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记忆与设计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记忆是设计发生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设计的源泉,更参与、促成设计的产生。记忆具有艺术性和主观选择性的特征,设计的产生是一个不断构思的过程,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的过程,构思的起点和发展都来自在于设计师的记忆。独特且丰富的记忆是设计师做设计时宝贵的灵感、立意来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连接设计本身与设计师过去的思绪以及感受。因此,本文从心理学及美学角度分析记忆与艺术的关系,设计源于记忆。
  关键词:记忆;设计;经验;意识
  一、設计源于记忆
  1.1记忆与提取
  人的记忆过程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编码、储存、提取。在编码阶段感官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在完成信息加工识别后,信息就会进入大脑的储存区域。记忆是感受、体验、经验、情感等元素的集合,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取、利用这些感受与体验将其符号化,以完成自己的设计创作。
  心理学中将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语言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由于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本身包含一种自我个性的思考和构思行为,而这种构思行为来自于敏锐细腻深挚的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是一种凭借身心感受和心灵体验并燃烧着丰富生动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活动方式。这一系列的形象、语言、都从设计师童年的经验开始。这些回忆与经验既是设计师的思想和个性初步形成的养分,又是在以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素材和强大的心灵敏感区。设计创作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便来源于此。
  1.2记忆与创作
  设计行为具有显著地个人特征也可以很好的佐证这一论断,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艺术创作的本源来自于本我的各种欲望,人的原始欲望都隐藏于本我之中,解决这种欲望的途径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生理需求进行释放,第二种是回避、控制,最终形成病态,最后一种是通过其它形式或行为进行转移和升华,以另一种形象表达出来,例如文学,艺术,音乐。弗洛伊德对此解释道“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发泄那些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通过艺术创作,将艺术家最为深刻的欲望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欣赏者之所以能与某些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或者被其震撼也正是来自于对自我欲望的挣扎与释放,因此每个人在经历中所获得的记忆以及感受都在这一瞬间裹挟着这种欲望向外涌现,但又由于个体经历的不可复制性激发着感官或者心理上的不同效果。
  设计师之所以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是因为他具有独立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体验。记忆,不管是与自己命运发生联系的情绪记忆、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影响设计理论形成的语言记忆,都是引发设计师将自我感受以及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中的关键且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就像属于设计师自己的资料,为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原料,随后通过对这些记忆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解构、提取、重复后复现于设计师的现实作品中,如果没有丰富的记忆储存,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记忆参与设计
  2.1记忆与设计思维过程
  记忆不仅仅是作为设计的源泉出现,记忆还无时不刻的参与、影响和指导着设计的进行。从设计初始阶段起,记忆就参与到了设计中。设计师根据设计内容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后得出最为初步的设计构思,但构思行为贯穿于设计的始终,是一种完成设计所必备的思维过程,既包含着形象思维,又包含着抽象思维,甚至某些时候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在设计作品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具体的可以说是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活动过程,尽管设计创作的构思过程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意识活动,但是构思活动毫无疑问也应该包含着设计师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无意识。这种构思必须建立在一定经验基础上,回忆正是这种立意和经验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在设计师人生历练和不断学习中的一部分构成元素,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经历或掌握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将两者进行结合转换的方式,才能从自身的记忆库中挖掘出与不同设计项目和内容最为匹配的因子。在设计师构思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不是自觉地分阶段进行而是不自觉地交错进行的。所谓创意立意,离不开生活中、具体环境中的人的情绪感受和事。在选择创意点时,设计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立意点和设计元素而不是那样的点和元素,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设计师的设计经验有重要关系,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经过长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感受体验,知识理论的不断积累和渐进循环的自我反思与认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记忆的宝贵材料绝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凭空跳出来的甚至不是以原有的记忆映像显现出来的,而是设计师在长期对生活和设计的观察中,通过语言记忆的处理和升华,进行有意识的提取得出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设计师的头脑中交错进行,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对记忆库进行提取挖掘的过程中,又会影响设计师的记忆,由此循环不断地叠加、发展,从宽度和广度上更替和改变设计师现有的回忆和理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行为的重要环节或者中心环节与设计师的回忆有密切的联系,它设计师经过长期生活实践和设计实践的积累和沉淀,是不可以用一种孤立的,片面视角看待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在设计师的审美意识中构成观念形态的设计和艺术作品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种过程具体包括对设计师记忆库中的形象记忆、语言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的选择、提炼、处理。形成主题的设计思想,最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作品和艺术创作中。要想运用恰当的设计语言,创造独特的设计作品,记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积累性,还体现在对于设计思想的理解,将设计者对世界的感受诠释于作品中,这样的作品在具有其创新性的同时更加能让使用者和观览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敬东.艺术设计方法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宋长江.论记忆即艺术.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3.
  [4]钟晨音.弗洛伊德与荣格艺术动机论的比较.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郭妍辛(1995.3—),女,汉族,籍贯:贵州省贵阳人,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记忆 关系 设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