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服现象的教育学审视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本文从校服的教育目的入手,探讨了校服的教育意义,通过对现行校服的国内外政策的分析,引发人们对校服现象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校服;教育;平衡;德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094-02
  
  现在,学生穿校服上学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一现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学校为什么要求学生穿校服?其依据是什么?教育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校服达到这些教育目的了吗?校服,这一看上去与学生学习不相关的内容,一旦发生在校园里,就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教育现象。对校服问题进行教育学审视,有助于我们更理性的处理校园里的细节问题。
  从以往的讨论来看,教育者通过校服要达到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服是一种管理措施。学校为学生制定统一着装的制度,学生必须遵守,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秩序;校服可以渗透学校的文化,通过规范师生的穿着打扮,实现对学校的文化管理;校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以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从校内扩展到校外,把学生身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通过外部监督,达到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目的。
  其次,校服是一种教育措施。校服具有德育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校服具有美育的作用,通过完善学生形象,在思想认识、审美情趣上起到指导作用。
  以上的种种目的,常常被支持校服制度的人们强调。除此以外,校服还有其隐性教育的一面。也有学者称为“连带学习”,学生们通过校服学到的隐性教育内容更值得我们关注。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校服是一种身体管理策略,通过对身体的管理,实现对精神的约束,是这种管理的最终目的。哲学家对身体的探讨,有—个观点可以被教育使用:(戈夫曼)自我体现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中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身体技术”和“自我技术”打造身体,体现一种自我形象。服装的形象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有些情况下会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有的诗人(特雷·伊戈尔顿)甚至说“脱去我的服装我的灵魂也就跟着走了”。这样,服装的自我形象塑造功能和社会形象表征功能,就成为我们在讨论校服问题时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了。
  审视四周,现在学校里的校服在诠释怎样的教育意义?是否还有更好的做法?
  我们希望校服能够起到平衡器的作用,模糊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带来的差异。实事上,差异是事物存在的常态,学生也不能例外。尤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学生比名牌运动鞋、比书包、比手机,仅仅依靠校服做平衡器作用是微弱的。相比之下,日本的做法就比较彻底,为了最大限度的弱化学生校内条件的差异,绝大多数学校不仅在《学校生活准则》中对学生的着装都有统一的要求,而且还规定得十分详细具体。例如,学生的冬装、夏装、春装除对颜色、面料做统一要求外,一般还规定男生的衣领高为3.8-4.2cm,裤腿宽为20-24cm,裤带为黑色,其宽度为3cm左右。严禁穿喇叭裤、细腿裤。女生服装一般为水兵式服装,衣领和上兜要扎三道杠,上衣长为45-47cm,腰部约7-8cm。裙子褶数为24条,其长度要过膝盖22cm左右。除校服外,不少学校还对学生的发型、上学携带物品等也做出严格规定。例如,禁止女学生烫发、染发,禁止染指甲,禁止戴项链、戒指、耳环,禁止带小镜等。不少学校对书包、雨衣、雨伞的样式也有统一规定。
