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五年级美文阅读篇一:五六年级适合阅读的经典散文

目录:(注:划横线部分稍难,也适合成人)

一、 老舍:《四位先生》、《我们家的猫》、《五月的青岛》、《济南的冬天》等

二、 巴金:《繁星》、《海上的日出》、《怀念萧珊》等。

三、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夜》等

四、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谈酒》。周作人的散文集平淡冲和部分非常好。

五、 朱自清:《匆匆》、《绿》、《荷塘月色》。等

六、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说北平》等

七、 冰心:《再寄小读者》、《樱花赞》、《小桔灯》等。

八、 钱钟书:《吃饭》、《说笑》等。钱的散文偏难,建议程度好的同学看。

九、 丰子恺:《白鹅》、《杨柳》等

十、 沈从文:《时间》

十一、 梁实秋:《孩子》、《谈考试》、《养成好习惯》等。《梁实秋散文集》、《雅舍谈吃》都不错。

十二、 季羡林:《清塘荷韵》、《听雨》、《漫淡散文》等

十三、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夏天》、《冬天》等。汪的《人间草木》和《知味集》值得推荐。

十四、 张爱玲:《天才梦》、《论写作》、《到底是上海人》等

十五、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十六、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十七、 龙应台:《目送》

十八、 张晓风:《我喜欢》、《初雪》、《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等

五年级美文阅读篇二:小学五年级语文热爱生命类美文阅读

训练九“热爱生命”美文阅读训练

诗苑撷英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美文品读

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散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

敬畏生命

张晓风

①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②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③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是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④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⑤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乙文)

窗外

董桥

①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②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轮回,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③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黄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④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⑤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1.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生命的。

①(甲文)通过树飘散种子的不舍昼夜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

②(乙文)通过芙蓉与三角梅的花开花落昭示了什么道理?

答:

2.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作者的“诧异”。

①(甲文)中作者诧异的是什么?

答:

②(乙文)中作者诧异的是什么?

答:

3.结合上文回答:

①(甲文)中“惊心动魄的壮举”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答:

②(乙文)中作者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什么?

答:

4.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分别回答问题。

①人们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接触各种生命,(甲文)的作者却为什么说“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②花的凋零与开放纯属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乙文)的作者却说那是“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

答:

5.这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和歌颂生命的,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分别指出。

答:

6.读了这两篇文章,请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答:

写作训练

八单元惟妙惟肖描摹心理

训练目标

观察与描写训练: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写作指导

A:观察训练指导心理活动是看不见的,怎样观察呢?心理活动虽然看怒见,但要通过打扮、说话、做事、动作、习惯、爱好、待人等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去揣摩、去推测,还可以直接问一问、谈一谈。比如,有的小孩子见了陌生人,总是往大人身后躲,这个行动就是害羞怯生的心理表现。

B:描写训练指导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在于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将人物抽象复杂的内心活动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是我们训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任务。训练人物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常常与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外貌的句子同时出现在一个语段中,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多方面的表现。

训练1:期末考试结束了,李鸣、王强、徐帆到校外散步,望见前面一片如茵碧草,他们高兴极了,想在上面好好躺一会儿,以消除几天来的疲劳。走近草坪时,见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在工作,请勿打扰”。

要求:假如你就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个,请将你看到这块牌子的心情、行动描写出来。字数不超过200字。

分析:此题要求结合生活积累,运用大胆想象,写出人物的心理和行动,实际也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参考例文:这块牌子

望着这块牌子,我下意识地瞅了瞅身边的小草。它们斜卧着娇嫩的身子,正在这春的召唤中积极孕育、勃勃拔节。蓦然,一股羞愧之情涌上心头:“小草正在蓬勃地生长,它们要用旺盛的生命力迎接阳春三月的来临,做春的使者。我又怎能为了消除一时的疲惫,去抑制它生命的勃发,阻碍它迎春的壮举?”想到这里,我的脚不禁朝后挪去,怀着一种怜惜而崇敬的目光望着这如茵碧草。小草,你尽情地生长吧,去吟唱春的生命赞歌!

