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茶叶生产区域优势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9-08-3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 阐述了芒市发展茶叶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芒市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选址、选择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区域优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云南芒市
  中图分类号 S57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3-0068-02
  芒市是云南省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是优质绿茶的重要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1万hm2,分布于全市11个乡镇,有茶叶企业306家,涉茶人员15.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茶叶产量9 500 t。芒市茶叶品质独特,生产优质茶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芒市茶叶技术推广站多年来推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5年多来,全市共发展新植茶园3 920 hm2,增幅达61.5%,年均增幅超过12个百分点。到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1万hm2,茶叶产量9 500 t,产量比2006年的4 553 t增4 947 t,增幅达108%,年均递增21个百分点。实现了面积、产量同步增加。当今茶叶进口国的茶叶农残、卫生等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为扩大茶叶出口量,在实际生产中应更加重视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 区域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势
  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种植区的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4 ℃,≥10 ℃有效积温>4 500 ℃,极端最低温>-5 ℃,年降雨量>800 mm,海拔<1 800 m。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类型,具有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多雾等特点。年日照时数2 452 h,年平均气温19.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 ℃,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 ℃,极端最低气温-0.6 ℃(1963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 ℃(1960年4月29日),年积温7 170 ℃。年平均降水日数170 d,正常年降水量1 653 mm,年最少降水量1 177.3 mm(2006年),年最多降水量2 294.4 mm(2001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
  芒市是云南大叶种茶生长最适宜区,茶树休眠期短,春茶开采期早,生长势强,年采摘批次达18~22次,具备茶树高产优质的自然环境优势。
  1.2 区位优势
  芒市区位优势独特,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23 km。市府所在地也是德宏州州府所在地,是国家级糖料、商品粮、商品猪基地和国家亚热带经济作物名优基地及云南四大旅游集散地县(市)之一;是滇西农产品、工业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是通向畹町、瑞丽2个国家级口岸的必经之地和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最具活力、最开放的商贸口岸;是德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德宏公路、航空、电讯网络中枢;是国家和云南列为开发计划的国际航空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及连接周边各国的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是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黄金口岸。
  1.3 产业基础优势
  芒市是云南全省10个年产量在5 000 t以上的产茶大县之一,是云南的茶叶主产县。2012年,全市有茶园面积1.01万hm2,产茶9 500 t,茶叶农业产值9 500万元,工业产值2亿元。茶树种植面积占德宏茶园总面积的42.9%,茶叶产量占全州茶叶总产量的57.8%,产量、面积在德宏州居首位。全市有1个国有农场茶厂,16家民营茶叶公司,生产规模1 000 t以上的企业7家。茶叶加工装备精良,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8座,年加工能力10 000 t以上;有CTC红碎茶生产线3条,年生产规模3 000 t以上;有1条年生产规模2 000 t的速溶茶生产线在建。茶叶最高年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3.36%,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56%,是芒市农业主要骨干产业。
  2 芒市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
  2.1 茶园选址
  新建茶园必须选择土壤未受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1-2]。
  2.2 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应选择适宜芒市气候,且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无性系良种,如云抗10号、佛香3号、雪芽100号等。
  2.3 营造防护林
  茶树属半阴性植物,建园时必须在茶丛周围营造香樟、西南桦、杉树等防护林。在茶园内种植香樟、山苍子、樱桃等覆荫树,一般栽植150株/hm2左右。夏季遮荫树,可提高空气湿度,使茶叶持嫩性强。覆荫树落叶形成的覆盖层,可减少土表蒸发和径流、涵养水源。
  2.4 合理密植
  茶叶产量由树冠上各次采摘时新梢的数量及叶片重量组成。芒市的光照条件都较好,日照时数较多,但是光能利用率普遍较低。合理密植,培养丰产树冠,一般栽植3.0万~3.3万株/hm2,单行单株,行距1.5 m,株距30~35 cm[3]。树高50 cm以上,蓬面宽80 cm即可开采,产量达2 250 kg/hm2以上。并修建好茶园水利设施,如隔离沟、横沟和蓄水池。在梯层茶园畦面应保持外高内低。
  2.5 平衡施肥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氮、磷、钾肥配施,幼龄茶树主要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有机肥15~20 t/hm2,同时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4]。
  2.6 茶树修剪
  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 cm以上,主枝粗达3 mm以上时,即可进行第1次定形修剪,剪后留高15 cm左右。以后每年进行1次定形修剪,经过3次定形修剪的茶树,高度在40~50 cm,树幅80~100 cm,树型基本形成[5]。成龄茶树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 cm的枝叶为度,经过3~4年的轻修剪后进行1次深修剪,将树冠面压低20~30 cm。对于衰老茶树可通过重修剪和台刈,一般掌握在树高的1/3、1/2或2/3处砍去,以离地面高度不超过40 cm为宜,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相关热词搜索:栽培技术 无公害 高产 茶叶 优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