照《村组法 》规定 ,召 开村民大会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 。而在农民工外出流动的背景下 ,特别是一些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村庄 ,村民大会难以达到其召开的法定人数 ;即使勉强凑齐人数 ,来参加会议的也仅是一些妇女与年迈的老人 ,而他们 的议事 、决策能力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 ,村民大会便难以开得很有质量 ,民主决策很容易异化为少数村干部决策 。41农民工参与村庄民主监督的障碍 上述诸因素足以导致农民工对村民自治的监督流于形式 ,有名无实 。民主监督是指在村民自治运作中 ,通过村民的监督活动保证村务管理上合国家法律 ,下合村情民意 。农民工的大量外 出客观上不利于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工的外出减弱了流动农民监督村干部的动力 。外出务工经商村民的经济收入一般比较高 ,生活处境比较好 ,因此大多 外出农民对村庄的公共政治生活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往往不愿意得罪人去监督村委会干部 。二是不利于村民对村委会权力的制衡 。在许多流出村 ,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 、妇女和儿童 ,他们 的文化程度 、政治素质等大都要比外出村民低 。这就降低了普通村民在村庄权力结构中的力量对比 ,削弱了村民民主监督的力量 。三是使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权难以落到实处 。除了社区舆 论等软监督外 ,罢免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是村民对村干部的硬性监督手段 。但是 ,为了保证署名的严肃性 ,《村组法 》对罢免做出了比选举更加严格的规定 。一是要求有 1 /5 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 ;二是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在流出村 ,要满足这些条件很不易 。

  

  二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因素是多重的 ,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因素 ,也有制度性因素 和非制度性因素 ,总体上可归结为客观上难以参与和主观上不情愿参与 。

  (一 )从客观上参与的难度方面看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

  1.制度安排的不尽合理使农民工政治参与陷入困境

  邓小平曾强调 ,\"制度是决定因素 \", [4]\"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 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5]我国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居住生活在城市 ,户口却在农村 。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 ,村民只能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村进行村委会选举 ,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这就给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直接阻碍了农民工的政 治参与 ,一方面农民工离家远 ,几乎没人愿意为了参加原籍的选举投票而疲于奔波 ,他们基本上都放弃了原籍的政治参与权 ; 另一方面 ,农民工务工城市又把他们排除在政治参与之外 。

1983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 定 》中有这样的内容 :\"选民在选举期间临时在外地劳动 、工作或者居住 ,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 ,经原居住地的选举委员会认可 ,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家属或者其他选民在原选区代为投票 。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 ,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 ,可以在现 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 。\"我国的户籍制度没有取消 ,现行法律规定只有本村村民才能参加本村的村委会选举 ,致使农民工只能回到本村参加选举 ,而不能在居住地参加选举 ,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得众多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参加选举 。于是 ,就出现了农民工既没有参加原籍选举 ,又没有参加 居住地选举的\"真空 \"状况 ,\"两不靠 \"使农民工成为日益边缘化的群体 。显然 ,户籍制度羁绊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随之他们的政治参与权也就被淡化 。因此 ,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是导致农民工陷入政治参与困境的主要原因 。

  2.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成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瓶颈

  第一 ,利益表达组织缺位 。当前中国利益表达组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平衡 ,主要表现 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组织发展滞后 ,强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组织发展迅速 ,呈现出弱者组织化程 度低 、自主性越弱而强者组织化程度高 、自主性越强的态势 。这种现实 ,既不利于弱势群体进行顺畅的利益表达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从而有效提升自己在整个利益格局中的地位 ,也对各阶层之间的利益沟通和良性的利益互动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农民工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 ,尚未形成代表本群体利益 的自组织 。农民工作为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 \",他们既离开了土地 ,但又不能真正进入城市 。\"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市民和农民均不同质的群体 ,构成我国目前的第三元 , \"[6]第二 ,利益表达机制不通畅 。在现行的利益表达机制框架内 ,我国利益表达渠道主要有 : 政 党利益表达 ,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 ; 信访 ; 人民代表 ; 政治协商 ; 社会团体如工青妇等 ;大众传媒 ;社会协商对话 ;行政领导接待如市长接待日 、书记信箱等渠道 。不难发现 ,上述这些利益表达机制与农民工直接有关的可谓少之又少 。现阶段农民工主要运用的利益表达 渠道实际上就是信访 ,由于信访部门本身仅只是一个协调性机构 ,它本身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因此对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而言 ,这种较为单一和薄弱的利益表达机制显然不充分 。