评语: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作文。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思成文,有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但主要还是把小草喻为春的使者,并由此联想到自己不能“为了消除一时的疲惫,去抑制它生命的勃发,阻碍它迎春的壮举”,表示应保护绿色。心理活动细腻、动人。

2.掌握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①心理概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评价,可以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

思想活动,也可概括人物在一段时期内思想的发展变化;

②动作暗示:用“不由自主”的一些动作揭示人物内心的隐蔽活动和微妙感情; ③内心独白:犹如电影中人物思索时的画外音,将人物思想活动呈现于读者;

④梦境幻觉:跟人物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是人物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愿望和顾虑的一种曲折的表现;

3.描写的要求:①有重点,才能给人留下印象;②有特点,才能形象鲜明;③少而精,才能简洁生动;④有限制,才能具体明确。

整篇作文

寒假中,你独自一人出外,不幸丢失了所有钱物。你远离亲人,又遇不到一个熟悉的朋友,身无分文。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

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你这时的心情和想法。不必写题目。

“美文阅读”参考答案

1.人洞察到的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2.生命那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在落黄的背后竟萌动着不屈的生命。

3.生命不舍昼夜地将树的种子飘散到湖水里、草地上;在暴风雨的摧残之下,芙蓉花凋零了,而三角梅却开出了火焰般的灿烂的花朵。

4.①因为以前对各种生命的形式以及生命的本质,并没有在意,更没有去思考其中的意义;这一次看到的树的飞絮飘种,第一次窥见到了生命的内涵②因为作者由芙蓉花的被风雨剥蚀

联想到有的生命的陨落,由三角梅的继而开放联想到有的生命的再生,由此看到了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5.①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以植物来写生命,但都不是指的具体的存在,而是生命本身的生命力。②(甲文)通过树的飞絮飘种,写的是生命那“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乙文)通过花的凋落与开放,写的是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6.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增强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年级美文阅读篇三: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理解类美文阅读

训练四“学会理解”美文阅读训练

诗苑撷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破:击败。 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五年级美文阅读)兰终不还。”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守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美文品读

阅读下面的美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妹妹扮演的角色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边成主角。

1.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表。 时间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神情

态度 热情万丈 很投入

2.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答:

3.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的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4.第○13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5.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

写作训练

三单元学习改写

写作要求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

3.补充细节: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写作知识

1.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要注意的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训练目标

将诗歌改写成故事。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每个步骤的的操作方法是:

(一)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三)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

(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

(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表达情感的方法主要有: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2.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练、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思索、补充的“空白”。因此在诗歌改写时要做到:

(1)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

(2)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

(3)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

(4)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

(5)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

3.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

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圆是足球,球门线前特写,进球的精彩一瞬;圆是气球,儿童正在放飞理想;圆是殒石,飞速地冲向地球,“天地大冲撞”。

例文

将《刻舟求剑》改写成故事。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急忙)挈(qiè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挈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急忙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上记号,并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一停下,他便从刻有记号的船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并没有跟着走,用这种方法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改写后范文:

刻舟求剑

①滔滔的江面上,有一只渡船横划过来。船刚一靠岸,就见一个衣冠楚楚的楚国人急匆匆“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在齐腰身的水里乱摸起来。

②岸上等着上船的人看了都感到莫名其妙,好奇地纷纷向船老大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是这样的,”船老大说,“船到江心时,这位老先生不知怎么的把剑掉到水里去了。他一把没捞着,就慌忙在船帮上刻了个记号,连声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待会儿船靠了岸,好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我就说:‘你这样怎能找着剑呢?’他却不满意地斜了我一眼说:‘你是个摇船的,懂得啥?’接着就是之乎者也一大套。我没法给他讲道理,只好等着看他怎么捞法,你们看,他这不是正按着记号在捞他的剑吗”

③大家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这时,忽听得水声哗哗,那个楚国人从水里抬起了头。船老大问:“怎么样?老先生,剑找着了吗?”楚国人连连摇着湿淋淋的头,仰面长?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五年级 阅读 五年级美文欣赏 五年级美文诵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