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美文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山水的美文篇一:描写山水风光的作文

描写山水风光的作文

描写山水风光的作文(一)

人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直到去年暑假,我才得以有幸去到桂林,饱览了一番桂林的山水风光。

要说起桂林,最有名的地方莫过于漓江了。漓江的水,不比西湖的秀丽,不够长江的雄伟,更比不上黄河气势磅礴,但我却觉得它是最美丽的。我们去年去桂林,就船游了一次漓江。

那时还是早上,云雾还没有散尽,我们就出发了。漓江两岸山恋起伏,奇峰怪石数不胜数,山谷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蒙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更加朦胧、神秘了。这漓江好像一条绸带,在山峰间蜿蜒盘旋。远远望去,江面波光粼粼,近看江水又绿得出奇,像一块无暇的翡翠。仰望两岸的高峰,峰上云雾缭绕,山谷曲折蜿蜒,像一条带子从云间飘落下来,还有一些稀散的小草星星般点缀其间。船慢慢行进突然,太阳出来了,云雾散尽,青山绿水现出了自己的倩影。

一座座屏风般的悬悬崖峭壁上,涂抹着七色的彩霞,赤橙黄绿青蓝紫,像给山谷化上了五彩缤纷的浓妆,真是美不胜收。漓江也现出了它的秀姿,它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咦,前面不是象鼻山吗?象鼻山就像一头大象伸着长长的鼻子在喝水,真是鬼斧神工,让人赞叹不已。

啊,桂林山水真是名不虚传,我也算是不枉此行了。桂林,我爱你!

描写山水风光的作文(二)

我爱我家乡的山山水水。因为这里的山非常美丽,这里的水清彻见底,每一天我都陶醉在里面。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我睁开双眼,就听见小鸟在窗外快乐的唱了起来,我走到阳台,就闻到了花香,塘里粉红的睡莲也从睡梦中醒来,低头的向日葵也重新抬起了头,向太阳公公问好,太阳花也这里黄、那里红的灿烂的笑了起来。我走在树林中,呼吸着树木制造的新鲜空气,夜雨之后能闻到草泥的芳香,小鸟欢乐的唱着歌。走着走着,到了视野宽广的土地,从这里往远处看,真是壮观,一些水从石缝里跑出来,成了一条小溪,小溪两旁有许多小石子,时不时能拾到卵石、奇怪的石头。站在溪边,只见溪水清彻见底/淙淙向远方流去。山上长满了小草,好像是大山的一层草绿色的地毯,仔细地看,还绣着小花呢。

山上还有树木,有的叶子还是红色的。绿色的树叶绿油油的,苍翠欲滴,从远处看山上又红又绿的,真是神奇呀,多伟大的大自然画家呀!中午,虽然太阳有点大,但是还是不能阻拦住我观景。我走到了一块大草坪,我就放起了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呀,好

像和蓝天上的白云做游戏。

当夜幕低垂时,我玩够了,走向了回家的路,我发现池塘里的睡莲慢慢地合拢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有夜虫啾啾的低鸣,那是它们开始准备晚上的音乐会了。

我永远爱>我的家乡。

描写山水风光的作文(三)

不知何时何地,我喜欢上了那碧绿的苍山,清澈的山泉。见到它们,我便恋恋不舍,不想离去??这次去云台山,使我仿佛到了仙境,如鱼得水般地,我爱上了那青翠的山,那清幽的水,还有那快乐的人??

云台山之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山、水、人的完美结合,远看,山仿佛一朵发黑的云彩,它是那么高,那么大;近看,漫山遍野都被绿色笼罩着,那绿色呀,沁人心扉: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数不清的绿组成了这美丽、可爱的山。红石峡是由许多砂岩组成,在那坚硬的山石中,小草、树木挤开岩石,那美丽的绿色,涌进了幽静的山谷,涌进了清清的水池,也涌进的人们的眼睛,使人们如痴如醉。 爬山是辛苦的,但想到它们那种坚强的精神,这点努力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我喜欢高高的山,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清幽的山泉,在山的缝隙中,山泉流了出来,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了这清凉的山泉,它们吸天地之灵气,又把清凉带给了大地;它们汲日月之精华, 又把甘甜带给人们。那清凉的水啊,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凉爽。

在这种环境中,每一处都是欢声笑语,每一处都充满阳光,没有雾时,千山一碧,有雾时,则云雾迷蒙,山连山,水接水??