更不必说现存的劳动信访制度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时效性不强 、具有明显的事后补救性等 ,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第三 ,非制度化和非法的利益表达行为不断衍生 。由于农民工在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通 ,就直接衍生出大量的非制度化甚至是非法的利益表达行为 。现行政治制度没有给农民工提供参与城市政治生活的空间 ,农民工既不能参与城市社区政治活动 ,也不能参加城市社区管理活 动 。理性选择的结果是 :大多数农民工对农村政治活动持冷漠态度 ,整体处于制度化政治参与缺失状态 。而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却一再逐年增加如自杀讨薪 、罢工游行 、集体上访这些另类维权行为此类迫不得已的维权行为既扰乱了社会秩序 、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还可能导致维权的 \"受害者 \"最终异化为\"加害者 \"。

  (二 )从主观上参与动力不足方面看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

  1.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农民工政治参与成为奢侈的欲望

  经济是基础 ,离开了一定经济基础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腾飞 ,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民主 。

美国的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 ,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 ,并 自动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 。\"[7]在农民工占大多数的中西部农村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 ,人们关注政治的程度远不如关注温饱问题来得现实 。从农民工流动的动机来看 ,农民外出本身就是利益比较的结果既然农民进城务工是以摆脱贫困和逐利为首要目标 ,这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大多数农民工在政治参与方面显得较为冷淡 ,因为政治参与必须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以个人的经济基础为依托 。只有经济发展了 ,个人财富达到一定水平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才有可能和必要 。很难想像 ,一个衣食无着的人会积极地关心政治 、参与政治 ! 更何况政治参与也 需要支付成本 ,即便是国家为此而支付所有的开销 ,在贫穷的农民工看来 ,他仍然可能会为政治参与支付过高的机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政治参与便成为一项\"好看但不中用 \"的奢侈品 。

  2.文化素质的低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淡漠实践证明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来 看 ,仍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 、半文盲阶层 。列宁说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 , 必须先教他们识 字 。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 ,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 、传闻偏见 ,而没有政治 。\"[8]文化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民工在掌握政治信息 、利用参政渠道时遭到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上的问题 ,从而制约了农民工的参政能力和参政质量的提升 。我国是个君主专制历史悠久的国家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 ,其 根本特征是主权在君而不在民 ,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是服从 。邓小平同志指出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 ,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9]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农民较少有政治 参与的意识和观念 。时至今日 ,这种传统政治文化仍潜在地影响和支配着农民的心理 ,使他们仍然希望并依赖于\"清官 \"、\"明君 \"、\"仁政 \",做一个\"顺民 \"。这种封建的政治文化观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已深深根植于农民的心理和思想意识之中 ,其政治自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比较淡 薄 ,表现在当今的村民自治中 ,就是不愿意或者不敢主动行使民主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态度 ,在选举中表现出顺从 、被动或者不参与等政治冷漠现象 。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影响下 ,大多数 农民工要么不参政 ,要么消极被动参政 。综上所述 ,农民工的返乡 ,既实现了其政治参与 ,也是村民自治深化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积极因素 ;而农民工由于客观上参与的难度及主观上参与动力不足使其政治参与受阻 ,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 。农民工对村民自治的双重影响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 ,而这种复杂性又是由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多重内在矛盾所决定 ,譬如重建权威道德和道德多元化趋势是 对矛盾 ,经济多元化趋势和用集体经济形式提高农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是对矛盾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把农民圈定在土地上又是对矛盾 ,等等 。这些矛盾是村民自治问题本身乃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本身难以避免的内在张力 ,是一个重塑中国现代化特色的生长点 。

