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论角度谈中国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中国英语课程开设自最初到现今,经历了摸索发展到不断完善到初现饱和几个阶段。在中国不断崛起,中国英语人才出现饱和的今天,英语课程是否还有必要广泛开设,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英语课程的本质、基本理念、任务以及目标几个方面论述中国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旨在为英语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英语课程 本质 理念 任务 目标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在国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基本教育(小学四、五年级至高中)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外语以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超过80% (程晓棠、龚亚夫,2005)。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然而,虽然近年来英语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英语课程设置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已经有了“英语人才饱和”、“英语已经过时”的论调(段希玲,2002)。是否继续在中国广泛开设英语课程这一问题已引起教育者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可以肯定的是,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英语课程在中国的开设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课程论研究作为我国80年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从课程的基本概念到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课程理论研究到课程改革实践,历经许多争议和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从层次上划分,课程论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丛立新,2000):本体论层次,实践论层次,方法论层次。本体论层次的课程论研究课程的本质、课程的终极目标、课程的基本功能、课程内容与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实践论层次的课程论涵盖课程标准、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规划、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从方法论层次来看,课程论研究包括研究方法、实施方法、实施手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手段。本文将从课程论角度阐释中国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一、英语课程的性质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国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为让中国学习者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课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教学目的上。在我国,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教育目的和语言目的(彭梅,2003)。英语课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英语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语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语言目的也称为实践目的。多年来,尽管课程标准强调关注英语课的实践目的。但是,事实上,在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分数高于一切,英语课的教育目的被忽略了,实践目的也没受到足够重视(黄萍,2007)。同样的,课程标准对各课程开始的要求是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新世纪人才、接班人、“四有”新人,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以前的教育方针在培养目标上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因此,要真正认识英语课程的本质,实现英语课程开设的意义,需要充分了解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由六个部分组成,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些理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并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它们对革新英语教育教学的观念,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英语课程的任务
  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工具性,即培养人才,劳动者,建设者,跨世纪人才。二是人文性,何谓人文性?现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史国雅,1984)。在21世纪的今天,本着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前提,英语课程的任务在于: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4.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7.了解世界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8.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英语课程的目标
  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英语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语言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英语课程的目标应从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以及课程观来考虑。概括起来,英语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综合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罗君、李静、邓蓉,2008)。具体说来,英语课程以及所有其它课程所培养的人才需要达到以下标准: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这就要求英语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必备因素,是国家和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成分。中国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并且如何开设好英语课程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长期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必须首先认识到我国学生发展所展现出的优势与潜在的问题。总体看来,我国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解题能力及勤奋与刻苦程度上都比较有优势。但是,就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我国学生远远不及其他国家的学生。究其根本,现在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较之以前虽有极大改善,但仍需更多努力。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晓棠,龚亚夫. 《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
  [2]丛立新. 课程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段希玲.新世纪民族地区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特殊价值[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
  [4]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罗君,李静,邓蓉.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的必要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彭梅.刍议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J].外语界.2003.
  [7]史国雅.课程论的研究范围及指导原则[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98.

相关热词搜索:必要性 中国 开设 英语课程 角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