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课教育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情境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实施提供了新的取向,该理论的观点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师的身份、创建真实的实践情境、提供学习支架等三种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获得感”是人基于客观实际获得而产生的主观满足感,它以客观的实际获得为前提。实际获得具有客观性,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利益获得,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收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大学生基于思想政治课的实际获得而产生的主观情绪体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获得包括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认知、思想价值的情感共鸣和良好行为规范的行动实践三个层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包括:(1)大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树立正确知识观的知识素养获得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获得感,将理论知识外化于行的行为获得感;(2)知识素养获得感是大学生收获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知识观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具体来说:一方面是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道德法律知识、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是树立正确知识观的成就感。知识获得的过程伴随着知识观的建构,思想政治课知识观是对思想政治课理论的知识价值、知识性质及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看法。情感获得感是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政治觉悟、思想道德、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感满足,具体包括:(1)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过硬的政治素养;(2)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3)认同、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行为获得感是大学生将思想政治课中的实际获得运用于现实生活,并从其产生的实际效果中获得的积极主观体验,也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于行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2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和潜力,而在心理学中,从事心理学的教育者必须得有一个成熟而又积极的心态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心理学的教育者才有信心在心理教育中去指导学生,并能使他们有信心和决心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所以,心理学的最高宗旨和体现也可以说是助人者必自助。在心理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树立一种以学生心理剖析为主的教学理念,只有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现实心理表现,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才能引导学生克服心理瓶颈,积极提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教育课中,潜移默化的被引导和激励。教师还要在关键的环节,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心理学的道理,从而形成成熟心理反映能力和效果。
  3课堂叙事性实践教学
  课堂叙事性实践教学是指利用地方文化中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方式。课堂叙事性实践教学选择主题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结合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炼不同故事的主题,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述,向学生诠释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选取叙事素材、设计专题,将理论知识融于直观生动和感染力强的故事里,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情境当中。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故事呈現、故事讨论、故事反思等几个环节。生活化、动态化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情感认同,也有利于教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再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选取体现红色主题与时代精神的故事,以丰富的情感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平台情景式教学
  平台情景式教学是指根据课程要求,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学生实际生活,采用“历史场景再现”“舞台模拟”“情景模拟教学”“虚拟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把红色故事、历史事件、调研报告、采访内容等做成教学案例或改编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搬上舞台自导自演,并将教师的“教”演化在教学活动的策划之中,将学生的“学”转换在探究与体验的行动之中的实践教学方式。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构建了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平台配置有微格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设置了教学展演舞台和教学作品展示场地等。平台情景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深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获得感。例如,由学生全程负责红色故事情景再现的剧本创作、舞台设计和现场表演。这样,学生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体会和把握故事的背景及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感提升获得感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基于自身的需要对思政课教学有所期待,学生的主体参与感越强、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也就越强。认同感越强,学生就越容易将所获得的内容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政课获得感。立体化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注重教学方式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获得的提升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提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发。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使用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将课堂实践、社会实践延伸拓展到网络实践教学中,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代感和特征比任何一门大学的学科课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时代的色彩,而在心理学的教材更新上却远远跟不上学生心理变化的节拍。因此,现代心理学教育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范畴,与时俱进的开展好心理学教育课程,使心理健康课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00):195-203.
  [2]陆丽青.以行动研究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00):204-212.
  [3]魏彩霞.“创意视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分析[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00):213-221.
  [4]崔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00):195-203.
  [5]陆丽青.以行动研究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00):204-212.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教育 学中 分析 思政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