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其教学研究现状及改革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国内学者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情况,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在《土地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实践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更新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内容与情境运用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开展调查活动、“启发引导式”与“自助式”相结合和互动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适当运用现代技术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考评要采用多种形式。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考评方式改革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70-03
  土地经济学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具有跨度很大,实践性、时效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特点,是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及与此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学科[1,2]。土地经济学作为房地产经营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该门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因“学习与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间存在脱节,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土地经济学的新观点、新技术等重要内容掌握不足,导致缺乏理论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难以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3]。
  一、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状况
  21世纪以来,有众多高校学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发表关于土地经济学课程的文章。笔者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三大国内常用文献检索网站进行资料收集,在高级检索中以“土地经济学”与“教学”为词条对其主题、篇名和关键词等进行搜索,然后对文章进行筛选,共挑选出16篇与土地经济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文章,对文章的年份、第一作者以及关键词进行整理。2000-2013年文章数量如下:2000、2002、2003年各1篇,2008、2012、2013年各3篇,2011年4篇。第一作者包括雍新琴、汪应宏、於忠祥、李启宇(2篇)、韩申山(3篇)、何玲、范胜龙、刘洪彬、黄善林、梁流涛、王湃、吴大放(2篇)等。本文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法,对16篇土地经济学的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为同行进行教学提供借鉴。根据资料可以得出,对土地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也有学者从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分析教学效果。土地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材上,由于土地经济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会出现法律条文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数据资料陈旧的问题;在学科思想上,存在注重经济发展却忽视了保护资源环境,注重国家利益却忽视保护个人财产权的现象;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乏味,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在成绩考核方面,仅通过一次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不合理方面,无法形成激励机制[4-6]。据此,我们有必要开展深入分析,探讨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考评方式,分析其效果状况。
  二、内容与考核方式
  1.内容。根据土地经济学时效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下足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补充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使用最新的调查数据,对传统的观点结合经典案例赋予新的解说,根据当前发展的最新动态突出重点,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4]。
  2.考核方式。在我国,课程考试是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仅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显然存在不合理的一面。部分学生因此形成了学与不学都无所谓的心态。这是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最大的不足,无法达到开设该门课程的最初效果,对学生日后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压力。良好的考核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评定主要分为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这两方面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应赋予不同的比例,日常的课程主要以70%与30%的评定居多,改革中也有各占50%的,说明教学中愈加重视实践能力。考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分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也可以分为章节考试与综合考试;考试也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内容应减少记忆方面的知识,重视培养实际分析与表达能力。平时成绩也是多面结合的,应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并根据不同情况赋予不同分值[5]。形成良好的考核机制,全方位多方面考核学生的掌握水平与综合能力。
  三、土地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①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上使用案例导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与思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用案例分析对整体内容的考查,可以全面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以新闻为载体的案例教学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在相关方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认识我国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方向[8]。②课堂讨论法。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灵感。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分别为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讨论,前者相对容易开展,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位同学,大家根据自己的议题发表见解,最后由小组长总结讨论结果并和各位同学分享;全班集体讨论的要求较高,因为涉及的内容争议性强,参与的人员众多,开展起来难度相对较大。讨论式教学法也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选取最新的、最贴切的可议性主题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同时教师也要控制好课堂,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深入的讨论,避免在某些非重点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5]。③开展调查活动。实践是推动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社会调查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选题,制定计划书,拟定提纲,选择调查方式与方法,培训与准备,选择组织模式,合理安排时间。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数据,之后要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2]。确定主题时可以选择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市场或者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要把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以致用,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尝试查阅书籍报刊等多种资料解决调查中产生的疑问[9]。④“启发引导式”与“自助式”相结合。土地经济学的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把所有内容都详细介绍,这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广而不精的缺陷,因而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采用“启发引导式”与“自助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每节课之后要适当布置任务,适当引导学生把课堂上讲述相对较简略的内容加以巩固理解。⑤互动教学法。教学过程是一种互动活动,是师生充分展示和拓展自身才华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言权。互动教学法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这也是学生最为需要的。互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们讲述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交流过程中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要设置合适的情景进行互动,让学生很好地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相关热词搜索:现状及 经济学 课程教学 实践 土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