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中国模式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中国美的文化模式以其特殊且鲜明的外显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世界多种文化模式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中国美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外在形态以及未来方式等方面对美的中国模式进行简要的概述,表达我对美的中国模式的认识与观点并提出自己打的建议。
  关键词:美的中国模式;儒释道;辩证思想;线条
  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中国文化模式不仅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更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加以内化,在保持自身精髓的同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而伴随着这种文化模式发展形成的中国美的模式,其自身的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以下是本人对“美的中国模式”的一些观点。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虽然哲学与艺术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两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中国艺术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支配作用。中国艺术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外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能看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子。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主要是由儒、释、道三家所组成的。虽然三家有各自的思想体系、哲学内涵有所不同,但是三家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思考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崇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天、地、人是《周易》中三个最为重要的概念,此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朴素却深刻的哲学思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性在于人心,所以尽心才能知人性,而人性乃“天之所与我者”。孟子对人与自然、人与天道的关系提升到了思想道德的层面。到了宋代时,巨儒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之所以能够被中国文化所接纳并在这一文化土壤中成长、开花结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我想也与佛教思想中反对杀生的教义,提倡众生平等的思想有重大的关系。这些思想与天人合一、仁爱等思想不谋而合。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引导下,中国艺术也追求一种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的境界。人们深入自然之中去观察、学习自然,从众生寻求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寻求各类问题的答案。无怪乎唐代的张璪告诉我们应该“外师造化”才能“中得心源”。
  二、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
  然而“师造化”是艺术家对外在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学习,在此之后还要能够进入“得心源”的个人主观体悟中才能创造出独具风格与内涵的艺术作品。“中得心源”的关键在于一个心字。面对同一客观物象,不同的创作者心中会有不同的感受,然而同一创作者在面对不同的客观景象时心中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创作具有主观能动性且逐步加强。
  苏轼最早提出了文人画概念,他曾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宋以降,伴随着文人画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创作者的主观情思在作品中显现的也愈加明显。直至齐白石才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做了最为精辟且简练的概括,齐白石说,“画画妙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也许正是这种主观与客观辨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指导着中国艺术的创作。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在面对阴与阳、虚与实、疏与密、繁与简、黑与白等诸如此类两相矛盾的客观问题时并不是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它们加以调整,使他们彼此融合并能相辅相成,由此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或许这便是是中国的艺术作品拥有独特的氛围的原因之一。
  三、独具特色的线条之美
  由于受创作工具与材料的制约,中国艺术作品往往借助线条这一外现形态来表现作品。由此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线条之美。线条在任何文化中都就有构成物体轮廓的作用。在西方,线用以制造空间和构建物体结构;在伊斯兰国家,线形成一种抽象的图案美。然而中国的线条不仅具有上述功能,它还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媒介,是表现艺术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1.在世界文化当中文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很少会像汉字这样即使交流工具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书法。正是由于书法使线条的艺术才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因为线條的多样与中国书写绘画工具毛笔、宣纸的特性,因而书法不仅有篆、隶、楷、行、草这些字体之分而且每个子的大小、笔画、结构与行笔顺序,节奏章法也是线条美的呈现。书法可以看作是中国线条之美的典型模式。
  2.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的前两条分别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是对艺术作品在境界层次上的至高追求,而骨法用笔则是对中国书画线条的要求。两者之间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要求,另一个则是技法层面的要求。然而如果想要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那么作品中的线条相应的也要达到骨法用笔的要求。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以气画线,通过调节自身的气息来控制行笔的徐急轻重与干湿滑涩,使线条具有韵律与节奏感;另一方面,在艺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线条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具有不同的气势和气氛。因而线条是中国艺术中最常见却极为重要的元素。
  3.中国的线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其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与自身的功能性使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才出现了像白描、水墨画等这类脱离色彩,单单只以线条与笔墨来组成画面的绘画作品,线条自身的审美功能可见一斑。
  四、敢问路在何方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美的模式产生了很多显著地变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二是从改革开放至今。第一段时期由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所以艺术作品中带有强烈的苏联色彩,连环画,宣传画,年画等具有政治宣传作用的艺术作品成为主流,虽然也取得了许多的艺术成就但总体依然显得比较单调乏味。第二个时期,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国的艺术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形式、风格、类型还是技法等方面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是因为伴随着改革开放,世界上各种新型的艺术类型得以再次涌入中国;同时,中国本土的艺术家们也在思考并探索中国艺术新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一部分艺术家为了追求个人名誉与经济利益忽视了原有的中国美的模式,采取了一些不恰当地方式。甚至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与行为有哗众取宠之嫌疑,对中国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好的的影响。艺术家追求个人利益本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打压其他类型的艺术,贬低本民族或自身的艺术尊严为代价。
  那么中国艺术下一步的发展道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个人的用三句话来概括:(1)以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汲取营养;(2)清醒谨慎的借鉴吸收各种外来文化;(3)既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要保持本土特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的文化著作灿若星河。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家首相应该尽可能的去学习掌握这些文化知识,大量阅读与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要真正做到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与思想性。正如《画禅室随笔》中说的那样“吾此门中,唯论见地,不论功行,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也。然普贤行愿毗卢法性,足目皆具。是为缘修,不得以修与悟,作两重也,才得意与绘画这也。”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化,可供我们选择的外来文化也更为多样。面对他们我们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对我们有益,能否与我们的文化相结合,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免产生水土不服或被完全同化的负面效果。在我们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艺术市场也日渐繁荣。这对我国艺术事业的繁荣与我国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帮助。广大艺术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保证不丢失自身的民族性。

相关热词搜索:我见 中国 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