  

  三 、强化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 :我国总体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主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构建新型工农 、城 乡关系 。要统筹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 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时期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呈现以下路 径 ,体现为农民工利益跨城乡 -利益表达跨城乡 -政治参与跨城乡 -制度安排跨城乡 ,农民工的 基本权益跨越城市与农村 ,利益表达也游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如何有效 行使政治参与的权利 ,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

  (一 )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努力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体制 ,要统筹 城乡社会发展 ,要解决三农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就一定要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调整\"农转非 \"计划指标管理模式 ,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度 。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只有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 ,才能消除实际上存在的农民 ,农民工与非 农民的身份界限 ,也就给农民工摘掉了农民的帽子 ,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包括政治参与问题提供了制度性的条件和保障 。为此要有三个方面的作为 :

  1.提高维护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认识

  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局考虑 ,必须要解决好农民工政治参与 问题 。把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和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起来 。广大农民工参与政治 ,是建设基层民主 ,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重视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的有效保障是构建和 谐社会 ,推进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举措 。

  2.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

  差别户籍制度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最大阻碍 ,打破城乡分 割 ,也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 \"的第一要务 ,要放弃原有一切错误的认识 ,以公平为原则 ,充分相信农民的理性 ,相信市场的力量 ,断然取消差别户籍制度 ,建立平等的身份制度 ,整合和统一政策规定 ,破除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政策屏障 。应制定跨部门 、跨地区覆盖全体农民工的社会政策体 系 ,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 。规定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是以身份而是以地域为标准 ,使农民工在工作地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权利 。只有废除当前的选民资格制度 ,将选民资格改为居住地登记 制度 ,才能使更多的打工者不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回乡参加或委托他人代表自己参与徒有虚名的村民选举 ,直接参与居住地政治活动 ,才能让广大农民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 。农民工政治参与机制的有效保障对于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必须切实保 障农民权益 ,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 。合理引导农民有序流动 ,坚持贯彻村民自治原则 ,彻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大力提升中国城镇化水平 ,全面启动城市社区自治建设 ,及时推进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正是将这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变量的根本途径 。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使农民工政治参与制度化 、程序化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 ,应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适应性和凝聚性 ,才能有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 扩大 、民主政治的发展 ,才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建立了如人民代表大会 、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等制度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我国的政治体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还缺乏相当程度的自主性 、适应性和凝聚性 。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 : 人民代表大会的 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 ,如提名制度 ,确定候选人制度等 ;现有的选举制度在选举实践中没有得到 很好的行使 , 选 举 走 过 场 , 不 尊 重 选 民 或 代 表 意 愿 的 现 象 , 在 个 别 地 方 还 不 同 程 度 地 存 在 。

( 2 )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方面 :还没有直接建立起正确处理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组织与党组织的关系 ,以党包揽一切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结构不合理 ,功能不健全 ,职责不明确 ;在实践中还未真正体现\"民主自治 \"的原则 。当前我们应从多方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才 有利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程序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 ,利 益分化的趋势变得日益明显 ,各利益主体参与政治的势头呈增强态势 。所以 ,我们必须健全民主 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使公民享有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 。同时 ,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情况 ,进行制度创新 ,为农民工参与城市管理和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

  (二 )完善农民工利益政治表达机制 ,用制度安排来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1.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治格局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 、综合研究 ,通 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 、产业发展上互补 、国民待遇上一致 、改革发展成 果共享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通过了《城乡规划法 》,并于2008年 1 月 1日起施行 。这一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有重要指导作 用 ,对于城乡统筹和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维护农民工利益 、促进城乡公平 、关注和改善农村民生方面有着长远发展的意义 。当前的亲农政策对逐步化解\"三农 \"问 题 ,缩小城乡差距 ,具有实质性的现实意义 。但是从长远来看 ,这些都是治标之策 。因为 ,我国 \"三农 \"问题乃至城乡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只有通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 彻底破除城乡发展的二元制 ,从根本上理顺城乡社会关系 ,才是治本之策 。

