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举措——论中国特色创新型外语教育理论体系(POA)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 积极探寻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外语教育方法是时代赋予外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神圣使命。“产出导向法”(POA)正是建立在中国化了的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了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现状的原创型外语教育理论。该理论体系包含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其中,“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体现了它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各个教学环节广泛而灵活地运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它的“新型教学模式”;“驱动”“促成”流程则体现了它的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新型教学课堂”。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11-0127-03
  引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广的课程之一,大学外语(主要指英语)也是改革呼声最高的一个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外语教育界的关注。到底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怎么“学”,是外语教育者一直在苦苦探寻的问题。不可否认多年以来,我国外语界人士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外语教改也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法,然而其效果始终差强人意,普遍存在着学生倦怠、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等现象,导致语言学习与交际目标的达成相脱节,语言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培养相背离的尴尬局面[1]。很多学者都在反思造成大学外语教学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原因之一就是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始终是在“教学方法”层面上的“小动作”,而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级层上来,没有在理论精神上创新,而脱离外语教育理论只在形式方法上的改革,必将治标不治本。时下,全球教育本土化和教育科学信息化是时代特征,如何以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培养新时代能为我国战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为此,“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POA)理论应运而生。
  一、“新”起点、“新”高度——产出导向法 (POA) 理论概述
  “产出导向法”是建立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并结合了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现状所提出的原创型外语教育理论,其理论雏形为2007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率先提出的“驱动假设”论[2],到2015年POA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再到2017年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特色化外语教学法走向世界,历经十余年,从理论提出到实践、到修改、再到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可谓是凝聚了国内外外语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理性和智慧,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血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外语教学深受国外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而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是从教与学不同的视角提出的,课程论是从“教”的视角研究与制定与教学相关的总体框架,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评测方法等;而二语习得理论是从“学”的视角研究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发生机制。我们知道,教与学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长久以来,西方语言教育学者们自然地归划到两个不同的阵营中,缺少有效的对话和合作,没能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而“产出导向法”则试图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理念定位非常清晰、完善,符合时代特征,从而有效地弥合了西方学者在两者之间设置的鸿沟。其理论体系包含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3]三个主要部分,其中“教学理念”为理论体系的宗旨和指导思想,“教学假设”为理论支撑和立足点,“教学流程”为具体的操作环节。可见,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各个教学阶段均涵盖了西方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然而却源于此而高于此,克服了西方学界长久以来将两种理论割裂开来的弊端,可谓站在了“新”起点和“新”高度上。
  二、“新”理念、“新”学说——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
  首先,“学习中心说”不同于“学生中心说”。在“产出导向法”提出以前,关于课堂中究竟应该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学界大致经历了“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主)原则”。“教师中心说”强调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片面追求课程进度,教师容易“满堂灌”,重讲轻练,缺乏互动,学生容易倦怠,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种理念的弊端明显,已经在历史的检验中逐渐被淘汰。在21世纪初,“学生中心说”被引进我国外语教学并受到推崇,它是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目标和决定者(如任务教学法),此种理念修正了“教师中心说”的弊端,将重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一切围绕学生展开。不可否认,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却矫枉过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逐步暴露出来,比如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的“引领”“支架”作用,学生往往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范围内挣扎[4]。几乎同一时间,有学者提出教学“双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既肯定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导作用,又不脱离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教与学,主张讲练结合,有效统一。“双主”原则打破了传统理念的对立性,完整地反映了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职责,是对前两者极大的改善和突破。然而,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中,POA能超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性,跳出陈规,将目标直指本质,即课堂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而课堂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定位更准确和清晰,不必纠结于到底谁在课堂上发挥了主导作用和考察谁讲了多少话,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其次,“学用一体说”主张课堂教学里“学”与“用”的紧密结合,即边学边用,“学”与“用”无边界,融为一体。这里,“学”指的是“输入”性学习,主要是听和读,“用”指的是“产出”(production),除了包括“输出”里的说和写,还包括口译和笔译。“产出”与“输出”的区别是该理论的又一个创新之处。相比于目的论的“学以致用”,“学用一体说”合理体现了高效、优质教学的过程,矛头直指“学用分离”。传统的常规教学顺序通常为“输入→输出”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课文为主,虽然在教学伊始,会有教师带领大家做“导入”或“头脑风暴”,但这通常是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学生“被输入”很多惰性知识,课下虽有“输出”任务,但课上“学”的内容与课下“用”的任务并未紧密结合,因为这种“输入”是为了更好地接受“输入”,即课文的学习,而非“产出”,这实则是一种“输入”与“输出”的切断或延时,造成“学”与“用”的分离状态。而POA教学理论中增加了将“产出”作为一个前测的驱动手段,这是一个核心的差异,然后借助“输入”这一手段,促成最终的“产出”任务目标。可见,通过“产出”→“输入”→“产出”这一紧密环节,“学”与“用”是融为一体的。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代 中国 新举措 理论体系 外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