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摘抄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与地坛摘抄与赏析篇一: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课堂练习(2011-12-8)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课堂练习(2011-12-8)

九 年 级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liú shì,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

fányǎ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

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C.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推拿》的作者毕飞宇接受颁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

D.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有关业内人士曾表示,苹果公司能否渡过难关,就在于乔布斯积极肯定的态度。

B.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逐步上升到一个产业化阶段。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反面论证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内外两方面原因是:

?《出师表》高度概括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临危受命),表达与先主患难与共的深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博大胸襟和高尚风格的句子:

?我国古代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很多,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九下课本上的除外):

5.名著阅读。(6分)

(1)英国作家所写的《格列佛游记》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 、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2分)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18世纪初期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 ①请概括写出其中一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20字以内)(2分) ........

②作家在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慧骃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贪婪、残暴、懒惰、邪恶的畜生。那么“慧骃马”的品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写出两个方面)(2分) ..................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背景资料:2010年8月31日,我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帮助企业志愿减排为主题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京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这是进一步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积累碳汇、减少碳排放为主的植树造林和其他公益活动,推进民间增汇减排实践的重要举措。

【活动一:资料搜集】《哥本哈根协议》确定的“节能减排”的议题直接关系到地球未来气候的走向,不少民间(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我与地坛摘抄与赏析)组织及个人也在为之努力。请根据《气象物候》专题中所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提倡节能减排,有哪些益处?(2分)

(2)古人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和对生活的观察,早就发现了物候这一现象,并在许多诗文

中有所探究和反映,请你写出两句与气象物候有关的古诗词。(2分) .................

【活动二:口语交际】

(3)你所在的班集体积极响应社区发出的 “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款的倡议,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而你的同桌小王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认为“节能减排”该是企业的事情,请你来劝劝他。(4分)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张舜民的《卖花声①》完成第6题。 (6分)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②。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③。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①作者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坐罪谪监郴州(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 赋《卖

花声》二首。

②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此处指屈原。

③“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7.(1) 与《闻雁》中“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意境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1分)

(2)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进行赏析。(2分)

(3) 结合全词内容,说说该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8一11题。(14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注】①干:冒犯。 ②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③士之甚,勇之甚: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④事:侍奉。 ⑤亏:损耗。 ⑥蔡昭公南朝楚: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 ⑦囊瓦:楚国的丞相。⑧用事:兴兵(伐楚)。 ⑨伐:攻打。 ⑩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 ?子:你。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身干阖闾( .

③子胥将卒六千人( . ) ②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 . )

))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⑩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

A.报先帝而忠陛下 B.可计日而待

C.登轼而望之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伍 子 胥 父 诛 于 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

译文: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1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伍子胥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向“天宫”迈进》 一文,完成12—14 题。(10 分)

①“天宫一号”升空,举国振奋。“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②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如果把天宫一号比作鸟儿,那么飞行器要像鸟儿那样轻松地飞遍千山万水并在空中变换各种飞翔姿势,就得靠资源舱了。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度较大。

③航天器飞行速度大致7000m/s,而音速是340m/s,也就是说,作为航天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

22至23倍。目前,“嫦娥二号”已经进入著名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并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科学探测数据。而天宫又能飞多远呢?据有关资料,从月球飞到L2点所耗费的燃料小于1000m/s,但从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地方,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大约需要燃料3000m/s,从燃料上说,“天宫一号”只能待在地球附近了。

④我国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12.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3 分)

()→()→飞行速度和距离→()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第③段中加点的“大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四)阅读《从积累说起》,回答15~17题。(10分)

从积累说起

①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满腹经纶,出口成诗。很多人对他横溢的才华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纸条上写几下,而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待到有人打开那个布口袋时,发现里面写的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从这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累”。 ②古今中外,大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

③元末明初,陶宗仪在教学之暇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刻于叶上,放于瓮中。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他将叶上的文字摘抄整理,完成了长达三十卷的《辍耕录》。

