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探研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rjy/crjy201809/crjy2018091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rjy/crjy201809/crjy2018091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rjy/crjy201809/crjy20180916-1-l.jpg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必将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厘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基本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并试图探寻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9007304
  【收稿日期】201804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2015B072
  【作者简介】郭中华(1973—),男,江西吉水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顾高燕(199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必将导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人口結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的变革。这将带来农村“人才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从而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农村成人教育该如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要义1明晰“以人为本”的转型宗旨
  旧城镇化更多地关注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城镇经济总量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等“硬实力”的发展,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等“软实力”的发展却原地踏步或踟蹰不前,究其原因在于城镇化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功利化取向严重,忽略“以人为本”的发展要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明晰“以人为本”的转型思路是首义所在。
  教育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这是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从源头上明晰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价值及在中间环节的教育投入上慷慨不吝啬;要求在提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提供适宜的、平等的、保障人权的“生存教育”,促进人权和尊严、消除贫穷,强化可持续,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为基础,切实保障文盲、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2深化“多维对接”的发展意识
  一是农村成人教育对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德国视成人教育为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并列的第四种教育,特别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为成人终生学习提供教育服务。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创造条件让农村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进行多维对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成人教育水平。
  二是农村成人教育对接城市各级各类教育。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城市”日益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影响也日趋深刻。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形成城乡成人教育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及交流、人才培养帮扶与互助、城乡互鉴办学模式等城乡成人教育方式方法,促使城乡间成人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此来促进教育领域内的城乡和谐发展。
  三是使农村成人教育融入终身教育,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农村成人教育在办学中要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除了满足农民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还应注重铸造人格、发展个性,最终达成“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的目标。
  3厘定“双线互动”的深刻内涵
  一是生存与发展之线互动。农村成人教育指向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顺利地由“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村成人教育的首要任务与目的便是帮助农民在由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剧烈变迁的历史潮流中求生存,这包括提供城市适应性课程、城市基本生活技能的课程以及满足现代化进程中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培训等。在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之时,人的发展需求也必须被兼顾,这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肩负提高成人科学文化水平、基本素质的双重任务。
  二是精神与物质之线互动。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精神则是物质的归宿和目的。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农村成人教育才能遵循精神与物质的辩证法正确地进行。在物质条件得以保证之时,精神文明的建设正是提升农村成人基本素质的必然之举。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养成”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脚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先要破,即破除陈旧的、腐朽的、不合理的、不文明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进而建立新的、合理的、积极的、文明的东西。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在遵循以人为本要义的基础上,新城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彰显人的时代特征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必须回答的应有之义。
  1互通立交的转型诉求
  一是农村成人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类型互通。建立类型互通的转型结构的必然之举要求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内部形成新的、有机协调的一体化整体,改变原有的“各自孤立、分散发展,较为混乱,内部纵向不衔接,横向沟通不顺畅,相互关系未理顺,与原有教育体系不协调”的关系,使成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内部互通衔接,外部才能与人才、职业、就业结构达到匹配。
  二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互通立交。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社会对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及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在培养方式方法上形成“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发展人际关系技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以人格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四种教学模式互通立交、相互补充的格局。在培养路径上遵循多方参与及对话,共同建构打造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成人教育培养路径。
  三是培养人才方向及输送出口的互通立交。要求破除城乡二元建构体制,深化并努力建构具有普适性、公平公正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农村成人教育培养目的及方向向城乡居民的共同利益转变,即培养现实人才与培养未来人才同步、培养本地人才与培养外地人才同步、培养低层次能力结构人才与培养高层次能力结构人才同步、培养技术人才与培养科技人才同步、培养专业性人才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同步。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城镇化 转型 农村 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