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但是长期固有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模式却对农村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视角,在农村生活污水特點的基础上,分析治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缺乏长效、技术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全民动员、加强宣传,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健全管理机构机制,适时选择治污技术的建议,加强环境保护,造福千秋万代。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资金投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54-02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经济发展了,但是农村经济中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水对农村水源的污染等水污染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住建部2014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全国自然村270万个,行政村54.6万个,村庄总人口7.63亿人,仅有9.98%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1]《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统筹谋划加强治理,因此,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视角,不仅对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
  (一)农村生活污水概念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卫生间洗涤用水、禽畜养殖污水、农田污水及其他污水。[2]一方面,因为生活污水组成成分较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病原体等物质,其中又富含氮和磷,另一方面,因为洗浴、抽水马桶、洗衣机等纷纷进入农村家庭,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速度大大快于河流的自净能力,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导致其水体富营养化,极大地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1.生活污水水量小而分散。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相对单一,居民用水量低于城市居民,所以其生活污水的水量也相对较小,农村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对较为分散,其生活污水的排放也较为分散,这种小而分散的特点,使得它对环境的破坏在点滴中形成,引起关注较为滞后,也给生活污水在治理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及高昂的成本消耗。[3]
  2.生活污水排放的差异性及粗放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的差异性,使得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质存在差异性;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的作息规律,导致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时间在一天中存在差异性,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也存在差异性。由于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尚未普及,农村生活污水大多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附近的水域,生活污水排放的粗放性普遍存在。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一)治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第一,因为农村生活污水自身的特点,使得部分领导对治理重视程度不足,只重视居住地区外部环境建设,不重视污水处理的地下环境建设,[4]特别是当治理难度很大时,治理理念更加不坚定。第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中国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对治理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信心不足,甚至抱怀疑态度。第三,在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及固有观念的影响下,对生活污水的原有处理方式习以为常,认为生活污水就应该这么处理,没有必要进行生活污水处理。
  (二)污水治理投入资金缺乏
  思想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是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提供,属于政府应该承担范畴。因此,当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部分地方政府在面对高昂的治理成本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缺位,或者存在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治理设施建设,长期连续的运行、维护资金青黄不接的情况。另一方面,生活污水的治理具有投入大、见效慢、投资回报又慢又小、甚至没有经济回报的特点,因此,企业、个人等民间资本不愿介入,也陷入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能力弱、投入资金缺乏的窘境。
  (三)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体制缺乏长效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因此,中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推行由政府主导、村民配合和第三方行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5]在建设方面,一般由乡镇对所辖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向县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设计划,获批后由村民委员会委托第三方行业机构进行设计、施工。在运行维护方面,管理混乱,一部分设施处于无管理状态,一部分有人管理,但管理人员无技术不专业,管与不管一个样,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是有些污水处理设施常年无用,还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
  (四)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实用性有待检验
  中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势各有不同,因此,面对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上不能一概而论,在技术方面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都有先进的技术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是当寻找与地方相互匹配的治理工艺的时候,却是一个有待探索和检验的过程,因此,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的学习引进,需要不断地摸索与试验。
  三、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从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到有的放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环。
  (一)全民动员,强化治理意识
  第一,政府层面:强调政府在污水治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调动各级行政主管、“乡镇”村干部的治污决心与信心,明确各级政府职能职责,完善环境治污考核机制,做到有政策可依,有标准可循。第二,社会力量层面:结合治污的特性,社会力量应该是参与治理的主体之一。借助民间社会团体这个平台,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公众对污水治理环保意识的同时,引导群众养成合理减少污水排放,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除此之外,一部分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可以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经济资金层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这些都需要政府做好组织与帮助。第三,村民层面:对自己生活环境加以改善。村民应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这种高度意识的培养需要政府的鼓励与帮扶,鼓励村民积极投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让村民意识到生活污水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家乡的生存与发展。政府、社会力量、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是治污的坚实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污水 对策 现状及 治理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