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记

发布时间:2017-02-0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安妮的日记篇一:安妮的日记

ANNE'S BEST FRIEND

导文: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or just ca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d WarⅡ.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y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German Nazis.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u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She said:"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best friend,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for over a year.

Anne‘s Diary

Thursday 15 June, 199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That's changed since I was here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ve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adly..I am onlu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It's no pleasure lon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Yours,

Anne

安妮的日记篇二:《安妮日记》观后感

绿色阅读,书香办我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与《安妮日记》结缘源于书的封面,那张黑白照片上有着天真笑容的女孩触动我的心弦,我想看看此书与此女子有何渊源?看完书后发现那正是作者安妮最自豪的一张照片,也代表着安妮对生活美好的期待。

13岁的安妮在生日礼物中发现了这本日记,从此在安妮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的朋友。安妮对着她真挚的朋友叙述她的酸甜苦辣,诉说少女的心事。

日记中记载了安妮一家由于害怕遭受纳粹地迫害,于是与朋友一行8人一起躲进了密室,开始他们长达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虽然通过日记也抒缓了安妮不少压力与恐惧,但是好景不长,安妮一家还是由于坏人地告密被抓忘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有幸生还,他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完成安妮的心愿。安妮,天真,活泼,她身处乱世,但她任然对生活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在密室时,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和对密室生活的不适应,安妮与凡达恩太太经常发生口角,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好,日记中多是安妮的抱怨。但是由于在生活的强压下,安妮渐渐懂事,与母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有自己的向往,她想做个记者,想把日记出版等等,于是日记更多出现了安妮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我看完此书后,我深深感到战争的可怕,也庆幸自己生在和平时代,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在书中虽然对战争的具体场面描写不多,但是从安妮的生活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纳粹迫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那其中就包括安妮,安妮的故乡阿姆斯特丹居住有八万犹太人,几乎没有幸存的。虽然二战很可怕,但战争无情人有情。安妮一家在几个好心人冒着生命危险的帮助下,生活地苦并快乐着,这几个好心人不但帮他们搬入密室,还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比如替他们买食物,生活用品,还给安妮和她的姐姐带来精神食粮——书,让我不禁感叹世上还是好心人多,战争无情,人有情。

也许安妮的文章是稚嫩的,写的也只是生活琐事。但我觉得那是精彩的,是扣人心弦的,是直入灵魂的。安妮用笔记录下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人们那深深的恐惧与渴望。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和平。在密室中,他们明天都要听广播,听那来自外界的消息,希望盟军能解放荷兰,解放她们。身处乱世的人们都没有对生活丧失过希望,那我们就更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了。

我们的生活和平美好,即使有挫折,有坎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但是我们应该抱着对生活的期待生活下去,相信明天会更好。

安妮的日记篇三:《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鲁瓦在1824年4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 “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19世纪法国日记家狄兰在1816年的日记里也写道:“当人们厌倦于周遭的纷扰,就会退回自身,在面对自己的孤独和良心的亲密里获得安宁。”

比《安妮日记》早半个世纪,法国,一名犹太军官德雷福被歧视栽诬,他的沉痛日记预告了半个世纪后欧洲出现的犹太人大浩劫。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

安妮是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 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被检举而遭到逮捕,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各1945年3月初死于集中营,尸骨难觅。

没有别人看到的日记是自我批评的一种基本凭借,在日记中安妮留下了极好的自我批评,这样的自我批评仍然值得现代人引为借鉴。

日记中写到避难时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这样的真实记录在平凡中打动着人心,见证着战争与迫害。

初版《安妮日记》时,社会风气比较保守,时代需要的是反对纳粹的罪证,这个版本的《安妮日记》经过她父亲删修后才出版,将安妮塑造成为一个天真无邪的受难少女,以此唤醒了人们的恐惧和良知。

初版的遗憾之处在再版的《安妮日记》中得以补全:在当时的环境中,安妮的反省和困惑,与母亲关系的冷漠、恶化,对性的好奇与疑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更深刻的反省。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在于:前者是时代的层次,后者则是成长和意识的层次。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也是她收到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她写道:

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个日记本,从此,安妮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的少女的心声。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这是一个与私

安妮的日记

人办公室相通的一套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遗忘。安妮的父亲便将实验室的入口用书柜挡住,里面遂成“密室”。安妮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了两年,直至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1947年,幸免于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当安妮故居博物馆馆长汉斯·威斯特拉给记者打开《安妮日记》时,13岁的犹太女孩

安妮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集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讲述者,汉斯把那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汉斯说:“安妮虽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记中所记载的大都是外面发生的事情。”她描述了犹太人如何被德国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她写到了避难时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记》还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因此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

汉斯介绍说,安妮创造了一个名叫吉蒂的虚拟的朋友。每天,安妮给吉蒂写信,叙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这些日记可以作为珍贵的史料发表,安妮听到这条消息后决定整理和重写日记,幻想着有一天日记能够公开发表。

藏匿25个月之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人出卖,8个藏匿着的犹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奥特幸免于难。战后,他看到安妮的日记写得如此优美,就决定把它翻译出来,给他在瑞士的母亲,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阅读。奥特把日记的内容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认为它应该被发表出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日记在荷兰编辑成书出版,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记》。《安妮日记》随后在法国和美国相继出版,并在当地引起轰动。汉斯说,1955年,人们将《安妮日记》编成话剧公演。1959年,好莱坞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

汉斯还向记者讲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战结束后,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经人去楼空,破旧不堪。1955年,一家荷兰公司申请在此地修建办公大楼,阿姆斯特丹人听到这消息后非常生气,他们自发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并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长。其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还表示愿意出资建立一个基金会,把安妮密室遗址改建成一个博物馆。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馆成立。

汉斯说,安妮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小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开门的最初10年里,欧洲大陆极少有人去参观,主要的参观者来自英、美以及那些没有被纳粹占领过的国家。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他们希望通过《安妮日记》来了解一些过去的历史。

1974年,当汉斯来到博物馆工作时,每年的参观者约有20万。那时距二战结束已近30年。安妮博物馆的董事会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二战的兴趣会慢慢减小,于是,他们决定在10到15年之后,关闭安妮故居博物馆。

但奇迹发生了,人们并没有因为二战的远去而淡忘历史。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安妮博物馆因此免于被关闭的命运。汉斯说,仅2004年一年,参观者总数就达到93.6万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参观者数量超过了去年同期。博物馆为了方便游客,不得不决定把每天的开放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

时至今日,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她象征着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经成为宗教迫害和暴政统治下受害者的象征。汉斯说:“人们聊起那段历史,就会谈到大屠杀,就会谈到安妮。”

二战前,大约有8万犹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安

妮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历史最真实的见证。

曾有人质疑《安妮日记》的真实性。为了证明历史,荷兰政府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过调查考证,委员会形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厚厚的调查报告。大量证据表明,《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无可置疑。

汉斯对记者说,《安妮日记》对于荷兰小学生并非必读书,但在绝大部分荷兰小学,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历史,讨论二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阅读历史书,阅读《安妮日记》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汉斯介绍说,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们举办了“安妮·弗兰克的历史和今天”的巡回展览,这个展览的内容被翻译成45种语言。

汉斯说,除荷兰外,有3个国家有专门的组织正在传播“安妮文化”,它们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这样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些比较困难的地区进行宣传,如在乌克兰以及南美,去年我们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举办了展览,我们还要到中国去。”汉斯说。

相关热词搜索:安妮 日记 安妮的口技在线观看 安妮的日记考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