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百度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安妮日记百度篇一:安妮日记

在读《安妮日记》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另一方面,在阁楼中度过的25个月也是安妮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时期,她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因此《安妮日记》也是一位少女成长过程的真实记载。在开始记日记时,安妮称自己为“安妮”,逐渐地,她改称自己为“安妮·弗兰克”,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在当年的阁楼,今天的安妮·弗兰克纪念馆的墙上,有一道道铅笔做的记号,这是安妮记录的自己的身高变化。她第一次有了月经,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安妮甚至非常坦率地谈到了自己对性的朦胧的好奇,她称自己看到女性的裸体总是非常“激动”。在阁楼里,她还和彼德一起偷偷研究他们养的猫的生殖器官,并对彼德能如此冷静地谈论“性”感到非常钦佩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被迫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一次大

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百度篇二:《安妮日记》

读《安妮日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由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这本日记讲的是1942年6月12日安妮13岁的生日,在她收到的礼物中有一本日记本,从此,安妮便把这日记当她的朋友,还给它取名叫“吉蒂”,向它诉说了自己的心声。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德国犹太小姑娘,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这是一个私人办公室相通的一套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遗忘。白天他们不能外出,不能唱歌,甚至不能大声说话。整个屋子笼罩在一片死寂、压迫的寂静里,这寂静附在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身上。和安妮在一起的共八个人在密室中生活了25个月之久,直至遭人告密,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她在日记中写道:“密室中的气愤令人窒息、呆滞、沉重,我像只会唱歌的鸟被剪去了翅膀,不断用身子去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她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我们身边没有战争,有好的房子住,有很多书可以看,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一切地方。而他们却只能呆在一个地方,出去又怕被别人追杀,整天提心吊胆的,过着隐蔽的生活??

我们现在都已经足够幸福了,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满足自己更多的要求。不要埋怨,要知道,有人比我们更痛苦。我们要能够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从今往后,我要勇敢地正视苦难,必须学会坚强,不能埋怨 。

安妮日记百度篇三: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花季,多么美好灿烂的季节啊!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眼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得到来自爸爸妈妈那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还有同学间那浓浓的友谊,你们多幸福啊!

有一个花季女孩,她和你们的年龄相仿,却很不幸,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

图片中的这个花季女孩,名叫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爸爸是一位商人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妈妈和姐姐。她的童年很幸福,一家四口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1937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中的这个男子就是德国当时最高领导者,而他是一个热衷于战争的狂热分子,是他掀起了灭绝犹太人的运动,纳粹警察全城逮捕犹太人,把他们投入恐怖的集中营里,毒气实验,大屠杀无处不在,大街上横尸遍野,满目疮痍。为了躲避纳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杀,犹太人能逃的设法逃亡,逃不了的有的选择死―全家自杀,有的选择藏匿,安妮一家选择了后者。安妮的爸爸带着一家人躲进了自己家公司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子里,还邀请了同样是犹太人的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

这就是他们藏身的密室,这里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被钉上了木板或是拉上了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安妮日记百度)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是邻居察觉。仅仅晚上他们才能自由活动,开一点窗户透透气。这里的生活是极其烦躁和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有的是饥饿,恐惧和病痛的折磨。 同样是花季的你们,可以在阳光下玩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安妮花季最重要的两年却是在密室度过的,在这里,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心中的苦闷烦恼,对自由的渴望,对战争的思考与谴责都写进了这本日记。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妮的文字,走进她的生活,去倾听她在黑暗中的诉说: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外面的情况真可怕。白天黑夜都有可怜的人被抓走,家庭被拆散,孩子们放学回家,父母已不见踪影;女人买东西回来,家已被查封,家人已消失。每天夜里有几百架飞机飞过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到处都是死亡。孩子们冒着爆炸后的浓烟在瓦砾堆里寻找他们死去的父母,哭泣声,哀嚎声,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整个地球都在进行战争。 这就是战争,走近它,看看有多少人惨遭不幸。。。

1943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空气是如此压抑,令人昏昏欲睡,沉得像铅一样。外面听不到一声鸟叫,我从一个房间溜达到另一个房间,再从楼下溜达到楼上,就像一只被残忍地剪掉了翅膀的鸟,在一片漆黑中徒劳地碰撞着笼子上的栅栏。“安妮,走出去,笑一笑,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一个声音总在我心里高喊,但我甚至连反应的热情都没有了。我只会跑到沙发椅上睡下,好让时间跑得更快一些,还有那种死寂和恐惧,因为实在找不到制服它们的办法。

是啊,黑暗中的人,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阳光,为什么要战争?同学们你们在心里和老师一起读读安妮的呐喊。。。 1944年5月3日 星期三

打仗到底有什么用处?大家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破坏和毁灭?”为什么还要制造那么多庞大的飞机,更重的炸弹?为什么每天要把那么多钱花在战争上?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饿死,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有吃不掉的东西搁在那儿烂掉?噢,为什么人们如此疯狂?

是啊,有多少和安妮一样的身处黑暗的人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安妮日记》从1942年7月6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没有任何征兆,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所有的人,把他们投入到集中营里,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战争即将结束前夕,然而不幸的是胜利和黎明对于安妮一家人还是来得太晚了!安妮,妈妈和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留下了这本对二战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安妮日记》.

今天,我们阅读《安妮日记》,不仅可以读到战争,历史,种族迫害,可以从书中感受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积极的态度。现在这本书在全世界已经有了五十多种文字的版本,有多少同龄的孩子在阅读它,他们喜欢安妮,喜欢她在逆境中满怀理想,不屈服,不气馁的精神。看,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读完的感想。是的,多么勇敢坚强的安妮,今天老师这短短的十分钟也许只是个开始,密室里的生活到底什么样?是什么让她这么坚强?想知道更多的,就请大家走进《安妮日记》吧!谢谢!

相关热词搜索:安妮 日记 安妮日记电影百度百科 百度安妮的口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