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比较影像学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行X线平片检查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 其中5例可见Codman三角。8例行CT检查患者均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 软组织内见弧线样钙化、骨化影。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信号各异的骨质破坏, T1WI病变区骨松质内呈低、等混杂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高信号都有。结论 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X线平片加MRI检查应该是“黄金搭档”。
  【关键词】 骨肉瘤;影像学;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43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 是一种恶性骨肿瘤, 绝大部分为原发, 也可以继发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畸形性骨炎、受射线辐射的骨、成骨不全等, 绝大部分为单发灶。病变好发于青少年, 恶性度高, 发展快。多见于四肢长骨, 病变起源于未分化的骨的间叶组织, 肿瘤组织是一种多功能细胞, 它可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 也能形成纤维组织和软组织, 这就是影像表现上肿瘤内可同时出现骨、软骨、纤维组织的病理学基础。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骨肉瘤的影像学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6年诊治的12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本研究中患者皆为原发、单发病灶, 其中男8例, 女4例;年龄6~62岁, 平均年龄23.6岁;病程2周~6个月。患者多以疼痛或软组织肿胀来院就诊。
  1. 2 方法 12例患者行X线检查, 8例行CT检查, 6例行MRI检查, 12例患者均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CT检查常规行5 mm薄层扫描后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重建图像, 并行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观察。MRI检查常规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加做抑脂序列, 多采用5 mm层厚及间隔, 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 1 X线平片表现 12例患者中1例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 肌间隙模糊, 1例仅见少许骨膜反应及相邻部位的软组织肿胀, 1例为成骨型骨肉瘤, 见有不规则形致密影, 伴放射樣骨膜反应, 2例为溶骨型骨肉瘤, 见不规则形骨密度减低区, 境界不清, 7例为混合型骨肉瘤, 以骨质不破坏为主, 伴有不同程度的瘤骨形成, 有棉絮状, 象牙质样、针样。12例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 其中5例可见Codman
  三角。
  2. 2 CT表现 8例行CT检查患者均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 软组织内见弧线样钙化、骨化影。6例发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有成骨改变, 也有溶骨改变, 以成骨与溶骨同时存在为主, 病变区骨密度混杂, 有1例早期仅表现为骨松质区小梁结构模糊、消失;7例发现各式各样的骨膜反应, 有葱皮样、放射状、针状、单层状, 仅5例可见Codman三角。
  2. 3 MRI表现 6例行MRI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信号各异的骨质破坏, T1WI病变区骨松质内呈低、等混杂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高信号都有。肿瘤骨在T1WI、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 有5例见到肿瘤骨。发现2例葱皮样骨膜反应。6例患者, 软组织肿块和肿胀显示较好, 在肌间隙成肌束间可见片状、条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 境界模糊不清。
  3 讨论
  骨肉瘤的影像学基本表现可以归纳以下几个部分:①肿瘤骨:可以见棉絮状瘤骨, 是分化较好的骨肉瘤早期表现, 常出现在干骺端松质骨内, 密度不太高, 边缘不清;可见象牙质样瘤骨, 瘤骨致密如象牙样, 无法分辨骨结构, 病变晚期瘤骨可侵犯整个干骺端;针状瘤骨, 病变后期在骨皮质外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放射状或须状肿瘤新生骨, 粗细不均, 向肿瘤中心集中或垂直于骨皮质。②骨质破坏:早期主要表现为松质骨区虫噬状或小片状骨质稀疏区, 境界不清, 边缘不光整;病变进展快, 融合成大片破坏区, 边缘模糊, 周围无明显硬化, 病变可累及整个干骺端, 破坏骨皮质, 骨皮质破坏呈筛孔状、中断或缺损。③骨膜反应:肿瘤的成骨或破骨活动会引起相邻的骨膜反应性增生, 最常见的骨膜反应类型为葱皮样或垂直针样, 常可见Codman三角。④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病变早期就可有软组织肿胀表现, 瘤骨突破骨皮质后在软组织内可形成肿块, 肿块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 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瘤骨的钙化或骨化[1-5]。
  3. 1 X线平片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X线检查简单易行, 费用相对较低, 目前仍然是骨骼系统病变诊查的首选方法, 其空间分辨率高, 能较全面、直观显示病变的范围、肿瘤骨、Codman三角等[6], 但不少骨关节病变X线表现晚于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早期病变易漏诊, 故X线检查结果阴性, 若临床症状持续存在, 特别是青少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疼痛, 短期复查或做CT、MRI检查尤为必要, 本组有
  1例患者, X线平片仅见软组织肿胀, 但MRI检查骨松质内发现大片异常信号区, 随访证实为骨肉瘤。
  3. 2 CT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密度分辨率较高, 对于骨质破坏的敏感性更高[7], 可见松质骨小梁中断破坏, 密度减低, 骨皮质变薄或缺损, 对软组织内的钙化或骨化显示较好, 优于X线和MRI;对肿瘤骨的显示信息更丰富, CT可观察到病变早期的一些细节变化, 但特异性不高;CT空间分辨率不及X线, 在骨膜反应的全貌上显示不及X线。
  3. 3 MRI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RI组织分辨率高, 可以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像, 能较清晰显示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的毗邻、界限等[8-10], 特别是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MRI对骨松质的改变极为敏感, 可清晰显示骨松质的破坏范围及骺板受侵情况, 这方面明显优于X线和CT[9]。文献报道[10, 11], MRI增强扫描可更清楚显示病变, 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以对不典型或早期骨肉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关热词搜索:影像 骨肉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