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分类、结构、理念和改革思路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在课程设置中存在指导思想的单维性、培养目标的“钟摆”性、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人文精神、专业间壁垒森严以及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认为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而且还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融通文理界限,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回顾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89-04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China
  HUANG Li?sh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College,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ummarization is made on the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concept and thinking of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for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re found: single?dimensional guide principle, swinging training target, valuing theory more than practice, priority of special knowledge over humanistic spirit, absolute isolation between majors, and in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courses offered. Consequentl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students of sports major should not only have a broad knowledge structure, be familiar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 but also master some relative knowledge, and improve knowled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as well as abilities.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research review
  
  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目标的集中反映,学术界也对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了解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对“课程”及“课程设置"基本概念的研究
  
  教育学界对“课程"的界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强调经验和活动的教育组织和计划,如:陈侠给课程下的定义是“课程就是课业的进程";二是强调学习对象——内容本身的独特意义,把课程视为“系统知识、智力技能占情感内容的复合物。"[1]
  陈玉琨把教育界对课程的不同理解归纳为三类:一是课程体系,即学生在校获得全部训练;二是指一门课,如数学课、生物课;三是指一堂课。[2]平时人们所指的课程大多为第一种,即课程体系。这从一些代表人物对课程的解释中可以获得体会,美国的经验主义者艾伯蒂(H•Alberty)认为:“学校为学生准备的一切活动,构成它的课程。学校凭借所有这些活动的手段,意在从其哲学和目标的立场出发,去变革学生的行为。"[3]尼格力(B•L•Neagley)和埃万斯(J•L•Evans)认为:“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1]潘懋元认为:“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几种形式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就是课程。"[4]郑启明、薛天祥认为:“课程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开设顺序的总称。"[5]可见,国内学者所指的课程是教学计划之内的,而国外学者却未作这样的区分。考虑到这两类理解尚存在着不一致,于是有人又给出两个相关的概念,由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须接受的课程称为显课程,学生在教学计划以外所受的教育,这类潜在的教育的历程,称为潜课程。[2]
  体育界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概念,各家认识倒颇为一致。一般认为,“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是“课程"的子概念,指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在这里同样是一种广义的理解,含有显课程和潜课程两类。从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发现,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研究只集中在显课程部分,而潜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部分尚较少涉足。“课程设置"则“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体规划体现出来。"[4]陈侠在其《课程论》中给课程设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课程设置一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6]
  
  2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分类与结构现状
  
  王凯珍等(《北京体育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3))、张健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难点与整体优化的探讨》,体育与科学,2001(6))、邢其年等(《我国高等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综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刘向阳(《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西南大学,2006,)学者对我国当前的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现状做出了比较一致的描述。他们认为,目前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两大类,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由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组成的必修课类和由限制选修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组成的选修课类。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突出强调“厚基础",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色",选修课程模块突出“宽口径"。这种课程体系的结构基本上趋向于合理,保证了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全面合理的发展。
  刘向阳(2006)对国内26所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现行的教学计划主要指标统计[7]。认为各院系教学计划建构情况不平衡,差异较大。运动训练专业总学时平均为2 839,但个别差异比较大,最高达3 304,最低为2 496,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平均比例约为74.2%:25.8%。[7]个别学校按学分制制定教学计划,但未能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要求也不相同,突出差异在选修课上,大部分学校能按专业方向分类选修,且开设门数较多,个别学校实施跨系跨专业互选。辅修类课程,少数学校实行指定选修和任选相结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大,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并获得较多的知识面。目前教学计划的构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体现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偏少,尤其是体现教练员智力结构的课程缺乏。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设置 专业本科 训练 我国 运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