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浅析语文课程的价值观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语文不仅仅像数学一样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向学生灌输的价值观问题。本文将通过探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这本教材中体现的价值观,对当今语文教育中体现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思考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价值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76-01
  
  一、价值问题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的理性和科学精神受到普遍的质疑。人们开始瓦解崇高,消释经典,由对世界的重疾险追问转向对日常琐碎事物的关注。这种思想趋势在人文主义学科的表现就是后现代主义,在各种学科的研究中也更重视方法和效率,而较少的体现价值观问题。就像泰勒和杜威的课程论,一些影响比较大的课程论对价值观问题的探讨都不是主要成分。课程的价值没有成为课程论的焦点问题不代表课程的价值不是一个主要问题。
  现代的社会是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不再像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古代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以儒学价值观为主流的价值观念。而现在的中国社会,就像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说的,正在处于一个转型阶段,旧的价值观念已经破碎,而新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这就导致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中意的价值观生活。而在教育上,可以看到,价值观念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唯一的,一方面在宣扬自由平等,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方面是互相冲突的,例如新闻自由应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可是至今没有一部新闻法。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可能不会感到这种冲突,但是一旦离开学校,面对社会的种种矛盾,马上会感到迷茫,开始对在学校的价值观质疑,而一部分人就可能会否定一切。
  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甚至一些理论家都会回避这方面的问题,要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位专家可能在许多方面都会持不同意见,但是也有一些价值观念是大家都赞同的,如爱护自然,尊重他人的权利。我认为课程不应仅仅表现为教给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去辨别真伪,也应该向学生灌输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二、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的课程设置分析
  这本《语文》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和“慢慢走,欣赏啊”。分别为学生展现了向上的不同的价值观念。
  “珍爱生命”这个单元的课文分别为《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鸟啼》。虽然题材不同,但是都是生命的赞歌。这些生命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迸发出来美丽。他让我们平常生活中体会不到的生命之美传达给了学生。“和平的祈祷”这个单元有《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等课文,基本上是关于战争的文章。讲述了战争的可怕,让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和平。“历史的回声”这个单元有《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等几篇文章,前几篇中国的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后两篇是关于史实的文章,基本上都讲的是以史为鉴的问题。“慢慢走,欣赏啊”这单元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等几篇文章。都是中国小说和散文的名篇。下面分析下这些文章里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
  (一)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不得不每天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表现在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之中。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每天主要的时间都是学习以及和同学的相处。他们一般上感觉不到生活的艰难之处,再没有接触到社会时,没有开始艰难的生活前,让他们坚持对未来的信念,这确是很合适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可能都感到深深的疑惑,对未来,对周围的人,对人心不了解,会感到灰心丧气,会叛逆。这时候学习这些课文,会给他们一些力量。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生活的低谷怎么感悟生活,《鸟啼》中表现的万物怎么从严冬中复苏,生命如何崇高美丽。
  (二)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和平的祈祷”和“历史的回声”都和战争这个话题有关,基本上只要是历史的话题总会牵扯到战争,“和平的祈祷”这个单元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描写战争的破坏,战争怎么给个人和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这就提示同学们现在的和平是如何的重要,生活在和平中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情。“历史的回声”这个单元的前几篇古诗文基本上进行的是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审美情感的教育。美是生活中必须的,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希望,“慢慢走,欣赏啊”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分别体现了人情美和自然美。《金岳霖先生》体现了一个哲学家在生活中的达观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金岳霖的人生智慧和人情味。《亡人逸事》表现了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怎么在生活中含辛茹苦,在这些困难中,她是怎么坚强,对孩子和丈夫的爱是如何坚定。《边城》和《荷塘月色》表现了自然景物如何美,人的心灵怎么在大自然中得到寄托。
  综合以上三点,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在和其他的价值观相比较的时候,这些是最重要的吗,或者这些是应该最优先的吗,它对学生认识社会和事物帮助大吗,它对于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帮助大吗,下面我将会讨论其他的价值观以及与以上的价值观的比较。
  三、语文课程中还需要哪些价值观教育
  (一)中国古代思想的继承。在中国近代,经历了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可谓是摧残殆尽,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中国的专制社会之所以延续千年,是因为它本身有着相当一部分合理的成分,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在现在的世界中国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更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尤其是精神特色。现在社会上的青年之所以迷茫,彷徨,一方面固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分不开,另一方面确是和民族文化的缺失有关。我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却对中国延续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不甚了解,我们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语文课文中应增加关于古代社会生活和知识分子精神的文章。我们要为中国民族骄傲,不能单纯的为骄傲而骄傲,像傻子一样,应该知道骄傲的内涵,骄傲的资本。这样才能增加民族的自信心,我觉得中国现代做的好多错事和道德沦丧尤其是官场是和缺乏自信心分不开的。
  (二)独立人格教育。这方面的缺乏不但体现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和中国的整个教育制度也是分不开的。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管制,等到可以自己管自己了,却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一些人在好多方面却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在语文课程的教育上,课文的选择上基本都表现一些正面的思想和情感。但是这整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真善美,也同样存在着假恶丑,对真善美的向往不能期待对假恶丑的批判。如果不能认识假恶丑,那么真善美也必将破灭。一直以来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些畸形的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说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道路。你只能遵循前人走过的道路走过去,而不能独辟畦径,你只能不问对错一头钻进去。在现在的中国也是形成了一个个的瓶颈,你想要过另一种生活,就的设法钻过去,而想要把这个瓶颈变大的人却不多。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不应该是一个个顺民,而应该是一个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像孟子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的那种人。为此语文课堂上也应该有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语文教育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不完善的,并非这些价值本身不好,而是强调这些价值观,却忽略另一些价值观,而我认为被忽略的价值观并非不必语文教育中体现出来的重要。做如此选择,则中国的语文教育失之偏矣。中国古代的教育培养出了许多以天下为己任,拥有崇高道德力量的士人,语文这门学科更应该承担起培养未来的国之栋梁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倩.谈语文价值观的培养方式[J].语文建设,2005(11).
  [2]肖英.打造语文“大课堂”——对初中语文价值教育渗透的几点建议[J].今日科苑,2010(2).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浅析 必修 价值观 苏教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