④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为从事文艺创作,总是随身带笔记本将所接触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及各地风土人情摘抄下来,使其底蕴丰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贾兰坡很注意收集资料。文革初期,他辛苦收集的资料却被毁弃一空。1969年,他又开始重新收集,善于积累使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将一生精力用于科学,他是在书桌上逝世的,临死时仍握笔摘抄,他以勤奋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何为天才?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只有积累者迈着坚定不移的脚步,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⑤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就必须研究、积累,就必须研究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经验。总之,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⑥鲁迅说过,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断地积累材料,积上十年,终可成一学者。但积累不是来者不拒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吹毛求疵到鸡蛋里去挑骨头,积累需要眼光,需要判断,然后才能投沙拣金,去粗取精,从而真正学会积累。 ⑦积累靠勤,靠恒。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挫躁,只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了,你才会领悟到积累的真谛。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了相当长的时间;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的昨天叫立足,积累的今天叫进取,积累的明天叫成功。

⑧让我们懂得积累吧!要知道滔滔大海来源于雪山的一滴滴水珠,茫茫林海出自一根根小苗,高高大厦起点于一块块

砖瓦。生活因积累而精彩。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证明中心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积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尝到过积累的甜头吗?请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并写出

一句有关积累的名句(文中的除外)。(4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散文阅读理解,完成18~21题(20分)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里,史先生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8.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我与地坛摘抄与赏析篇二:我与地坛教学案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设计山东冠县武训高中 么子响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解开“我”与“地坛”两者之间的关系,领悟史铁生“荒芜冷落——生机盎然——活力永存”的心路历程。

2、能力目标:学习史铁生在此文本中采用的语言形式,期待今后作文中运用之。

3、思想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要好好地活着。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解开“我”与“地坛”两者之间的关系,领悟史铁生“荒芜冷落——生机盎然——活力永存”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学习史铁生在此文本中采用的语言形式,期待今后作文中运用之。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自主找出史铁生的心路历程,教师不断启发和点拨。同时让学生们不断训练句式的表达,以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

教学过程:

一、由海子诗歌《活在珍贵的人间》导入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容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所有,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如是说。但有时当我们身处险境和绝望境地的时候,我们似乎也有一种逃离与消沉,那么人应该怎样活呢?本单元的课文告诉我们答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史铁生是怎样最终对生命的阐悟与释然的呢?教师板书课题:我与地坛。

我们来看看史铁生与地坛是怎样地联系在一起的呢?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初步感知,整理基础

今天我们学《我与地坛(节选)》,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条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请大家花几分钟默读这篇文章。(对照词语手册中的生字词注音)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请大家说说,残废了的史铁生最后为什么没有选择死?(以此问题理顺全文总思路) 教师明确:(1)、求生的本能。(2)、在地坛中思考了“要不要死”“为什么生”“应该怎样活”三个问题。

2、教范读第六节。(强化记忆,为下面的学生朗读作铺垫。) 最后得出结论:

“要不要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为什么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怎样活”——在地坛中得到启示。

3、怎样理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教师明确: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悲痛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领悟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迎必然降临的节日。

三、研读文本,品味语言,领会深意

(一)、史铁生为什么选择了地坛?(以此问题,引出学生对于两者共同点的思考,并且也顺带引入了史铁生的个人介绍。)

明确:史铁生之所以选择地坛而不是天坛之类,那是因为他跟地坛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此时,史铁生这个人的遭遇,正如同被冷落的地坛一样,都是荒芜的,在感情上觉得是被社会遗弃的,两者在精神上是共通的。

出示幻灯:

史铁生的个人遭遇:

从小生长在北京城。

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

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

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站立起来。

(二)、

1、地坛的景物有些怎样的特点?它们都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明确: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总结:荒芜的,古旧的,被人遗弃但生命依然顽强的。比如“剥蚀”了“浮夸”,“淡褪”了“炫耀”,最终留下了生命中原生的真正属于本质性的东西。

2、史铁生在地坛里看到哪些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生命意识?

教师明确:

(第五自然段中: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停。

总结:这个世界里没有苦痛的意识,生与灭,动与静,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3、朗读六个“譬如”章节,品味语言,感悟心灵。

教师明确: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

映照得灿烂;

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

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

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

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

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

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总结:如果说第五段的景物史铁生还是带着苦闷在看,那么这六个“譬如”中的苦闷,

怕是已经少很多了吧。感情色彩已经发生了变化。

4、从这六个譬如中我们来感受史铁生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这些句子相当有艺术性,而且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也是别出心裁的,

比如雨燕把天地叫喊得苍凉,暴雨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

再比如,味道是熨帖而微苦的,等等,这些新奇的搭配,放到试卷上,叫病句,

放到作品中,那就叫文学。史铁生的语言是一种繁复的美。可模仿。

5、史铁生对死这个问题最终想通来自对自然的启发、自己的思考,但还有一种最重要的因素是母亲对他的影响。试着阅读写母亲的部分,思考:文章标题是“我与地坛”,但第二部分是写母亲,母亲与地坛之间又有着什么共通的东西呢?