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两天的时间眨眼而过,恋恋不舍中,我只能说:“再见??”

山水的美文篇二:我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文情怀

我国古代山水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摘 要:山水文学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份值得我们重视的宝贵遗产。古代士人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山水文学展现了士人的情感世界,寄予了士人的精神希冀。表现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文情怀,可分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积极入世渴望一展抱负的处世情怀;受佛教影响进入自由无碍的安乐境界的厌世情怀;源于道家文化主张清静无为的出世情怀。

关键词:中国山水诗词 人文情怀

中国的山水文学,滥筋于先秦。自有了题山咏水的名篇佳构起,我国的山水文学,就犹如一股不绝如缕的清亮溪流,一直晶莹剔透,流淌至今。文人们流连钟情于山水,山水也因有了文人的行吟题咏而更加妩媚清灵,这正是山水与文人能从古代走到今夭的原因。山水陶冶了文人的性灵,文人在山水的濡染中增长了才情。文人们礼赞山水,礼赞自然,礼赞生命;山水钟灵毓秀,百态千姿,万种风情,正好成为文人们娓娓的心音传真。二者龙凤双飞,相辅相成。当我们穿过山水文学里一诗一文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中国的山水文学,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文情怀。历来的中国知识分子较西方的知识分子更重山水精神。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把山水作为人格修养或寓心明道的象征有关。孔夫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说影响甚远;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以生命自由与自然的和谐为美的人生也是许多人的精神寓所,特别是文学艺术家们。当我们穿过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综观我国古代山水诗词,其中大致流露出作者的以下三种情怀。

一、 入世情怀

几千年来,孔孟的儒家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们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因此他们热心从政,以功业自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响亮宣言,充分表达了汲汲于用世的坚强信念。

积极的入世精神,总是与雄浑苍茫的生命搏动的景象联系着。智水仁山乃是对人类生存及宇宙本体更深入的体验和认知。孔子临流的叹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道出了时间的不息运动和空间的无限与永恒,从而反观人生苦短,有人本的悲枪感;而那种因此激发出的建功立业的千里之志,更见其壮烈。这种悲枪而又雄壮的山水精神,是支撑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行程的一份强力。 这种积极入世渴望一展抱负的思想生动体现在古典山水作品中。诗仙李白一生眷怀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业。杜甫的抱负亦不同凡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孜孜以求的宏伟志愿。即使被人视为隐逸诗人的孟浩然其实也是身在江湖,心怀魏阙,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景象,磅礴的气势中亦不自禁地流露了诗人“端居耻圣明”的欲一登仕途的迫切心情。在这里,古代文人们积极入世的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追求功名富贵,而是安社稷、济苍生,即儒家的“达则

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

而在这些入世情怀中,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报国无门的爱国惆怅,怀才不遇的感慨等等,都使得诗人寄情于山水,借物抒怀,从而成就了一篇篇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

朝代的更迭,国家的沦亡,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飘泊。诗人也不能幸免。在乱离中,即使来到了名山大川往往触动起忧国忧民的感情。杜甫有《愁》诗一首云: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冷冷非世情。

盘温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 人今罢病虎纵横。

这是社甫因“安史之乱”,避难夔州时所作。诗中充满对渭水秦山的故国之思。可是,关山远隔,亲朋固旧消息全无。何时恢复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全都遥遥无期,自己归期也很渺茫,只好对着江边的青草以及独树的花朵发呆发愁。切骨的思念,使人愁苦难忍。李白虽然比较旷达乐观,但对这种四分五裂的局势,有时也“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忧心冲冲,夜不成眠。

南宋偏安江左,当权者苟且偷安,复国无望。使许多有报国之心的仁人

山水的美文

智士,或赋闲在家,或老死林下。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人无不哀伤愤激。张孝祥荆州登城楼北望汴京时写下这样的词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问挥泪向悲风。

无所作为,只能“酒阑挥泪向悲风”,满怀惆怅,向北而泣。

张元干也写道:

群盗纵横,逆胡猖撅。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抵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沙龙,泣孤臣吴越。

为国出力,只能想想而已,被俘虏的徽、钦两宫,生死不明。而南宋的当权人物一味歌舞升平,无心复国,不顾北方沦陷的百姓。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就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在梦中都想为恢复中原献身。可是无人赏识,只好把自己的壮心,“付与百川流”! 陆游更加忧愤深广: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他早以身许国,“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但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早年的从军,为复国出力,而换来的却是“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自己年岁又高,再也不能驰聘疆场,这是多么使人悲枪啊!