  我们希望校服能够起到德育的作用,希望学生能够遵守纪律、自我约束、有集体荣誉感。事实上,因为校服材料差、大小不合适、不能适应季节变化、没有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等等原因,造成了“学生不爱穿,家长不爱买,群众不愿看”的现象,实际情况是学生追于学校的权威而不得不被动服从。为了达到使学生专注学习而不顾其它的目的,规避青春期早恋问题,教育者通过校服模糊学生的性别差异。南京有所学校曾经打算给学生定制韩式制式校服,就有很多家长担心“男生太帅,女生太漂亮”引发早恋问题,因此最终没能实施。这些学校里的小现象,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落后和教育手段的不足。通过外在约束达到遵守纪律的目的,是道德教育的最低阶段,学生对纪律的发自内心的认同才是他们达到自我约束的最佳途径。想通过统一校服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做法更是因果倒置,学生因为对集体热爱和自豪才会爱集体的标致——校服,而不会因为喜欢校服就对集体热爱和自豪。不分性别和年龄的校服,真的可以减少青春期问题吗?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学生性别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宜疏不宜堵,不同的性别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优势和责任,对自我角色的合理定位,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和谐、家庭和谐,成为和谐社会的公民。
  我们希望校服能够起到美育的作用,把校服作为对学生身份、行为、审美的期望强加在学生身上,通过“文化移入”达到美育的目的。历史上校服有制式校服和运动服两种形式,现在最普遍的校服形式是运动服。有调查表明,2004年北京市统一着装的75万多名学生中有85%的学生穿的是运动装,只有15%的学生穿的是制式校服。运动服式校服的美育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批评,它抑制了学生对美的不断认识,影响了学生的体姿、举止、谈吐和待人接物。而设计精良的制式校服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美,从而陶冶美的情操,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反对校服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校服增加了家庭负担。第二,校服购买途径单一,过程不透明,存在学校从中牟利的现象。第三,部分校服质量不达标,甚至出现了“毒校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第四,统一的校服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有些原因通过建立开放、透明的校服采购和监管机制、增加政府在校服方面的财政投入,基本可以解决。这里介绍美国的校服制度,可以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校服问题有所启发。美国大部分小学生或初中生都穿学校统一的校服,尤其是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区更强调统一着装,目的是减少家长为孩子购置服装的烦恼,因为校服一般都比较便宜。美国家长可到任何一家超市或百货商场购买校服,一般要求都是穿Polo T恤(有翻领带三粒纽扣的那种)或衬衫,卡其布裤子和裙子。裤子和裙子一般是浅色、黑色或藏青色,T恤颜色-多一些,但一律是纯色,不带图案。各个学校一般有两至三种颜色可供选择,我原来工作的小学学生倒是允许穿深色牛仔裤,但不允许有任何修饰,如刺绣,宽口袋等等,鞋子一律是运动鞋,女孩可穿黑色平跟皮鞋。一个原则:朴素。T恤和衬衫一律必须束在裤子里,系上皮带,女孩子的裙子除较长的背带裙外,一律都是短裙裤。如果学生的宗教信仰有特殊的着装,可例外处理。高中没有统一校服,但是有严格的着装规定。任何时候衣服鞋子必须整洁干净,女生不允许穿低胸吊带,无吊带背心或裙子,短裤必须及膝,女生的裙子长度以坐下时长及大腿中部为适宜,任何时候不允许戴帽子、头箍或头巾,任何可被怀疑为有帮派团伙性质的首饰,着装都不允许。男孩子那种粗粗怪怪的挂在脖子上的项链是发现一个没收一个,裤子必须系在腰际或腰际以上。衣服、鞋子是否合适取决于校长或校管理人员的判断,如认定会影响学习环境则定为不适合。判断权在于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凡认定孰不可睹的一律令其换衣服,学校办公室或护士一般都有些衣服备用,但如没有,学生必须送回家,或由家长接回家换衣服,缺掉的课记作无故旷课或缺席。
  制式校服在学生的审美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有观点指出,从服装的适用场合来看,运动服甚至没有休闲服更广泛,非常不适合学生在一年四季和各种场合普遍穿着。然而,制式校服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在现阶段全面推广在我国还有一定难度。采取折中的办法,以物美价廉的休闲服代替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总之,学生要不要穿校服,穿什么样的校服,在什么场合下穿校服。都是学校必须深入考虑的教育问题。恰当的做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不恰当的做法,其影响也是同样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钱洁校服:一种身体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7
  [2]陈丽娜校服的道德审视[J]德育与心理,2009,7
  [3]朱丹校服文化的一种隐性课程诠释[J]新课程研究,2009,12
  [4]李守福由校服引发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5,6

相关热词搜索:校服 教育学 审视 现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