教师明确:大地是母亲,母亲是大地。

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母亲是我生命的依托。

地坛历尽沧桑,母亲饱受磨难。

地坛沉默,母亲不语。

不但作者与地坛有相似性,母亲与地坛也有相似性,由此看来,第一部分不仅仅有铺垫的作用,作者也赋予了地坛以更多的内涵,荒芜的陈迹处处散发着生命的火花,闪耀着灵性的光辉。“我”、“母亲”、“地坛”三个“意象”组成了这样的“意境”:风风雨雨中,地坛安详而忠实地等候着我;日日夜夜里,母亲焦灼而惊恐地牵挂着我。

地坛给了我生命的不屈意志,也见证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作者正是通过感悟地坛而解读母亲。

6、“哀莫大于心死”,但就本文而言,却是“痛莫大于心不死”,你看,儿子的不幸遭遇带给母亲深深的伤痛,母亲的过早去世留给儿子阵阵的苦痛。尤其令作者痛悔不已的是,母亲活着的时候,时时刻刻为他惊恐而担忧;而当他渐渐地走出阴影,并且取得能让母亲欣慰的成就时,母亲却在49岁的年龄上告别了人世——“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对普通如我们一般的读者来说,阅读《我与地坛》,更能产生共鸣、产生强烈震撼的或许正是第二部分。是的,孩子的每一次自由都是母亲无尽的担忧,儿女的每一份磨难都是母亲加倍的伤痛。

四、作业示范: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

是能够一次性解 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已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1.请从选段中找三个字来概括史铁生思考过的三个人生问题。(3分)

生、 死 ▲ ▲

2.关于出生和死亡的问题,作者思考出什么样的结论?请分别摘抄原文一句话来回答。(2分)

明确: 出生“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或者“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请综合两段文字简要回答常到园子里去的原因。(3分) 明确: 园子使我从绝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园子让我懂得怎样去生活,园子是我的精神家园。

4.下面是对两段选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二项是(2分) ( A D)

A. “这样想了好几年”中的“这样”是指“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B.作者在地坛里终于弄明白出生和死亡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人只要顺其自然就行,这种想法带着宿命论色彩,是消极可悲的。

C.“怎样活的问题”“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魔鬼比喻这个问题消耗人的精神和

体力,恋人比喻这个问题让人心情愉快。

D.对于“怎样活”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列举了地坛里的种种景物,从它们身上获得启迪,这样写显得含蓄有味。

五、总结全文。

史铁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在想通了好好活下去以后,他把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寄托在文学上面,请看他的辉煌成绩: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笔记》;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

我与地坛摘抄与赏析篇三: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课堂练习(2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课堂练习(2011-12-8)

九 年 级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liú shì,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

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C.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推拿》的作者毕飞宇接受颁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

D.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有关业内人士曾表示,苹果公司能否渡过难关,就在于乔布斯积极肯定的态度。

B.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逐步上升到一个产业化阶段。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反面论证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内外两方面原因是:,

?《出师表》高度概括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临危受命),表达与先主患难与共的深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博大胸襟和高尚风格的句子:

?我国古代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很多,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九下课本上的除外):

5.名著阅读。(6分)

(1)英国作家所写的《格列佛游记》 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 、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2分)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18世纪初期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

②作家在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慧骃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贪婪、残暴、懒惰、邪恶的畜生。那么“慧骃马”的品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写出两个方面)(2..................

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背景资料:2010年8月31日,我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帮助企业志愿减排为主题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京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这是进一步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积累碳汇、减少碳排放为主的植树造林和其他公益活动,推进民间增汇减排实践的重要举措。

【活动一:资料搜集】《哥本哈根协议》确定的“节能减排”的议题直接关系到地球未来气候的走向,不少民间组织及个人也在为之努力。请根据《气象物候》专题中所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提倡节能减排,有哪些益处?(2分)

(2)古人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和对生活的观察,早就发现了物候这一现象,并在许多诗文

中有所探究和反映,请你写出两句与气象物候有关的古诗词。(2分) .................