遭受着国破家亡痛苦的李清照也写道:“只恐双溪舫锰舟,载不动,许多愁。”离乱的时代给人造成的忧患实在太多了。

元人灭宋的时期,更是兵火连年,哀鸿遍野。许多文人沦落下层,饱经离乱之苦,心灵受到种种创伤,忧患意识油然而生。南宋末年的诗人汪元量反复吟诵的是:“千古伤心南渡

曲,一襟清泪北征诗。”他经过渔关古战场,满目荒凉,山河破碎,悲愁不已。他写道: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

绿芜通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孟。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兵败之后,山河破碎,乌云蔽日,秋风乍起,思气逼人,冥冥中似有孤魂野鬼在哀哭。登上秦岭,诗人又写道:“峻岭登临最上层,埃漠漠草棱棱。百年世路多翻复,千古河山几废兴。”改朝换代,百姓催难,诗人感同身受,唱出悲歌。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在一首曲子中写道:“咫尺的夭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则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国破家亡,骨肉离散,使人痛心。张养浩有一首《憧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渔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阔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实情。作为时代弄潮儿的诗人,他们感觉敏锐,感受至深,心灵上承受着时代所造成的灾难最重。

二、 厌世情怀

老庄的道家思想与孔孟的儒家思想,几乎是中国文人的两条精神支柱。因时代背景及个人际遇的不同,他们或消极遁世,主张清静无为,或积极入世,渴望大有作为。当人生道路,尤其是仕途遭遇挫折时,隐士便产生了,他们往往委身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和谐静美的山水中平息争胜之心,实现自我疗伤和心灵净化。

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当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由于个性高洁,他与浑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毅然辞官回家,过上隐居归耕的田园生活。因此,他在《饮酒》(第五首)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种厌恶官场、遁迹山林的思想在古代文人思想中具有普遍性,在山水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堪称此类山水美文的典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从段首“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享受自由的轻松惬意!“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水是那样清澈、透明,如作者的心境。“异水”如是“,奇山”更富情趣,苍翠连绵的青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空山幽谷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简直是一支大自然的交响曲。以至于陶醉在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中的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鄙弃功名利禄之心跃然纸上。

山水景物或雄奇、或清幽,令人或悟道、或发幽思、或惊心动魄,或生闲适之情,于是美在扣人心弦中产生。最早的隐士,很难说是为了欣赏山水的美而隐居的,但后来的隐士又的确迷恋、陶乐于山水。隐士居处于山水之中,犹如进入了大自然的宝殿,大自然把它珍藏的瑰宝首先向最接近、并能感受它的人们展示了出来:名山大川,茂林修竹,清涟绿筱,澄湖静波,急湍奔流,兰窄江汀,奇峰怪石,闲帕烟云,幽泉深壑,奇花异草,禽兽虫鱼??。本来,这些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自然宝库的大门也未曾对人类关闭,然而除了隐士之外,其初期又有多少文化人那么深入去发现、去开发它的美呢?又有谁能象隐士那样从容地观察、体验得细致入微?当然,山水审美意识形成和山水美景被发现之后,都成了人类共同的财富。

诗人不仅在开发自然山水方面有突出的贡献,隐逸生活自身的内容和情趣也为山水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诗人常常把它们水乳交融地联系起来歌咏。如皮日休《李处士郊居》:

石衣如发小溪清,溪上柴门架树成。

园里水流绕竹响,窗中人静下棋声。

几多押鸟皆谙性,无限幽花未得名。

满饮红螺诗一首,刘祯失却病心情。

自然环境与窗中少、的闲适之情和谐一致,天然成趣。又如辛弃疾《丑奴儿》词:“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干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山水景物与隐逸的生活情趣结合得天衣无缝。隐逸生活中如负薪危峰,垂钓清江,策杖水洲,荷锄芝岭,栖霞饮露,卧石观云,松根共酒,洞口弈棋,操琴空山,行吟潭影,寻幽访友,探奇览胜,筑庐造舍,饲鹤种梅,等等高人逸士的超迈行为,大量进入了山水文学作品,展现出山水的钟灵毓秀,清奇超越,使作品具有超凡脱俗、高标逸致的格调。渔隐、樵隐、耕隐等是隐逸生活中常见的方式,在山水文学题材中长写不衰。

