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目标的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文学研究生,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的文学研究生,就业压力大于本科生,暴露出地方高校培养模式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应创新文学学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多元化、清晰化,课程设置横广化、规范化,培养方法灵活化、个性化,培养考核过程化、多样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 文学研究生 职业目标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隋清娥(1964- ),女,山东莱西人,聊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 聊城 252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2008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YY0807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7-0086-02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授予学位的文学硕士约占硕士总数的10%。近年来,伴随着研究生就业优势的逐渐丧失,文学研究生,尤其是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培养模式”是一个弹性概念,其含义与构成要素至今尚无定于一尊的说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根本规定是“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本文从此入手探究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关注其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与最终考核等要素。
  一、文学研究的价值与当下文学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趋向
  文学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有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学研究利于传播中西文化;二是文学研究过程中对符号传播学、文献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的探索,对文化语言教学、传播等大有裨益;三是新媒体时代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笔者关注招聘网站和各大学校就业信息网,并综合笔者所在聊城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发现,近几年来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有几类:在高校做教辅人员;到中小学或社会培训学校当教师;考公务员及事业编制;去出版传媒单位做编辑、记者、影视编剧、时事文化评论撰稿人、电视节目内容策划人等;做国企、民企的行政人员;从事广告和地产公司的文案策划;当管理培训生等。聊城大学自1979年开始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后一度中断,2002年重新招收培养学术型硕士。2005年至2014年,已培养了9届约百名学生。从他们的就业情况看,在高校工作的约占10%,当公务员的约占20%,当中小学教师的约占40%,另外约30%的人当编辑记者或在企业做文案工作。聊城大学是地方二本院校,这种就业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当下就业市场的现状是,文学研究生特别是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于本科生,这说明社会对文学研究生的满意度不是太高。社会并非不需要高层次的文学研究生,文学研究生不能顺利就业,暴露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培养模式存在与社会需求间的脱节问题。
  1.培养目标单一化。纵览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可知,文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大都是为教学、科研岗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大批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不少文学研究生只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2.课程设置纵深化。当下,很多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教育都是以教学型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其课程体系等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型硕士课程。其中,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设置存在课程陈旧、有些课程只是本科课程的纵深、因人设课、师资力量不均衡、课程与课程间联系不紧密、课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充分、理论课程偏多应用课程偏少、选修课学分少门数少范围窄等问题,这必然导致文学研究生选择余地小,人力资本提升慢。
  3.培养方式一统化。文学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后,主要听导师讲课。导师热衷于应对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争取获奖等,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习惯于满堂灌式教学方法。而且,学校对文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要求不高,大多是校内敷衍式教学实习。这一切都导致了文学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
  4.培养考核简单化。地方高校文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常见考核方式有考试、课程论文写作两种,一般在期末考核。考核方式相对简单化,考试次数少,学生学习被动,知识面窄,而毕业考核以一篇论文定成绩,均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明确目标职位,采取文学学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针对文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程。笔者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探索创新出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多元化、清晰化,最好实行分类培养,让学术应用型研究生甫一入校即明确目标职位。文学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多元化、清晰化,既培养学术型人才也培养应用型人才。聊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的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这说明聊城大学正在淡化硕士阶段的学术型、研究型色彩而体现出应用型特征,将培养目标指向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应用本领的加强。南开大学在2009年开全国高校之先河,在同一专业内实行“学术应用型硕士生”与“学术研究型硕士生”分类并行培养。这是一种有的放矢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只是研究生需到二年级才分类。笔者认为,地方高校的文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以南开大学为榜样,甚至比他们走得再远一些,新生甫一入校即分为文学学术型、文学应用型两类,导师要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从研究生的考研动机、个人才情、能力及兴趣爱好出发,协助研究生找准前进方向,制定个人成才目标。其中,文学学术型研究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根本;文学应用型研究生则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为要务,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置横广化、规范化,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术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规定:“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地方院校要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多方论证,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有益并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要实现真正的学分制,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选修某课,也得开起来,不能只考虑开课成本。对应用型研究生须本着重实践、重应用的原则设置课程,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数量和涉猎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课;需将应用课程列入选修课中,聘请中学优秀教师、传媒领域、党政机关、企业界的杰出人士来校授课,以扩展文学研究生的视野,提升其贯通实践的能力;还需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培养模式 研究生 目标 高校 地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