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 民主生活会 点击:

 模块学习总结 第一模块中是对概念地图的了解(C-Map),概念地图作为学习一种的方式,不能说这种学习方式绝对优于其他的学习方式,至少来说该种学习方式独特的设计能够促使人们去探寻不同概念和事物之间深层逻辑(用连接词),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学习和思考的终极目标就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在进行深入思考前,首先需要明确你所思考事物或问题的基本概念,要做到概念清晰又准确,概念为理解知识提供支持。接着借助已有的概念进行思维拓展,进行联想,思考与已有概念相联系的不同概念,并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去创造一些新的符合逻辑的概念,从而使其他人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类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里的想象又和凭空想象不一样,是基于以有的知识进行的关联想象, 我认为这是一个:在课本知识、想象和创造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基础,理解知识不应该是死记硬背,应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知识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断探寻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我们 think deeper,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details。

 在第一个模块中,我选择了腐败作为我的主题,进入深入思考。将焦点问题(focused question)限定在了在中国如何控制腐败上?我们小组成员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自有一定的掌握。据此我们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三个词语:贪官外逃、权钱交易、腐败立法,由此制作的概念地图涵盖了这三个方面,但是如何控制腐败呢?这个概念地图并是否具体解决到如何控制腐败吗?没有!

 在上课讨论的过程中,助教小哥反复问我们,你们这个 c-map 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我们说:“是在中国如何控制腐败?”接着小哥又问,那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在中国如何控制腐败?我们小组成员均哑然,无法对其问题进行回答。究其原因,是因为 c-map 上的这些知识均来自于课本,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地图完全就是一个对课本上有关腐败的知识进行摘抄过程,没有触及到联想和创造的过程,也就没有解决到 focused question。另外还有一些原因,比如所选题目不够具体和不够清晰,腐败作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包含了很多种类,就中国来说腐败有很多形式,对于不同的腐败形式自有不同的控制方法。还有就是关联错误,如贪官外逃,完全是腐败发生后的后续,和控制腐败毫无关联,探究腐败的控制需知道腐败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知道了 why,才能知道 how。据此我们小组再次限缩我们的题目,将题目限定在在中国如何控制行贿,行贿作为腐败的一种,其形式单一,其概念明确。接着我们分析了行贿的深层次原因,权钱交易是一部分,由此展开的联想是行贿一定是权钱交易吗?不一定,权和其他的如“色”、“学”的交易如何定位?由此的控制方法是什么?行贿的存在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社会文化原因,人性原因,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在深入分析了这些原因之后,如何控制行贿便有了基本的思路。

 在第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吴老师、哲学系同学和艺术系同

 学之间的有趣的激烈对话。我一直认为哲学系和艺术系其实没必要过分强调逻辑的重要性,尤其是艺术系,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些跳跃的思维,太多的逻辑往往会束缚艺术细胞的跳跃。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产生了激烈的“辩论”,说实话这个辩论的过程让我有点云里雾里。但是老师说的一句话最终还是说服了我:“尽管艺术系的同学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太强调逻辑,反而需要的是灵光一现,需要的思维发散,但是他们在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时也必须遵从逻辑的思维,比如在画画时,手上的花该放在何种位置,放在胸口?举过头顶?还是怎么?放在不同的位置如果能以逻辑运算计算出来,岂不是更好?”当艺术被逻辑化时,也许只是一个艺术家逐渐消失的过程,程序师逐渐变多,但是艺术作品并不会因此衰微,反而会呈现更加繁荣的趋势。一个行业如果不尝试进行变革的话,终将被其他行业所取缔,人类不尝试进步的话,终将被机器人代替!

 第二个模块,我选择的是环境作为我的大主题。Michael 老师的专业为环境保护方向,首先将我们的大主题限定在可居住地球上(habitable planet),由此展开的联想包括,气候(Atmosphere)、海洋(Oceans)、生态系统(Ecosystems)、气候变化(Changing Climate)、水资源(Water Resources)、生物灭绝(Biodiversity Decline)和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等子话题,各个子话题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可居住的地球。每个同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子话题,而后观看了老师给了视频资料和教材。

 我选择的子话题是生态系统(Ecosystems),focused question 为在生态系统中,当不同的物种在竞争相同资源的情况下,它们如何共存?在第一次制作 C-Map 的过程中。我完全没有头绪,因为对生态系统这个过程不了解,导致自己的思维进程陷入僵局,通过看视频和查资料,我第一次展示就仅仅对生态系统如何运作进行了分析,即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通分析,完全没有触及到焦点问题,第一次展示过后 Michael 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的 C-Map,反而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给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小概念,而后我就能顺利的画完这个概念地图。

 这个焦点问题其实可以拆分为 3 个层次的问题:1,不同物种如何共存?2,不同物种在竞争相同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共存?3,在生态系统中,上述 2 个问题如何发生?所以在制作概念地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运作,对其基本运作方式——食物链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能量循环”,并在资源(如水、空气、事物和空间)的有限性的情况下,分析了物种如何竞争和合作从而实现共存,并分析了物种缺失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以及物种的竞争对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在第二个模块我明白了,至少对我来说,在对一门学科没有基本了解之前,用概念地图思考问题真的是非常困难, 总之,这一门课程、经过两个模块的学习和一个月的课程,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但是至少这门课让我了解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的教育,也不是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要学会去探寻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内部关联,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关热词搜索:模块 学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