三、 出世情怀

出世情怀亦可称傲世情怀,此类文人,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他们借道家的飘逸与豁达,保存了人与大自然的感情。道家极端个人主义的遁世思想,表现在他们的山水诗文意象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切都是出世者飘逸宽朗人格精神的体现。这类人,仿佛武打小说中的大侠,身上有一股豪然之气。他们名曰出世,远离人间烟火,实际上却是享世,在青山绿水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与佛学禅理沾染极深的文人一样,他们也不关注现实人生,但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这一点上.又比信佛的文人进了一大步。他们也不象芸芸儒生,时时注重

与现实人生的处世态度,尽量委屈求全,过多计较个人的得失,被动地接受自然风景。他们在自然山水中充分享受人生,主动地寻求山水中的乐趣,看似出世,但其性灵却在山水自然中得以放纵。常常以宇宙的博大永恒来视出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表现出无所拘缚,无须执着,任性适意,逍遥自如的人生境界。他们以庄子《齐物论》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悟境,来俯看人间灯火,自然会超逸豁达,无所拘约,深深体悟到无限的宽朗与自由.他们写大自然山水之妙,在于清淡、娴雅,无论春满北国,还是夏游记趣,无论秋野拾零,还是冬日漫游,大自然万水千山中的风云变化,都反映了丰富的人感情世界。发现自然的生命,领略人生的哲理,汲取道家的精神,这是一种人格的宽朗和自由。在张志和、朱敦儒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见道家思想在我国文人心中的份量。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诗人向我们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而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瞒,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按排,领取而今现在。”表现诗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安于现状的状态。

然而,说到傲世,我们有不得不说一说那些个虽然遭受挫折,却依然能傲然于世,潇洒豪迈的诗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作于黄州时期,当时词人生活困窘,政治压抑,前途未卜。在这种阴暗沉郁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却能在雨中悠然自得,从容不迫,并触景生情,因情悟理,写下了这首潇洒狂放的词章。起调的“穿林打叶”之声,显示出风雨来势凶猛,可作者却以“莫听”二字点明狂风骤雨不足萦怀,因为此刻在沙湖道中的他,正“竹杖芒鞋”神情自若,吟啸而来。“何妨”两字,轻松俏皮,体现出作者勇于挑战的精神。“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感觉,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情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漫步在烟雨迷蒙的崎岖旅途中,任其自然,毫不在意。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无晴”饱含人生哲理意味: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必在意?纵观全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在人生风雨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卓然前行的独立形象。

总之,山水对于中国古代士人具有极具重要的生命意义,其适性畅神、澄怀观道、实现自

山水的美文篇三:在山水名画上走一圈精美散文

在山水名画上走一圈

作者:汪勋

游城不醉人自醉 观城山水墨画中

半城山色半城湖,早已是一张黄石名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黄石是一座生活在风景里的城市。身处黄石,犹如身处一幅山水名画之间,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古人骚客好西塞山的风度,吟诗赋词,抒发情怀。东方山上多信徒,大雄宝殿气势巍巍、香火旺盛。小雷山奇山异石,石笋破天的神话,敢于天公试比高,展现了黄石敢为人先的风骨精神。

黄石的城区山水是柔美之风,没有巍峨挺立,气势磅礴的奇险之秀。她是灵秀之美,犹如豆蔻年华的美少女。借唐朝诗人白居易一首《春题湖上》前四句来描述磁湖最好不过,“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黄石这幅山水墨画包涵唐代破墨、泼墨等点睛创作手法,下笔不凡。

阴雨的磁湖云雾缭绕,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明明看着它有,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当消失在烟波中,它又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让人倍觉亲切,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天边。雨后初晴,白云升到山腰,磁湖四周群山环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学在理工 住在画中

