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湘教版地理非正文内容的分类处理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在对高中湘教版地理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对于教材中的非正文内容感到十分困扰,不确定该如何处理。如果重视这些内容,那么很可能影响正文的教学效果,教学时间也可能不够;但是如果简单的略过或者不进行处理,那么编者的教育意图和这部分内容出现的意义就有待考量了。本文对高中湘教版地理非正文内容的分类处理进行研究,将教材中出现的非正文内容进行分类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湘教版;非正文内容;分类处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完善,教材方面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这也就是非正文内容存在于教材中的主要原因。而湘教版教材中更是大量存在着非正文内容,这是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科方面的能力。
  一、非正文内容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平时的所有考试,包括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察的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双基和主干知识,而在非正文内容中,这些考查内容几乎不会出现。所以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轻视心理。但是从高考的出题趋向来看,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非正文内容中可以得到体现,而学生确实茫然不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非正文内容的重要与否有着清醒的认识,即既不能完全将重心放在非正文内容上,又不能忽略这些内容的重要性。
  二、非正文内容的分类
  高中地理教材的非正文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阅读材料和活动材料。这两者按作用分,阅读材料可分为四类:问题引入型和正文说明型、正文补充型和正文实例型。活动材料按可分为三类:计算型活动,实践型活动,开放探讨型活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依据就是《高中地理考试说明》,所以在对教材中非正文內容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上得符合这个说明并开展教学。
  (一)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设立大体上说目的就是为了扩充学生的学科知识,但是其下属的几种分类目的却各有些许不同。
  第一类新问题引入型阅读,这类型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材料拉引入新内容,例如在必修I中P6的探索宇宙,这个材料的出现不至于使新内容出现地过于突然,并且也能增加学生对这部分新内容的兴趣,对于这些内容,除了高考有这种方向性之外,平时的所有考试都不会去考查它,所以这个时候兴趣成了唯一引起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处理时,宜力求简单,不可大书特书而打消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把时间节约下来,又达到了目的。宜由教师结合材料提出问题,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内容。
  第二类正文说明型阅读,这类型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材料对正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扩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种类型在平常的考试过程中经常是考题设计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要重要一些,所以教师在处理时应该较为详细的讲解,甚至要求学生进行强化练习。
  第三类正文补充型阅读,这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材料来将正文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出现的,而作为学科知识有需要学生知道的部分。显然这部分学科知识没有出现在正文,说明它们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并不强,在各类考试中也很少作为考察内容。但是有些学科知识是作为常识知识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简单引导学生去阅读,补充一些知识,然后将一些错误的观点纠正就可。
  第四类正文实例型阅读,这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材料来验证说明正文的理论,如必修I中P15的磁暴,而案例教学的内容在这方面也可以完美的体现。这种所谓的案例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正文更加容易理解,因此这说起来重要,其实根本不会让学生全部掌握,它对重点起到了强调作用,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几率很小。所以在处理时教师需要把这些实例的规律找出来教给学生,对案例本身应采取淡化的态度做法。
  (二)活动材料
  这里的活动材料指的是一种活动体验的步骤指向,其建立的目的依旧是为学生扩充学科知识,理论上来说应当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但实际上教师还是要从大体方向上指导学生来完成,使得学生不至于跑偏并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这个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科的趣味性,提起学生的学科兴趣与能力。
  第一类计算型活动,这类活动将知识产生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必修I中P6的关于光年的活动,这个过程也帮助学生将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树立起来。这个活动不像老教材一样直接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明白科学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通过严谨的科学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的,在这同时也把一些简单的学科方法交给了学生。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在处理时,应该把这个活动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计算,获得结果。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对这个地方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第二类实践型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材料大量存在于教材中,当然也能体现新教材主体思想的内容。但实际上,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几个学校能把这些实验真正让学生去亲手做,学生也就没有亲身实践的体会,一些教师可能会利用简单的教具来展示实验的过程与目的,虽然效果一般,但聊胜于无。如果连这个条件都不能满足,那教师只能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以此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虽然没有了真实的实践过程,但教师决不能把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活动材料一般不可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因此教师只要把指导工作做好,就完全可以把这个活动当作研究性课题的形式交由学生在课下去自主探究。
  第三类开放研讨型活动,该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思考能力及观点,并且对于这个观点可以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来解释或证明, 观点本身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将学生的思想与语言表述向专业化方面培养,与其他活动一样,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进来,全权交给学生处理,但最后的教师评价一定要有,否则这个活动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不起作用。
  三、结语
  教育改革现在仍然在不断的进行当中,如何处理新教材的非正文内容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探索而不断的前进。
  作者简介:童飞婷(1987-),女,浙江宁波市,名族,汉族,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方向:高中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渝生.浅谈教学中的形象思维[J].教育园地,2007-04-19
  [2]周亚秋.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动”内容的再认识[J].科教文汇,2008年05期

相关热词搜索:地理 高中 内容 研究 分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