  2.树立保护农民工利益政治表达的重要观念

  实现法治理念与农民工利益表达途径的有机统一 ,同时要求法治的基本制度中能够充分地 体现农民利益的政治诉求 ,使法律制度能够充分体现公平 、正义 、平等和自由的精神 ,使农民工与其他社会群体同样可以得到人格的尊重与权利的保障 ,使自身的价值与尊严得以实现 。民众是政治的主体 ,民意参与有利于把不同利益群体纳入到现有政治体制内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同时 ,政治参与有利于增 进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 。李普塞特曾经说 :\"建立正常的渠道使一些相冲突的利益得以表达 , \"[10]对于农民利益的政治诉求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来维护 ,因此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程序制度 也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之一 。

  (三 )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 ,我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 2 亿 ,而能够切实代表这一庞大群体的组织团体仍然没有出 现 ,工会 、妇联 、共青团等组织都只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部分地代表着流动人口的利益 。因此 可以在农民工流入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 ,并充分利用农民工中现有的自治组织 。

这样做 ,既有利于表达和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又方便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 。农民工流入地的工 、 青 、妇等社群组织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向农民工群体覆盖 。社区建设应把农民工作为重要的工作 对象之一 。探讨农民工组织化的方式 ,使他们的利益和意见能集中起来 ,便于政治参与 ,也便于 对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管理 。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 ,在现行条件下适当调整村委选 举时间 ,大规模农民流动致使农民参选率低 ,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大部分省份 把村委会换届选举安排在农闲期间 。因为农闲期间没有外出的大部分农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 力参与选举 ,但农闲期间恰恰又是流动农民外出打工的最佳时段 。这对村委会选举来说是个两 难的困境 。一般来讲 ,流动农民在外地和故乡之间往返流动有两个高峰 : 一个是\"大高峰 \",即春 节前后 (中国春节合家团圆的传统使然 ) ; 一个是\"小高峰 \",即农忙期间 (回家帮助家人收割耕 种 ) 。有鉴于此 ,建议各省份可以适当考虑将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间调整安排在春节前后 ,这样既 可使农民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也可以相应提高农民选举参与率 。

  (四 )不断培养 、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理论和事实均表明 ,受教育的程度如何 ,影响着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现代政治文明 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培训力度 ,从思想观念 、文化水平 、就业技能 、法律意识等方 面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尽快建立农民工政治教育培训机制 ,广泛地对农民工进行民主启蒙 , 引导农民工摒除落后的思想政治观念 ,破除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文化心理障碍 ,优化农民工的 政治心理 ,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民主政治的文化观念 ,在农民工中普遍树立起公民意识是农民工作 为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农民工仍存有\"臣民 \"意识 ,那么其自身的权 利就无法得到保障 ,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资格 ,更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 。

  

  作者 :何晓红 ,湖北襄樊学院政法系 (襄樊市 , 441053 )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 2008 y332 )的阶段性成果 。

  

  [1]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第 205 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5 年版 。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 ,第 305 页 ,人民出版社 , 1995 年版 。

    [3] 唐鸣 :《村委会选举法律问题研究 》,第 225 ~237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 年版 。

    [4]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第 308 页 ,人民出版社 , 1994 年版 。

    [5]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第 333 页 ,人民出版社 , 1994 年版 。

    [6] 张谋贵 :《伟大经济现象背后的边缘人 -对歧视农民工现象的思考 》,学习月刊 , 2003 年第 4 期 。

    [7] 塞缪尔 ·亨廷顿 :《难以抉择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 》,第 12 页 ,华夏出版社 , 1988 年版 。

    [8] 《列宁全集 》,第 42 卷 ,第 200 页 ,人民出版社 , 1987 年版 。

    [9]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第 332 页 ,人民出版社 , 1994 年版 。

    [10] 西摩 ·马丁 ·李普塞特 :《一致与冲突 》,第 166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5 年版 。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工 缺失 强化 村民自治 参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