2011年9月懵懂的17岁青年,求索大学之道,寻找迷失的未来寻到黄石。去往理工的大巴走在迎宾大道时,坐在窗口的我即刻被黄石城市的如画山水所吸引。

义诚公寓12栋7楼面朝磁湖的一间是我大学时光的宿舍,这是绝佳观赏磁湖美景的去处。匆匆放下行李,迫不及待朝窗外望去,一幅完整的黄石山水画扑面而来。浩渺的湖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倒影。磁湖四周群山起伏、高楼群墅错落有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迎宾大道景色犹如百里画廊。正面团城山卧美人婀娜多姿,山峦起伏、线条优美,磁湖在她周围波光粼粼相得益彰。楚地鬼斧神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黄石第一次把我如此深深迷住了。

后来我将我的信念托付与磁湖,我曾经在我的另一篇《晴天》里对磁湖写道:“古今多少‘壮士’从你这里腾飞,几多‘醉汉’又跌落如此。只觉得敖天印一身是胆,才气不足;张之洞空一腔热血,固守失败。曹亚伯思想超前,却终将在历史中湮灭”。在三年的求索中,磁湖日夜守候,荣辱与共。伴我在人生的风浪里自由搏击。

每当春季梅雨,我就想呆在窗台,我梦想着再拙劣的画工,见此美景临摹,绝对空前绝后。凭栏静听潇潇雨,思绪在穿越。看细雨淅沥,烟波江面甚是壮观,岸边更有闲暇之人撑几只碎花洋伞,轻巧滑过,江对岸高楼朦胧,云遮雾障。换做古人,只怕是认作了蓬莱仙岛、海市蜃楼,必然一吐豪迈便是千古绝唱。一会儿清风迎来了淡云,好

似也是迷恋了磁湖山色,云竟然笼罩了整个湖面,山色愈发朦胧。只有近处的绿树相衬。我放眼180度视角,原来我已深在山水名画之上,俨然我已成为最自然的国画大师,用墨之妙自在心中。

三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们曾把磁湖绕了无数圈,但每次都乐此不疲,不论是骑车环游还是亲身漫步,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每种方式也有其独特韵味。陶醉于清秀的山色和旖旎的水影间,从最佳角度观赏到卧美人、鲇鱼墩、澄月岛、逸趣园等景点。还能一睹古人骚客的风采,传说北宋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曾在此泛舟,留下“苏公石”。沿着磁湖漫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是踏实与轻松。从J4教学楼后面的“百草园”起步,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要深呼吸,有年迈吐香的香樟、少女清新的栀子、每月赠香的月季。院外便是桂林北路,它是幸福之路,多少追梦人从这里起步,多少青年才俊功成名就,回归到此种一棵希望之树、浇一壶真知之水、添一片增辉之瓦。

人在沪江心在汉水

黄石的山水个性十足,兼容并包、姿态万千。山水墨画的素材唾手可得,作为黄石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生活在故事里,生活在风景画中。

磁湖之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小雷山山间瀑布之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

磁湖四周群山,柔美动人、虚实与共,饱含泼墨的洒脱。小雷山与东方山绵延绵亘、巍峨挺立、气势磅礴、奇险秀丽。给人沉稳的天

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黄石的朝气。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也许是实在不能辜负黄石这片山水,当我背上行囊远方追梦时,我时时忘不了磁湖美景的印记,又怕年华匆匆,印迹模糊。电脑里存放着磁湖美景和理工点滴,时时温习翻看。每当那一幅幅图片所联想的一张张笑脸和一串串情节闪现在我脑海里,累也不觉累。

黄石市花石榴花,此时磁湖周围与理工学院K楼群中间的石榴花正开得烂漫,红的火热吧。我正期盼着金秋时节的到来,通红硕大的石榴果实喜笑颜开露出夺目的“宝石”。期盼着来年载誉而归,看到母校的明天会更好,勤劳奋发的黄石人民,风头正劲、艰苦创业把黄石家园建设得更好。

我离开的当晚,又独自静静地和磁湖作别。那远山、近树、草丘,全都朦胧一片。斑驳的路灯星星点点模糊了晶莹的泪光,桥下的霓虹如音乐的频谱图在无声的演奏。磁湖真美!远近的地物在城市灯光与湖水的映衬下,呈现出墨黑、浓黑、浅黑、淡黑等不同色态,深邃的湖面粼粼泛着钻黑的光,很像中国丹青画那样浓淡相宜。

2014年6月27日于上海浦东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山水 描写山水的美文 关于山水的美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