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关系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本文回顾近10年来有关我国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发展关系的文献,从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证调查研究两大方面进行梳理,加以综述。
  关键词:产业发展;专业结构;研究现状;综述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1-01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经济产业发展这两者之间的相适性研究成果逐年增加。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搜索知网,对主题为“产业发展”并含“专业结构调整”进行模糊查找后发现,大多数论文出现在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2010年以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目前的研究概况是: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关于产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适应性分析的研究内容大量出现。总体上看,学者们更多的是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较多,主要有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陕西省、浙江省等;以某一市为研究对象有莱州市、南通市、马鞍山市等;以某一院校为研究对象的有杭州师范大学、钦州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中有以化学、软件、电气自动化、商业相关专业等为研究对象的。
  1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不足
  1.1 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的理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许多学者研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所遵循的。他们认为,教育既受限于社会环境,又要为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发展服务,故地方高校的发展要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行业变化以及所处区域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主动适应并服务区域的发展。胡平[1]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主要体现为高等学校为了适应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在专业结构设置方面要做到四个立足,即立足于优化、发展、长远和创新,隐含着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之间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席一之则用就业结构架接起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以就业结构为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其更为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发高校专业结构做出调整。[2]
  1.2 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的实证调查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实证调查,有的从人才供给与就业的角度切入,有的从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总量的关系角度展开研究,无论从哪种角度进行分析都需要掌握高等教育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基本情况。当前国内的实证调查文章中,有的从全国宏观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进行阐述,有的立足于微观层面从区域、某一高校甚至某一学科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具体可以归纳出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策略三个方面。
  1.2.1 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学者们通常以某一地方、某一高校本、专科专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着手,统计研究对象与三大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种类、专业布点、新增专业等情况,由此对研究对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分析,发现专业结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再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相应的专业调整路径。大体上讲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在结构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达不到完全匹配,全国大多数省份集中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但在差异性和转型升级上没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表现为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集中,趋同现象严重,导致某些行业的人才市场供过于求,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二是在数量上,产业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从事高难度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技工荒现象的出现。
  针对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龙志伟发现其具有的特点包括:专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专业覆盖面较广,专业设置相对集中和目录外专业逐渐增多;同时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某些专业集中度较高,一些院校专业集聚度较差,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较差。最后以同产业群经济发展协调度较高的深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提出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层面入手,实现专业群与支柱性产业的对接,实现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之路,加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建设的建议。[3]还有不少文章侧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并从数量上统计分析当前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所涉高职教育专业的契合性。
  1.2.2 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的策略研究。关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对策关键是要紧紧把握适应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这一点。在整理文献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相适性模型构建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殷新红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关注需求和引领发展两个基本原则,前者强调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要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适应,后者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致力于引领当地产业经济发展这一目标。[5]吴国卿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安徽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高等学校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背景下专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所要遵循的动态合理性、优势优化性、特色性这三个基木原则,以及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与非均衡原则、建立学科专业为主的设置原则。[6]
  专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首先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对策主要基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高等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点,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和专业知识结构重塑的机会;其次要以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努力建设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的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最后要政府与高校共同合作,政府负责做好专业设置的各项预测、评估、引导和政策供给,高校则负责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结构。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综述 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