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不仅要确保单位内部资产的有效运行,而且要避免资产的不必要流失,维护自身的资产和利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难以充分实现对资产的控制。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运行。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引言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单位的混乱,虚假会计监管的现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单位内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阐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组织确保目标的业务活动的有效实施,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确保业务单位的政策的实施,并在单位部门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以及一系列方法评价控制手段和措施。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和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单位资本利用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企业一样,行政机构内部控制可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单位要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就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用来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三、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内部资产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地对企业资产进行审计和控制,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下,行政机构可以对每个岗位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从而明确职责和职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其次,资产预算管理和资产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和管理活动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一方面可以制约各单位的资产活动;另一方面,控制管理可以合理控制单位资产,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受传统管理方式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对单位健全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单位领导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制度的设计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未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成为应付检查的装饰品, 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另一方面,一些单位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等同于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执行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与其他部门无关,于是将财务部门当成“钱袋子”,会计人员则成为“付款员”,内部控制的执行存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脱节的现象,无法达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内部控制也就缺乏有效性。
  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有其自身的业务特点的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它的根本指导,也引发了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虽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但由于不同单位具有不同的业务特点,导致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相对较弱。
  (2)缺乏详尽的内部控制细则,使得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特别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够严谨,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业务流程不清晰,使会计处理事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与实现路径
  1.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模式设计
  (1)行政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设计。行政类事业单位由于资产管理问题较少,单位业务简单,流程清晰。理想的行政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应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完善内部监督的前提下,充分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通过推进制度化、抓好资产管理关键环节(如资产配置和资产处置)的方式,弥补行政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层面上的缺口,使行政类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监督充分得以完善,并在此过程中贯穿绩效评价与风险管理。
  (2)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设计。公益类事业单位由于具有一些本类别独有的资产管理方面的特殊问题,单位业务较为复杂,专业性强,整体来讲流程不够清晰,整合起来难度很大。理想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应该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外部监管环境前提下,全面提高内部控制,对资产管理过程的基础上,并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全面整合,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实时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内部反馈机制和补充通过对公共事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机制建设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建立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则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要素内部控制机制的第一反应进行了分析,对行政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活动,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財务管理环境的流程,对财务管理的职责是明确的,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员工工资和晋升挂钩,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将延伸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与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风险管理中,必须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识别、预警、防范和治理机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如内部控制机制的制度,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了整理,并传达给办公室,在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办事处,在收入账户和发票进行管理,盘活资产,检查预付款和其他相关业务,可以帮助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早期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程序和职责的机构必须明确,使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过程,同时资产管理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单位资产管理质量水平。
  3.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提高资产核算的质量和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后,社会服务属性和经营属性、资产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资产管理模式,就要重视资产会计的质量和水平。
  (1)行政事业单位应遵循审慎、全面的原则,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工作,全面分析资产使用情况和单位资产的流失情况,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完整性。
  (2)施资产会计“权责发生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分配、使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准确计量,分期分配和折旧核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质量。
  (3)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资产会计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减值,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剩余价值。还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存货和存货进行监督,提高存货和存货的准确性,真正反映资产的价值。
  六、结束语
  总之,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体系。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 会计研究,2015(01).
  [2] 艾婕.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探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4).
  [3] 唐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中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05).
  [4] 孟献霞.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6(12).
  [5] 王娟.浅析事业单位资产重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6] 王艳艳.浅议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1(12).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模式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