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

发布时间:2020-11-07 来源: 民主生活会 点击:

 ?

 高校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

 ? 随着新课程持续改革,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因为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使用于日常教学中。但随着教学的深人,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合作探究贬值化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而寻求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它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不过,很多老师在不顾问题难易水准,不看学生水平如何,不去创设学习氛围,拈来便用,当成了“包装”课堂的一种手段,使合作探究贬值。

  另外,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索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有些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懂,或者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己解决的时候,如果再去小组合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还会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操作,开动自己的大脑,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方法,达成小组共识。小组合作也不是一两分钟就可完成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值得质疑。

  (二)小组讨论形式化

 合作探究仅仅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能够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适得其反,且流于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三)探究过程表面化

 小组学习常常成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也有部分小组为了获取高分往往由优等生代替学困生完成任务。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教师注重的是小组,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感觉很安全,不会挨老师批评了,合作学习成了学困生的避风港,这对学困生是很不利的。优等生霸占话语权。这对学困生非常不利,而且,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一个“微缩课堂”,一人讲大家听,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义。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水准上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何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促动小组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作为教师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持续的去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原则。

  (一)

 分组原则

  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自愿组合,有矛盾的同学坚决不能分在一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实行适当调整,保证能讨论得起来。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组员组织水平各有差异的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 4-6 人为宜,太少不利于合作,太多又难以合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水平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展开。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协助中持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

 团队建设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打破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但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所以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由组长对小组活动实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去强调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样生成的小组才有可能具有团队精神,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荣辱与共,形成巨大的合力。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的集体,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三)人人参与性原则

  学生参与的水准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水平、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

 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学,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

  开放原则要求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都平等的尊重每一名成员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每一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组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有共同进步的集体。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 展开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优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动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人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一年级记生字方法时,让学生观察生字时使用多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讨论“加一加”“减一减”“组词”“说一句话”“儿歌”“偏旁”等。鼓励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方法实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记生字好方法。

  (二)及 时指导学生

  “小组合作学 活动期间,教师要实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即时指导,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相处。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在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 三)

 注重形成性评价 评价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注重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授受 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激发学生,促动学生成长。

  (一)组织学生形成有益的竞争机制

  (二)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能解决本节语文课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供学生参考,这是本节课必须解决新的问题,不会的形成新问题,留待讨论。

 (三)准备每节语文课的题 1——2 个。

  总来说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还存有一些问题,但不管是在教师观点、师生关系上,还是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上,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所以,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创新水平,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新课程改革 推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