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探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fys/bfys201512/bfys20151266-1-l.JPG
  【摘要】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大主题,也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辅助显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优化音乐课程的德育实效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授课过程中,音乐教师都往往忽视隐性课程的教学。本文对隐性课程内涵、特征以及音乐教学活动中隐性课程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并对如何开发实施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因素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隐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
  提到课程,我们通常认为是学校设置的课堂教学课程,被学校以课程表形式明确列出的,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实际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示课程是指课程表明确注明的课程,也称为正式课程、官方课程。隐性课程则指未予以在课程中列明,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对学生成长有真实作用的课程。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的认识和技能发展,还应从学校制度、组织、社会过程和师生交往等方面接受没有显现出来的价值上的、规范上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在1916年,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Deway)就曾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学校的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他因此也提出了“附带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的概念。所谓“附带学习”,就是伴随具体内容的学习而形成的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情感、态度,如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等。①杜威认为这种“附带学习”在学习中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对于未来的价值是更为根本的,也是最为稳定且长久的。所以,隐性课程的作用是强大的,特别是对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产生的效果是长期而深远的,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素质,由不同老师或不同方法施教,其教学效果也不同甚至出现极大反差。其中,隐性课程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学校、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认识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学校音乐课程的课时安排太少,因此音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没有发挥出来。如何让音乐课程发挥价值,其中音乐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隐性课程的含义、特征
  (一)音乐隐性课程的含义
  音乐隐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音乐隐性课程既属于隐性课程的一个分支,又与其他隐性课程存在有机联系,共同组织隐性课程,共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音乐隐性课程是从音乐学科的角度去研究隐性课程资源的课程。它是除了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课以外一些影响学生音乐审美发展的潜在音乐课程资源。这些因素对学生起到了一种间接的、暗示性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提升音乐修养,从而促进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升华自身情感和价值观。
  (二)音乐隐性课程的特征
  1.内容的广泛性
  音乐隐性课程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校园音乐文化环境、课内外音乐活动、教学活动方式以及师生不自觉的流露与接受,总之它存在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2.功能的补充性
  如果说音乐显性课程是向学生传递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音乐技能等外在知识的话,音乐隐性课程则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影响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感触音乐作品风格、体验音乐内在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具体来说,音乐隐情课程包括课前导入、音乐教学情景设备、教室环境设置、课间播放音乐等内容。实践证明,音乐隐性课程,如放学时间段和课间时间段学校播放的音乐,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显性课程的兴趣,使显性课程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过程的隐蔽性
  音乐隐性课程区别于显性课程外显的知识,它是师生不自觉的流露与接受,它没有明确的课程计划与课时安排,它以一种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习内容的情意性
  音乐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产生的效果是长期而深远的,学生在音乐隐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是音乐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是相对稳定的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
  二、教学活动中隐性课程因素
  (一)音乐文化环境方面的隐性课程因素
  学校的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它能够起到熏陶学生思想意境,引导和约束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在育人中也起着无形而巨大的作用。音乐隐性课程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在融入校园环境中也表现为多种形式。
  1.校园广播
  我国现有的教育机构中,校园广播形式直接,直到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比如升旗、眼操、广播操、运动会和校园广播节目等活动中直接接受音乐的传播,这种形式是音乐隐性课程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形式,只要与正常的显性课堂秩序合理科学的安排,校园广播起到的正面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说,校园广播是最能表达音乐隐性课程作用的一种形式。
  2.走廊文化
  走廊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宣传手段,在无形中通过文字或图画向学生介绍各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形式。利用走廊文化,学校可以改变“硬性灌输”的传统教学思维定式,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基本要素、音乐类别、音乐家经历等内容,与音乐显性课程相辅相成,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同时,这种走廊文化往往在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进行,学科综合性强,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科综合相吻合,更能与文学、美术等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发挥音乐隐性课程更好的育人功能。
  3.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学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合唱、乐队、艺术节等等团体性音乐艺术活动。鼓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所以学校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使学生自由的展现他们实际的才能与想法。

相关热词搜索:隐性 探究 教学活动 视角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