【活动二:口语交际】

(3)你所在的班集体积极响应社区发出的 “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款的倡议,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而你的同桌小王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认为“节能减排”该是企业的事情,请你来劝劝他。......(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张舜民的《卖花声①》完成第6题。 (6分)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②。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③。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①作者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坐罪谪监郴州(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

赋《卖花声》二首。

②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此处指屈原。

③“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7.(1) 与《闻雁》中“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意境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1分)

(2)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进行赏析。(2分)

(3) 结合全词内容,说说该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8一11题。(14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注】①干:冒犯。 ②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③士之甚,勇之甚: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④事:侍奉。 ⑤亏:损耗。 ⑥蔡昭公南朝楚: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 ⑦囊瓦:楚国的丞相。⑧用事:兴兵(伐楚)。 ⑨伐:攻打。 ⑩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 ?子:你。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身干阖闾( .

③子胥将卒六千人( . ) ②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 . )

))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⑩⑧⑨⑥⑦④⑤①②③?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

A.报先帝而忠陛下 B.可计日而待

C.登轼而望之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伍 子 胥 父 诛 于 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

译文: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1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伍子胥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向“天宫”迈进》 一文,完成12—14 题。(10 分)

①“天宫一号”升空,举国振奋。“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②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如果把天宫一号比作鸟儿,那么飞行器要像鸟儿那样轻松地飞遍千山万水并在空中变换各种飞翔姿势,就得靠资源舱了。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度较大。

③航天器飞行速度大致7000m/s,而音速是340m/s,也就是说,作为航天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22至23倍。目前,“嫦娥二号”已经进入著名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并从172..

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科学探测数据。而天宫又能飞多远呢?据有关资料,从月球飞到L2点所耗费的燃料小于1000m/s,但从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地方,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大约需要燃料3000m/s,从燃料上说,“天宫一号”只能待在地球附近了。

④我国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12.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3 分)

()→()→飞行速度和距离→()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第③段中加点的“大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四)阅读《从积累说起》,回答15~17题。(10分)

从积累说起

①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满腹经纶,出口成诗。很多人对他横溢的才华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纸条上写几下,而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待到有人打开那个布口袋时,发现里面写的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从这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累”。

②古今中外,大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

③元末明初,陶宗仪在教学之暇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刻于叶上,放于瓮中。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他将叶上的文字摘抄整理,完成了长达三十卷的《辍耕录》。

④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为从事文艺创作,总是随身带笔记本将所接触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及各地风土人情摘抄下来,使其底蕴丰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贾兰坡很注意收集资料。文革初期,他辛苦收集的资料却被毁弃一空。1969年,他又开始重新收集,善于积累使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将一生精力用于科学,他是在书桌上逝世的,临死时仍握笔摘抄,他以勤奋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何为天才?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只有积累者迈着坚定不移的脚步,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⑤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就必须研究、积累,就必须研究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经验。总之,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⑥鲁迅说过,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断地积累材料,积上十年,终可成一学者。但积累不是来者不拒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吹毛求疵到鸡蛋里去挑骨头,积累需要眼光,需要判断,然后才能投沙拣金,去粗取精,从而真正学会积累。

⑦积累靠勤,靠恒。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挫躁,只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了,你才会领悟到积累的真谛。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了相当长的时间;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积累的昨天叫立足,积累的今天叫进取,积累的明天叫成功。

⑧让我们懂得积累吧!要知道滔滔大海来源于雪山的一滴滴水珠,茫茫林海出自一根根小苗,高高大厦起点于一块块砖瓦。生活因积累而精彩。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证明中心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积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尝到过积累的甜头吗?请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并写出

一句有关积累的名句(文中的除外)。(4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散文阅读理解,完成18~21题(20分)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里,史先生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8.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3分)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3分)

20.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出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1.读完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 .......

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4分)

三、作文(60分)

今年9月1日,全国⒉6亿名中小学生组织观看了由教育部与央视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今

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现场,成龙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时几乎落泪:“我小时候认为的幸福就是能夹到菜吃。”邓亚萍以她的经历讲述的幸福是:“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于丹老师深情讲述了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法网冠军李娜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总结出幸福来自于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据悉,教育部也专门发文要求全国中小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倡导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是为明天幸福奠基,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在努力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

关于“幸福”,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体验,请以“ 幸福”或“幸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任选一题,将题目补充完整。 ....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4分)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我与 赏析 地坛 我与地坛好句摘抄赏析 我与地坛摘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