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选课《教育学影视赏析》的教学实践架构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高校公选课的开设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专业知识视域,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及思想深度。建立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研究尝试从三方面对公选课《教育学影视赏析》教学实践进行架构:一是课程开设的目标、内容及创新点;二是课程开设的基础;三是课程开设的思路及框架。
  关键词:公选课;影视赏析;教育学;教学
  一、课程开设的目标、内容及创新点
  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有四点:一是作为一门公选通识课程,《教育学影视赏析》拓展非教育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夯实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尝试让他(她)们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三是更好地领悟“教书育人”这一事业的真谛;四是希望该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日后教学中实践。
  按照教学原则和规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第一,建立在以往公共课《教育学》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向学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第二,阐述课程设计,即:由于选修课不能面面俱到地讲解所有知识点,所以“教育是什么”“如何为师”“如何与学生相处”等贴近现实的问题成为选择影片和阐释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从不同视角精心挑选六部教育学影片,并利用国外教育思潮和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入解读;第四,结合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完成教学,使其成为学习主体。
  就该选修课的创新点而言,首先,对《教育学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成体系化设计可以说是国内的首创,因为国内尚无一本相关教材;第二,打破传统信息量传递大、效率高、较单一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第三,《教育学影视赏析》作为一门公选课不仅开拓了非教育学专业学生的视野,而且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深刻地对教育现实进行思考。
  二、课程开设的基础
  可以说,教育学的影视作品很多,且对其评析的研究者也不乏其人。但是,经统计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一本有关“教育学影视赏析”的教材,仅有一本由张险峰从影视学角度编著的《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1]。此外,邓志伟从教育信仰与教师人生、教育理想与音乐人生、教育追求与专业智慧和学生成长与人间真情四个主题对15部电影进行分类评述。[2]当然,也能从“中国知网”查阅到大量有关教育学的影评,但主要集中于《放牛班的春天》和《死亡诗社》两部片子的讨论。
  在《放牛班的春天》影片的评析上,教师对学生的爱、宽容、因材施教及适当惩罚成为研究者们的话题点。譬如,王伟认为教育离不开平等宽容、因材施教、适当惩罚三要素,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像马修教师给予学生无私爱的基础上[3];许昌良透过影片认为好的教育不可回避惩罚,要彰显人性的光辉[4];等等。在深度的理论探讨上,彭刚首先用行列分析法对片中的人物结构进行分析,接着层层剖析电影“尊严与自由”的主题,最后对宽容与惩罚、理想与现实这两对关系置于影片中阐释[5];柯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审视,认为这部影片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对立[6];等等。
  在《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影片的评析中,围绕教师基廷和学生尼尔、安德森、诺克斯四个人物形成的三条线索及其产生的矛盾冲突引发研究者关注,其实质表达了:以基廷为代表的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教师启迪着长期以来被传统教育束缚的学生。在论述中,有研究者鞭辟入里地对其进行分析:武立红用福柯的权利理论分析了影片中以校长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的规训、以文学课新教师基廷为代表的改革创新派教师的知识权力和以尼尔父亲为代表的家长的话语权力三种权利共同交织在一起作用于学生,而学生以其独特方式行使自己的微观权力,从而使影片展现一种动态的网络[7];朱倩倩、仲建维认为《死亡诗社》主要是围绕着“自我”抗争的主线展开,虽然自我在成长过程中遭到学校教育文化、学校的知识观和家长的权力意志的三重围剿,但是他们仍然对以促进自我成长为指向的教育保持着积极的想象[8];秦礼峰认为该片中存着有隐形的、课堂上的、课堂下的和直面的西方教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四次碰撞与交锋[9]。
  综上所述,有关教育学影视作品的评述多如牛毛,主要集中在《放牛班的春天》和《死亡诗社》两部影片上。但是,他们大多写作的聚焦点相似,具有理论批判深度的文章少有,更多的是“观后看”。然而,“观看”和“赏析”有本质上的差异:前者主要是将电影当做大众传播媒介,被动地去接受影片所传播的信息;后者主要通过感知、理解、调动情感、触发联想,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地。所以,“中国知网”上有关教育学的影评很多,但是很多仅停留在“观后感”的层面上,而非“赏析”层面上,难以让人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的审视问题。
  三、课程的开设思路及框架
  由于考虑到观看影片的耗时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效果,所以教学采取“观看”与“赏析”交叉进行,也即:一次课为观看电影,一次课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与生生互动。严格意义上说,此次课程主要与学生分享和学习6部电影,以下是选材和内容上的设计:
  第一讲是关于教育学学科及《教育学影视赏析》课程的介绍。由于公选课面对的是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尤其基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教育学学科知识知之甚少,所以着实有必要对“教育”与“教育学”两概念进行清晰界定。以此为鋪垫,对《教育影视赏析》这门课程进行导读,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课程开设目的和提高兴趣,并引起重视。
  第二讲进入美国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的观看与评析。该片讲述一直梦寐想做交响乐以流芳百世的音乐家的霍兰先生,迫于生活的无奈当起了音乐老师,最后将自己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献于培育学生的事。将其置于第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有助于开启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通过影片地观赏,学生着手厘清职业规划,不断询问自己:我愿意或适合当教师吗?如果自己也面临霍兰先生的生存或生活境况,会选择为师吗?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从霍兰先生那体验到“为师育人”的精彩与快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教师观。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学 赏析 架构 教学实践 公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